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操作管理
——波段操作需要建立模型

第一节
波动才能炒波段

震荡带来了波段操作的机会

A股市场从1990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几波较大的牛市行情,也经历了几轮较大的熊市行情。1990年成立之初便因新生事物得到先知资本的关注而引发了脉冲式的井喷。1999年科技股狂潮又席卷A股市场,凡是与科技沾点边的股票都被炒上天,垃圾股都被炒上百元,是一部名副其实由科技股主演的“科幻片”。2005年因汇改和股改而引发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股指直上云霄,上证综指站上6 000点之时,全民皆呼:黄金十年,沪指万点。

但几乎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相近的,无论牛市多么豪气万丈,最后都让人坠入万丈深渊。当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卖着金子价的垃圾股只能跌回垃圾价,当大量的限售股解禁及巨额再融资肆意袭击股市,上证综指万点变成了深证成指万点(深证成指从18 000点以上跌至万点)。A股市场总是呈现出一贯的牛短熊长,快乐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漫无边际的。

但在这其中,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是以波动震荡的方式进行的。牛市的时候不会天天涨,一直涨,而是涨一段跌一段,但保持整体上涨,重心逐步上移的趋势。而熊市同样也不会一直跌,天天跌,而是跌一程,反弹一下,接着跌,整体下跌,保持重心逐步下移的趋势。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波段的图形,知道了股价正是以波浪的形式不断推动着演化运行的。而正是波动,才带来了获利的机会。

如此,我们就应当对股市之中的波动保持更客观、更理性的认识。我身边就有很多投资者见不得股市跌,更听不得看跌的言论,他们天天打听看多的分析言论,天天寻找上涨的理由。这其实是很危险的,用一个典故来说就是“掩耳盗铃”。股市涨跌,有其必然的规律,作为投资者中普通而又微不足道的你我,不可能影响股市的走向,更别提主宰,我们只能主宰自己的行为,要不然就会被宰。

大牛市里面大多数股票上涨,且大多数时候上涨。每次波动的低点都是买入加仓的机会,而如果上涨过度,比如连续涨了10天,10连阳又放了巨量,这个时候就可以先卖出去,等待回调再介入,这样才能在波动中扩大自己的战果,同时也不至于赚了钱舍不得抛,最后跌下来低价处理。熊市也是一样,不小心被套住了,漫漫熊市来临,死捂着一直被套一直亏,很可能会因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在割肉后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果我们能认清市场的规律,用波段的思维应对,就不会在熊市中一味地谩骂,而是会不断地通过波段操作减少亏损幅度,实现翻身。

股市除了有牛市、有熊市,还有猴市,即不温不火,不上不下,涨上去追就套,跌下来割就涨,一直在“逗你玩”。在这种猴市之中,过于激进的思维容易栽跟头,股市的波动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很多人最不喜欢这样的市道,操作上会有点无法下手的感觉。而在你害怕、犹豫、拒绝在震荡市中操作时,很多投资者却抓住机会迅速扩大了自己的战果。因为震荡之中虽然没有系统性闭眼买股就赚的机会,但同样没有系统性买股就亏的风险,因而通过主动积极的优化操作,波段机会反而更多。有如2011年农历兔年股市走出的“兔子行情”一般,虽然大盘走势很一般,但很多个股走势却很不一般,翻番、翻数番的股票都出现过不少。

股性活跃的股票波段机会多

股票是有脾气、有性格的,这不是故弄玄虚。做股之人,一定要有爱股之心。如同学中医一样,上山采药,其实药草同样有着自己的灵性,相同的药草,不同的病人食用,可能会治愈,也可能会致命。因为不同的药草与不同的体质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相同的股票由不同的人来操作,结果也很可能有人亏钱有人赚钱,道理是相通的。

股性很重要,做股票一定要了解自己买卖的股票是什么性格,根据它的运行习性找到规律,然后顺着规律行事,才能成事。对于波段操作来说,股性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希望股价能产生更多的波动,有波动,才有机会。

股性活跃的股票,就像活水,能吸引鱼儿进来,而股性很弱的股票,就如同一潭死水,根本没鱼儿可抓,就算强行放鱼进去,很快就会翻白肚死掉。所以波段操作,一定要寻找那些股性活跃的股票,而不要找那些基本面看似完美无缺股价却完全不动的股票,那样的股票只会浪费本金和精力。

什么样的股票才算是股性活跃?

我自己的界定是三个条件:第一,股价在10个交易日内,至少要有两个交易日单日波动幅度超过5%;第二,在3个月内股价上下波动幅度至少要超过20%;第三,在半年内至少要涨停或跌停一次。

符合以上条件的股票,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股性活跃的品种。对应的逻辑是:有跌停或有涨停说明某一时期存在着强烈的做多或做空力量,只是由于束缚于A股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一个月内波动超过20%才有操作的空间,否则把交易费用算进去波段就白做了;单日波动超过5%,是人气的一种保证,如果股价每天波动只是一两个点,这种股票要么是“老庄股”,死水中的死水,要么就是没人关注的股票,冷门中的冷门。

投资者可能会说,很多牛股在启动之前,可能也会较长时间处于不活跃的状态,如果我们不参与这些股票就会错失牛股。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有一个问题是,在启动之前你并不知道它这种不活跃的状态会保持多久,很可能你潜伏进去三年五载都不活跃,而你最后终于放手时它就开始活跃了。所以我们做波段,主要是要在合适的时间段内用理性的操作获取最大化的收益,不要过分纠结于那么多的“可能”或者“遗憾”。

政策与经济的反复将产生更多波段机会

股市涨跌,多空的争夺,其实就是主力与散户、主力与主力之间的博弈。而A股市场由于其浓厚的“政策市”性质,给参与者创造了更多依附于政策的博弈机会,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都会使得实体经济经历更多的蜕变、阵痛和飞跃,必然也会使得股市更加反复无常。

先看看政策与股市。

A股市场历次的大底大顶,似乎都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次行情的大启动都是在相关利好政策或重大决策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1999年出台的“搞活市场六项政策”,再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改革,都促成了大级别的牛市来临。而股市中的很多次大跌,自然也与政策少不了瓜葛,比如2001年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又如2007年印花税的上调,都促成了股市的下跌。

A股市场与欧美股市最大的区别在于,A股市场并未向全世界开放,主力之间的博弈是不对称的。国内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容易依据政策调整来进行相应的操作,而且大机构之间操作方向趋同,所以当一个利空消息出来时,大资金一做空,小资金逆向做多只有死路一条。这就使得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团结一致”跟着政策走,以致A股市场的“政策市”意味相当浓。

只要管理层想要股市跌,就可以通过政策调控实现目的。而一旦股市跌过头,有可能波及实体经济,这只“看得见的手”就会出来托市、救市,通过出台利好政策,或者通过一两只巨无霸的权重股护盘实现政策左右股市走向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国内的股市因政策调控会反复出现很多违背市场本意的走向,但不可能根本地改变走向,因而会呈现出短期的矛盾、长期的统一,跟着政策不易犯大的错误。

再看经济与股市的联系。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论断想必没有太多人会有异议。美国的实体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就在于美国较早地发现了资本市场的魅力和威力,使得资本为实业服务,实业促资本成长,相辅相成,最后美国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美国证券市场同样称霸全球。

而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则让投资者惊呼看不懂。实体经济增长强劲时,股市杀跌强劲;实体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杀跌强劲;实体经济出现回落,股市杀跌更强劲——大部分时间里股市都是在跌,原因何在?就在于涨的时候涨太快,也太猛,几个月涨了几年该涨的,接下来几年除了跌还能做什么?

非理性繁荣之后便是非理性虚弱,这就使得A股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变得越来越小。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最低为6 419点,上证综指最高为6 124点,两者曾只相差4. 8%。而至2011年4月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为12 690点,上证综指为2 893点,后者只有前者的零头。这几年里,是美国经济恢复得太快,还是中国经济增长得太慢?

2011年5月,上证综指处于3 000点之下,原来的过度上涨和过度下跌都得到了市场的修正。在此之后,决定股市走向的根本因素必然还要重新回到实体经济上来。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要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必然需要改变过去过度依赖于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的购买力,再通过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行业必然面临重新洗牌,这也将使得实体经济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实体经济发展的起伏自然会通过股市反映出来。

投资者偏执心理会制造更多波段机会

A股市场投资群体都有散户化的毛病,涨的时候全部看涨,跌的时候全部看跌,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都追在高位,割在低位。只有少数真正看透股市本质的投资者和掌握内幕资源的投资者能够真正赚钱,一赚二平七亏损的投资现象在A股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种只看眼前而不顾未来的思维总使A股市场表现出更多情绪化的特征。即便是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整体估值不高,但只要下跌来临,投资者都会先卖出再说。即使股市一跌再跌,很多股价已跌破净资产,投资者依然会认为股价本来就不值净资产那个价,再跌也属正常。

涨起来也是一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会在投资者间相互传颂,股市也会掀起“大跃进”,股价即使被高估,投资者也会趋之若鹜。不光普通投资者甘心用自己的血汗钱去玩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专业投资机构及经济学家也同样会为之疯狂。诸如“A股市场应当享受高溢价”、“外延式增长为股市寻找新动力”等陈词滥调也能谱出新曲,曲曲催人奋进。

国内的投资群体正变得越来越成熟,这将使股价围绕着价值不断地波动,产生更多的波段机会。而在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中,投资者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喜好跟风的偏执心理仍难以改变,在波动的过程中就容易放大市场内外部左右股价因素的影响。这为我们在波段中找到更准确的买卖点创造了更多的博弈筹码,当大多数投资者产生惊人一致的看法时,往往就是股价运行拐点出现的时刻。 V4p5pedhA4hmiz1cn8UVjO2jKdvS8BJwA5Ngpi51Grw0b/dM6FlpiQrd1AO324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