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写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眼中的韩国与中国文化间相同点的碰撞和火花。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想让读者看到我眼中的世界。最近关于中韩的热点一直是汉服和韩服,许多韩国的公众人物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称“汉服”是他们的,还有想拿端午节来申遗的等等,这些历史和文化都是我们每个国家的样貌。所以我也想借此来表达我的理解与看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争议的事实。

我生活在山东威海,是离韩国最近的内陆城市。从小到大的生活圈,都有韩国人的存在。韩国的元素也融入了我的生活。初中没搬家之前,经常去楼下的韩国一条街吃饭,一个周不吃就有点浑身难受了。那条街是像一个“L”形围绕着我们小区,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红红绿绿的韩文打着他们的招牌,召唤着人们过去。恰好是这些威海本地人不认识的文字驱使他们的好奇心走进店里。但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炭”这家韩国料理。老板娘是个正宗的韩国人,她穿着时尚,头发是棕色的,眼睫毛也弄的很有讲究。有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能完全和我们交流起来。殊不知她还有一家服装店,就开在对面楼的拐角处,还让我们有时间去逛一逛。她的女儿比我小 3 岁,和我就读于同一所小学。每当我和我的家人到她家吃饭的时候,都会聊到关于这个小学发生的事。

每家韩国店都会先上小菜,对于这家而言,他们家的小菜都可以摆一桌了,仿佛是让你专门吃他们家的小菜的。他们家的大酱汤和辣白菜五花肉盖饭是我最爱吃的。大酱汤里的豆腐煮的很嫩,闻着香气,你就能想象到豆腐在热水中翻滚,每一颗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气孔都在吸收汤汁。大酱和食材的碰撞让每一个食材都不显得多余。整个饭店氤氲着大酱汤的气息。辣白菜五花肉盖饭是我的心头饭,既有辣白菜的酸辣又有五花肉的鲜香,五花肉在高汤中变得紧实而嫩,辣白菜的绿色经过火焰和辣椒的洗练,如同红宝石一般。每一粒米饭都浸润了酱汁,可口至极。韩国料理也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7 年的春节,万家灯火,灯笼排成长队。就在我所在的“L”形韩国一条街,一片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都贴满了春联。“炭”韩国料理店的老板娘在干一件我从未见到过的事—打年糕。只见她和她的女儿站在木头桩子的对立面,年糕团躺在里面。老板娘拿着锤子蓄势待发,女儿在对立面揉年糕团。在老板娘使出浑身解数砸下锤子时,女儿把手拿开。当老板娘把锤子又挥上去时,女儿又立马去揉面团。就这样快速而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还好她们配合打得好,不然很容易发生事故。后来我才得知,她在韩国的时候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打年糕,每逢打年糕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但来到中国后,她便开始自己打了,生活不易也不能没有这种习俗。这种习俗对她来说,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生命的全部时刻。但后来,在我要搬家的时候,他们家也不做了,把店给转让出去了。前些天我回到那条街,竟少了一丝滋味。我又踏入那陌生又熟悉的店,但已经不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了。

在“L”形韩国街里,还有一家韩国超市,是我从小到大最爱去的地方,那家店的老板和店员也是看着我长大的。每次到店里,他们都会说我又长高了,又变漂亮了。在夏天,没有多少作业的晚上都会和爸爸妈妈去附近大学校园里溜达,快到家门口便像家常便饭一样奔向韩国超市拿冰柜里的香蕉牛奶和雪糕。至今仍是我童年的回忆。我的家庭里也有朝鲜族的人,多多少少也会和韩国沾一点关系。现在,各种节日,各种食物,都会出现一些争议,我也觉得有必要让大众真正了解到我们的世界。我也想借此去更多的走访调查,了解韩国人对于这些历史文化节日的认识与看法,还有我对这一系列走访调查后所得出来的感悟与理解。

从古至今,中国和韩国便有某种联系。《“韩流”文化盛行于中国及其原因》写道,中韩两国之间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中韩两国也都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类似的文化背景。我们有着同样的黑头发,黄皮肤。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价值观,礼仪,民俗,建筑,韩国都深受华夏民族的影响。

因此,在许多特定的时间段,不得不引出一些争议。例如端午节,韩国竟想要用:“端午祭”来申遗,不可思议的是,申遗成功了。惹的我们华夏儿女气氛万分,端午节按照历史,应该是属于我们的,为什么韩国换了一个字就可以申遗了呢,不仅仅是端午节。我们的汉服也被照搬了过去,变成了“韩服”,更激起了华夏儿女的民族主义情绪,也给中韩两国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所以,韩国为什么要将不属于它的文化占为己有呢?它的人民也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吗?

《东亚跨文化研究的历史及其展望》中提到,通过文化的互认,互补的关系以及对他文化的接受,变异,创造,确立的过程中发现东亚普遍价值及其认知。例如,韩国和日本早起因为没能拥有自己的文字,使得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于是就引进汉字进行文字生活,韩国和日本还接受儒释道思想,加快民族意识结构的建构;借助中国的制度以完善国家体制。

对于我所研究的主题而言,我觉得“民俗传播与变异”这个理论是很有研究的意义的。面对“韩服”的出现,何尝不是一种传播与变异呢?汉服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服装,更是我们历史的体现,和文化样貌。韩服形成于朝鲜李氏王朝,对应于中国的明朝时期,也就是从那时,汉服流传了过去,这是一种传播。朝鲜皇族的服饰都是明朝天子赐予的,称为大明“赐服”。也就是说,古代韩国本没有自己的衣冠制度,是根据明朝服饰进行改良的,也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韩服。细节来说,明制袄裙和韩服“唐衣”都是右衽,明制汉服的上袄所系的位置是比较靠腋下的位置,基本上是在腰上。但是韩服的“唐衣”所系的位置是在胸口;明制汉服的袖子是琵琶袖或直袖,但韩服是不会出现琵琶袖的。也就是说,这又是一种变异。我们的汉服经过传播,变异,变成了现在的韩服。这也是很正常的文化现象。高丙中在其著作《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引用萨姆纳的观点说:“民俗变化是整个社会变化的一部分”,而民俗发生变化是“因为环境和利益发生了变化”在对于古时的韩国来说,汉服所赐予的是代表高贵的象征,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老辈留下来的便是他们的文化样貌。 N+xV9Xe0nYaaR3HAxzYxBUdGg4lrmU89+QoZOp1HcBxERVf8TYT6GszZc/xr/F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