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逃离南京。在南京,由鸭子制作而成的美食数不胜数,比如盐水鸭、湖熟板鸭、烤鸭酱鸭还有鸭血粉丝汤等等,因此南京也有“金陵鸭肴甲天下”的美誉。这一道道主要由鸭子做成的美食都凝结着南京人的智慧,看似简单,实则大有乾坤。就拿鸭血粉丝汤来说,汤里可不只有滑溜的鸭血,还有紧实的鸭肫、脆爽的鸭肠和鲜美的鸭肝,松软的豆果更是吸饱了精心熬制的浓郁的汤汁。
那么,南京人为什么这么爱吃鸭子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鸭子的美食呢?
早在六朝时期,南梁就用大米和鸭子犒劳士兵,且因新鲜的鸭子不容易保存,人们便用大量的盐腌制成板鸭。此后便有了“六朝风味,白门佳品”这句称赞南京鸭子的话。据说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南京产鸭以湖熟的为上,湖熟隶属江宁,赶鸭子的人在湖熟将放鸭子入水,鸭子一路沿途吃着小鱼小虾,于是逐渐变得膘肥体壮。到了清朝,据《白下琐言》记载,“金陵所产鸭甲于海内,如烧鸭、酱鸭、白拌鸭、盐水鸭、咸鸭、板鸭、水浸鸭之类,正四时各擅其胜,美不胜收,”,可见南京的鸭子已经开始走向全国各地。
此外,南京的地理条件是养鸭的理想环境。鸭子是典型的水生禽类,就爱吃水中的小鱼小虾,而南京自古水系就发达,长江与秦淮河穿城而过,还有莫愁湖和玄武湖等分布在城中。
明清时期,南京的鸭子开始作为贡品献给皇室贵族享用,此后又发展为民间的礼品,开始走向全国。当时的考生们送礼就流行送南京盐水鸭,板鸭等。都说慈禧太后每年要采购 500 只盐水鸭和板鸭,明太祖朱元璋也“日食烤鸭一只”。
我呢,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住在南京的江宁区。我与鸭子也算是有一段故事,这可要从小时候开始说起了。
记得每回去外婆家,我总能吃到的一道美食就是烤鸭。或许大家不知道,南京的焖炉烤鸭是北京烤鸭的源头之一,但如今北京烤鸭的名气却远远超过了“没落贵族”南京烤鸭。南京烤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卤汁,新鲜出炉的烤鸭带着恰到好处的脆皮和油香,夹起一块蘸上秘制的卤汁,一口下去,油香与焦香都被激发了出来,脆皮的烤鸭还会爆汁,嘴里满是鲜甜咸香。每次除了想见外婆,就是期待那一盘久违的烤鸭。
南京的鸭子店很奇怪,不是每一家都是那么正宗好吃,所以我会馋外婆家那儿也就是秦淮区的烤鸭,不是因为我们这儿吃不到,而是不正宗不好吃。我们家这里有名的就是盐水鸭。一到夏天,爸爸总是会问一句南京人的经典语录:“斩只鸭子啊?”盐水鸭又叫桂花鸭,因为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最好吃而得名。盐水鸭肥而不腻,又香又嫩,完美保留了鸭肉本身的鲜。
由此可见啊,南京人为了吃可是绞尽脑汁,单单鸭子就能有这么多种吃法,是吃货无疑了。南京人对生活的态度就体现在吃上了,对生活的热爱就是每一顿饭每一道菜都不应付糊弄,都是要讲究的。
南京流传着“三天不吃鸭,走路要打滑”的民间俗语,南京人对于鸭子的热爱可见一斑。下了班,捎上半只盐水鸭,再打包一套鸭四件,这是南京人平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
南京自古就喜食鸭馔,不管是鸭肉、鸭杂、鸭头、鸭翅,都能被南京人“利用”,因此有“金陵鸭肴甲天下”的美誉。就像没有一头牛能活着离开潮汕,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走出四川一样,也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在“吃鸭子”这件事情上,南京人不仅吃得花样百出,还吃出了一段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一、盐水鸭
南京人对鸭子的偏爱是源自骨子里的,犹如对故乡的爱。长期旅居台湾的余光中老先生曾说过:“乡愁最浓烈处,莫过南京盐水鸭。”而对于老一辈的南京人来说,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也许就是工厂下班回来的爸妈,手中拎着的那只盐水鸭,满嘴都是那股子清香。
相传,在雍正年间,乾隆下江南训话要吃一家饭店的涮羊肉。主厨赶忙进了批家鸭。中午回家时却发觉,家鸭所有死了了。原来是养鹅人的小孩太调皮,竟用食盐来逗家鸭。最终家鸭被活生生咸死。但是乾隆皇帝立刻就需要来啦,再去找一批家鸭也来不及了。做不了涮羊肉就需要掉脑袋,主厨咬着牙把那几个家鸭给煮了(盐份太高,烤串会爆开)。乾隆皇帝吃完表明“深得朕意”并钦赐其名“南京盐水鸭”。此后这道南京市特色小吃就是这样流传开来了。
盐水鸭最大的特点是“咸中带鲜”:鸭肉紧实而富有弹性,入口满是露水与鸭油混合的香味,完全没有鸭腥味,咸淡适中不虐嘴,回味无穷。盐水鸭还有个很诗意的名字叫桂花鸭,因为每年十月,桂花飘香的季节,制作出来的盐水鸭特别香。
南京作为一座古城(也是古都),与之相伴的盐水鸭的历史也是比较古老了。根据史料记载,南京在六朝时期就有了鸭馔的制作,而且盐水鸭在当时已是颇具盛名的美食。宋代的南京城盛行用鸭子配菜,并有着“无鸭不成席”之说。再到明代初年,南京还流传着一首“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清朝的时候,资深美食家袁牧也在著作中记载了有关盐水鸭的内容。
盐水鸭除了作为南京的特色美食,在民间也流传着一些与“名人”有关的小故事。一种说法是关于朱元璋的。相传,在元朝末年,朱元璋打算在江苏安徽一带起义,计划在中秋节起事,规定联络暗号为“驱元兵,杀鞑子”,谁料走漏了消息,元朝统治者调兵遣将,占领了各地要道,到处搜查。元兵先从江南统治者的核心地区南京搜起,而南京老百姓为了保护起义军秘密,便合谋把“驱元兵,杀鞑子”改为“吃月饼,杀鸭子”。元兵来查,老百姓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咱们南京人过八月节的习惯,每家每户回都要做月饼、杀鸭子。”元兵答们听了,疑团顿解,知道是听错了,撤回了兵。就这样南京老百姓面临的一场危机,终于安然度过了。后来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感谢老百姓的掩护,便规定中秋节,每家每户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鸭子,以纪念此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盐水鸭与乾隆有关,乾隆下江南点名要吃一家餐厅的烤鸭,厨师连忙进了批鸭子,下午回来时却发现,鸭子全部死掉了,原来是养鸭人的孩子用盐巴来逗鸭子,导致鸭子被活活咸死,鸭子的盐分太高,烤的时候会炸开,可是乾隆马上就要来了,再去找一批鸭子也来不及了,厨师硬着头皮把那几只鸭子给煮了,乾隆吃了表示“深得朕意”并御赐其名盐水鸭。
二、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汤可谓是南京招牌特色小吃,甚至有“不吃不算来过南京”的说法。街边的鸭血粉丝汤摊子,老板用竹篓子,在汤汁翻滚的大锅中反复提捞,鸭肝、鸭肠、鸭血、粉丝、豆腐果都在大锅中不断翻滚,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就出锅了。
粉丝很有劲道而且很滑。鸭肠、鸭心、鸭胗、鸭血、鸭肝……各种配料可以选择。最地道的鸭血粉丝汤里,鸭肝是必放的配料,一口咬下去,又松又香。
南京人吃鸭血粉丝汤不分时间,可以当早餐、午餐、晚餐吃,也配上可以一个酥酥的鸭油烧饼当作一份完美的下午茶,当然宵夜也完全可以!
鸭血,本来是鸭子的下脚料,但是勤劳简朴的南京人却将它做成了像武汉的热干面、上海的小笼包一般的南京标志性地道小吃。而在鸭血粉丝汤漫长的历史中,也流传了众多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相传秦淮河边有户人家,杀鸭子时用一个小碗装鸭血,不料粉丝掉进去弄脏了,无奈,他只好将粉丝和鸭血一起烹饪,却不料,居然烧出了第一碗鸭血粉丝汤。只见汤汁芳香四溢,引来无数路人竞相猜测这美味的汤是如何烹饪出来的。秦淮河边有个财主听闻此事,出钱让这户人家在河边开了个卖鸭血粉丝汤的店铺,引得大批官员和财主们前来品尝鸭血粉丝汤,手艺一直流传至今,后人遂得此佳肴。
传说二,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半夜从皇宫中溜出来吃了碗鸭血粉丝汤。第二天早朝时大谈民间小吃如何鲜美无比,令众宦官皆不知所云,却让一个老太监看出了破绽,把陪夜的贴身小太监打了半夜。后来为此御厨专门研究,不知浪费了多少原材料,始终做不出那样的味道来。
传说三,晚清时,李鸿章用烤鸭招待外国客人,很快就告罄了,李催厨师快上菜,可原料用完了,有一位厨师急中生智地说:“我们天天吃鸭血,口味不错,没有鸭子,就将就用鸭血来代替吧。”众厨师都赞同。于是一盆鸭血,鸭杂汤端上了桌。李鸿章见此大怒,正要发火,厨师笑着说:“大人们品尝后再说。”这些外国人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并发出了赞叹声,“ok,ok!”。从此,鸭血汤便在社会上流传开了。
传说四,清末秀才梅茗科考失利后,在镇江开设了“鸭先知”,所售卖的鸭血粉丝汤香飘百里,引得无数食客踏破门槛,其中就有《申报》主编蒋芷湘先生。他品尝完鸭血粉丝汤后,题诗赞誉道:镇江梅翁善饮食,紫砂万两煮银丝。玉带千条绕翠落,汤白中秋月见媸。布书生饕餮客,浮生为食不为诗。欲赞茗翁神仙手,春江水暖鸭先知。此诗可以说是有关鸭血粉丝汤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了。
三、烤鸭
北京烤鸭皮脆肉嫩,味鲜醇香,是举世闻名的珍馐,但知道它由来的人却不多。烤鸭最早创始于南京,因南京湖鸭用稻谷喂养,肥厚多肉,烹制菜肴极佳。
相传,在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都南京。宫廷御厨用鸭烹制菜肴,并且改变原来用水煮、红烧、清蒸的制法,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被皇府命名为“烤鸭”。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用武力夺取了其侄子建文帝的帝位,并将都城迁到北京。这样,烤鸭技术也随着带到北京,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宫廷取北京玉泉山所产的填鸭烤制,皮薄肉嫩,滋味更佳。因而,到了清朝,烤鸭便成为乾隆皇帝、慈禧太后以及王公大臣们所喜爱的宫廷菜。从此,正式命名为“北京烤填鸭”。北京著名的全聚德于清同治三年(1864)开业,采用“挂炉烤鸭”技术,精制出色泽红润、皮脂香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的烤鸭,颇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在南京,关于鸭子的故事,如果耐着性子去找,在街头巷尾还能发现更多。这些故事传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城市文化的变迁,谈笑风生中,可以窥见南京的历史与现代、温柔和野性、沉稳及活泼,它们共同构成了南京的城市肌理,反映出这座城市最典型和最地道的人间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