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象预告

2023年1月星空
THE NIGHT SKY

□ 曹军 伊蒽

何时观看

本图适合北纬40°附近地区使用。恒星每天比前一天提前4分钟升起和落下,因此每晚同一时间星空略有不同,同样的星空在月初和月底大约相差2小时。

1月星空提要

1月的星空是冬季星座的舞台,组成冬季六边形的亮星领衔猎户座、金牛座、御夫座、大犬座、小犬座、双子座,位于星空的中央。冬季银河跨越天顶,虽不如夏季银河明亮,但也包含了很多恒星和深空天体。北斗七星和仙后座这两组指极星都在地平线之上,此时璀璨的星空可谓全年的高光时刻。

如何使用
  1. 本图显示的是在规定时间观察,地平线上亮于5.5等的恒星。星图的圆形边界是地平线,月球标记为每隔3天月球的位置;
  2. 面向南方,将本图举过头顶,星图便与实际星空一致,图的下半部分显示的是南方的星空。若要观测其他方向,则需面向要观测的方向,然后将星图中对应的方向旋转到下方即可;
  3. 星图的中心代表天顶,即头顶正上方。
2023年1月星空(向北观看)

适用于北纬40°附近地区。

何时观看:
1月1日22时
1月15日21时
1月30日20时

北方天空中,北斗七星悄然升起,斗柄指向地平线,正所谓“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此时仙后座也在西北方高空,共同为我们指示着北方。东北方升起一颗亮星——轩辕十四,率领春季星座开始升上地平线。

1月星座观赏指南

□ 李昕

御夫座

在冬季寒冷的漫漫长夜里,如果你抬头仰望星空,就会注意到一个由五颗亮星组成的五边形,这个图案勾勒出了御夫座的主体。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测,御夫座能够升到天顶附近很高的位置,可想而知它在星座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早在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就划分出了御夫座。在神话中,它是驾驭马车的英雄埃里克托尼奥斯的化身星座。

长时间曝光拍摄的御夫座天区 摄影/李昕

对于天文观测来说,御夫座这个区域也很特殊,反银心点正好位于御夫座第二亮星五车三附近。所谓反银心点就是以地球中心的天球上对应的银心相反方向。这个区域的特点是单位面积上的恒星密度要比银心和旋臂小得多,更多的恒星聚集形式是疏散星团。梅西叶天体M36、M37、M38是位于御夫座天区中比较亮的三个疏散星团,视星等都在6至7等左右,在光污染较小的郊外,使用小型望远镜就能轻松找到他们。M36中的恒星比较明亮但分布比较稀疏,M37比较大而且其中的恒星聚集得更明显,M38虽然比较暗但其中亮星的分布形状很像希腊字母π,因此也被称为π星团。

两颗著名的双星

御夫座中有代表性的亮星也颇具研究价值。其中最亮的α星中文名为五车二,是一颗0等星,亮度在全天恒星中可以排进前六。五车二在希腊神话中代表用乳汁喂养婴儿时期宙斯的母山羊阿玛尔忒娅,拉丁语传统星名“Capella”的意思就是母山羊,故该星又称“山羊星”。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就发现五车二是一对双星,也就是说它由两颗距离很近的星组成。五车二两颗子星的光谱分类是G型,与太阳很相似,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要比太阳大得多,属于巨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1.1亿千米,大约是日地距离的3/4,而光度分别可以达到太阳的90倍和70倍。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系统。

2023年1月星空(向南观看)

适用于北纬40°附近地区。

何时观看:
1月1日22时
1月15日21时
1月30日20时

1月的南方天空十分热闹,冬季的代表星座全部登场,由7颗1等或更亮的星组成的大三角、六边形帮助我们寻找熟悉的星座图案,东南方低空熠熠闪着银光天狼星是全天最明亮的恒星。

和五车二类似,御夫座β星五车三也是一颗著名的双星。五车三视星等1.9等,拉丁名为“Menkalinan”,意为战车御者的翅膀。它的光谱分类为A型,这意味着其表面温度要比太阳和五车二高得多,可达8800K。五车三光谱的Hα吸收峰呈现出了明显的双峰结构,这意味着两颗子星在相互绕转时其中一颗在靠近我们,另一颗在远离我们。1910年,美国天文学家乔尔·斯特宾斯最早使用光电测光的方法观测了五车三,发现它是一颗由双星绕转而引起亮度变化的食变星,周期为3.96天,亮度变化范围约0.1个星等。在100多年前,观测用的望远镜和探测器效能还比较低,类似五车二和五车三这样比较明亮的变星着实是非常理想的观测和研究目标。现在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大家除了可以拍摄御夫座内的深空天体,也可以尝试用棱镜等分光设备来拍摄五车二和五车三的光谱,看看你是不是也能有类似的发现。

1910年乔尔·斯特宾斯观测、拟合、折叠出的五车三光变曲线及建立的绕转模型,右下的圆点代表太阳的大小 Am9yoSzkvh4jEJYgX9XJIqsELpSLAWdR9eOQd+sPbaRE8BJGGbaMPxOPJhmX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