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六年的光阴,六年前初进ACM班时的点点滴滴仿佛还历历在目。能跟ACM班结缘,是我极大的幸运。回首在ACM班的四年,成功与失败,收获与放弃,满足与遗憾,共同交织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四年。
记得初识ACM班,是源自我爸爸的慧眼。那时正处于选校的彷徨中。中科大的2000班,浙大的竺可桢学院,交大的ACM班,何去何从?最终,是俞老师所谈的ACM班的独特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第一次感到,这是我以后应该走的一条路。由于需要很快地下决定,我在打电话给俞老师时并没有什么准备,只是谈了谈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能得到俞老师的认同,我当时真的很开心。我当时感到,也许我和ACM班的相逢就是宿命,我有责任进入ACM班去,在其中学习,成长,并在此后为之增光添彩。我想,也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我顺利地通过了来学校之后的面试。虽然我在计算机方面并无基础,虽然班上强手如云,但当时我坚定地相信,我一定不会落后于人。
ACM班的生活便这样在我的殷殷期望中展开了。如果说每天我想起得最多的是什么,那就是责任。俞老师“每天将自己变得更强一点”的演讲,ACM班所提出的独特的课程,丰富的师资和教学资源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作为ACM班的一员所应承担的期望和责任。比起电院其他班的学生,我们得到的更多,因此我们毫无疑问也该付出更多。同时,和同学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时时提醒着我抓紧时间追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所处环境的敬畏,正是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混合态度,让我努力地抓住每一天的光阴,吸收每一点的知识,利用每一份的资源来尽力提高自己。
在ACM班的教学中,我可以体会到,俞老师为我们的培养计划设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既没有揠苗助长,亦没有循规蹈矩,在高标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各门课程有机的结合。一边让我们提高学习的能力,另一边为我们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拿数学来说,无论是代数,数学分析还是概率统计,我们所学的内容都比普通班级深。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工科学生来说也许并非必需,但对于一个立志成为顶级科学研究者的学生来说却是必须完成的课题。事实证明,在进入了实验室后,从前那些看似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在我们的本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上,独特的课程设计同样给了我巨大的提高。尽管ACM班的一部分同学和我一样,在程序设计上都是freshmen,但大一的程序设计课程并没有因此放低要求,从一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用程序设计艺术这样一个概念来看待程序设计的学习,而绝非仅仅着眼于一种程序语言之上。这样高屋建瓴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探究程序设计的本质,而不仅仅将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工具。特别是大一暑期的程序设计训练让我的能力有了十足的提高。大二大三里,三次课程大作业,二次工程大作业,进一步完善了我在程序设计方面的不足。
ACM班的老师配置也是相当有亮点。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ACM班一直拥有最好的师资配备。很多老师都是俞老师花大代价“挖过来”的。翁老师,卢老师,汪老师,陈老师……可以说个个都是他们所处的领域的精英教师。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就拿翁老师来说吧,她是我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的第一位老师。由于初进ACM班时对这方面知识的陌生,我经常向她请教(也许有些问题在她看来相当低级),她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和指导。正是翁老师的帮助让我在计算机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此外,老师们对我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比方说,如果没有汪老师当初巨大的题量,就不会有我今天在数学分析方面坚实的基础。
还有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就是ACM班独一无二的基础实践课程。尽管只有两年四次课,但我在其中受益良多。仅仅是俞老师每次的开学一讲就让我感到课有所值。每次,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让我在学期开始之际鼓足了干劲。同学们的讲演不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而且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性格,兴趣,思维方式……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正身处一个多么强大的集体中。当然,最后还要数准备自己的讲演收获最大。在我看来,演讲不仅是锻炼自己口才的机会,更是展示自己的大好舞台。因此,我将每次的演讲都定位为展示自己的一个方面,在这之中,我的演讲能力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从ppt准备,到方案及台词设计,再到上台表现,到最后回答疑问。经过了四次演讲的洗礼,我在这之中各个环节上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心态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放,成熟。事实上,这正如俞老师希望的那样,为科研中的演讲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ACM班这自主独特的教学体制培养了一批自主独特的学生。我必须说,和这些优秀的同学在一起共度四年的时光,是我极大的幸运。由于初进ACM班时,程序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在向老师请教的同时,我平时也经常向同学寻求帮助。正是他们无私的帮助让我在这个领域里迅速的成长。在一起的工作和相处之中,同学们给我的包容真的让我感动万分,这在大三的三次集体合作的大作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年的ACM班生涯给了我很多,相比之下,我给ACM班的却很少。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希望能更加完美地履行俞老师的期望——“每天都让自己变得更强一点”。不管我到哪里,我还是ACM班的一员,我为此感到无比骄傲,而我也希望,有一天ACM班也会为我而骄傲。
简介: 李亮达,男,2006级ACM班,高中毕业于湖北襄阳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