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在机器上重构人类智能

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人工智能学者——图灵的门徒,偏重于黑盒方法,用机器复现人类行为,对人类智能的形成机制感兴趣(可以说是brain-inspired),但不将这种机制作为前提条件。脑科学学者希望用白盒方法理解大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每一个神经元的工作过程,从而自下而上地构建人类智能的全景。霍金斯是个特立独行的科学企业家,他的方法(我暂且称之为灰盒方法)是希望用一个统一的、自上而下的框架,把几十年来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每一个零散的进步串联起来,形成理论和实验结果上的自洽,进而指导其在机器上重构出人类智能。

这次湛庐出版的两本书《新机器智能》和《千脑智能》,完整地呈现了霍金斯的理论体系,但千万不用担心读不懂,两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40多年前,霍金斯就是被《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科普文章深深吸引,才投身这个领域的。所以,他的读者,并不需要专业的背景知识,而是对人类自身充满好奇心的人。

我10多年前就读过《新机器智能》,当时惊为天人:霍金斯所诠释的大脑新皮质工作机制极其简洁优美(后来李国杰院士也专门著文谈感想)。霍金斯是新皮质至上主义者,这正是他与脑科学研究者最大的区别。他的立论基础是新皮质基于一套通用的算法,在这个算法上发展出来各种功能(包括各种知觉和行为),并且用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敏锐这一现象完美地阐释了这一见解的合理性。这一理论后来启发了吴恩达等深耕深度学习的研究人员。算法所基于的硬件是具有6层结构的新皮质,他提出了认知过程中的时间模式、空间模式和记忆-预测模型,这些为他针对智能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奠定了基础。

这套框架并没有包含的是针对新皮质内部功能结构的解析,以及认知过程中,新皮质对世界模型的具体构建过程。在《千脑智能》中,霍金斯基于后来的研究进展,完美地填补了这些空白。首先,他将基本功能单位聚焦于皮质柱,任何物体或概念的模型都基于大量离散的皮质柱以及它们之间的“民主共识”。其次,大量模型的协同和互补(这让我想到机器学习中经常使用的ensemble模型),构建了对世界的整体感知,这也是书名“千脑智能”的由来。这个新体系的可解释性与《新机器智能》是完美契合的。其中,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所反映的位置和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世界模型的参考系也基于记忆-预测模型。当然,让我最为震撼的是,《千脑智能》最后从智能研究延展到了人类未来,揭示了旧脑(为自私的基因所驱动)和新脑(由对世界的好奇、知识的传承和人类命运的整体价值所驱动)的辩证关系。

如同霍金斯40多年前被《科学美国人》启迪,希望更多有志于认识人类自身的科学爱好者会因为读了这两本书而投身于这项事业。值得一提的是,霍金斯的公司Numenta致力于将其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发起了开源项目。8年前,我还曾下载并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相信现在这些项目又有了长足的进展。 YW3cv9whTIdYF7Spg4zUdesia5FXqm0htKcNqSCC6eKyRQRpXAXRKXcihUSaCt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