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注红利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产生专注红利,而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稀缺。比如,当牙膏越用越少时,我们就不会像刚拿到一管新牙膏时那样一下挤出来很多;在享受一盒价格不菲的美味巧克力时,我们总会由衷地去仔细品味最后那几块,有时还舍不得吃掉;假期的最后几天,我们会马不停蹄地游览各个景点,争取一个不落;如果有字数的限制,在文章快收尾时,我们就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去写作,而且还会出其不意地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在与心理学家阿努伊·沙阿(Anuj Shah)的合作中,我们找到了一种可以利用专注红利的广泛影响来测试我们所得理论的方法。如果说我们的理论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稀缺,而不仅限于金钱或时间稀缺,那么就应该同样适用于人工创造出来的稀缺。那么,诞生于实验室的稀缺是否也能够产生专注红利?在实验室中,我们能够去研究人们在受控条件下的行为,从而揭示出思想和行动的发生机制。这种方法与心理学领域的长期传统是一致的—— 心理学家们常常利用实验室来研究诸如从众、服从、策略互动、帮助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等重要的社会问题。

稀缺实验室

SCARCITY

出于研究目的,我们开发了一个灵感来源于《愤怒的小鸟》( Angry Birds )的视频游戏。在这个被我们称作《愤怒的蓝莓》( Angry Blueberries )的游戏中,玩家们需要用虚拟弹弓将蓝莓瞄准华夫饼——需要在射击时决定将弹弓拉多远,以及拉成什么角度。蓝莓被射出之后,会在华夫饼之间回弹,摧毁撞击到的所有华夫饼。这是一场关于目标、精准度和物理学的游戏。玩家们需要猜测蓝莓子弹的弹道轨迹,并估算子弹在华夫饼之间的弹射路线。

这一实验要求玩家至少玩20轮游戏,然后用赚到的点数来换取奖励。每轮游戏开始时,他们都会得到一些蓝莓——可以一次将所有蓝莓都射出,也可以储存一部分,留到后面几轮使用。如果玩家玩完20轮还有剩余的蓝莓,那么就可以继续玩下去,继续积累点数,直到蓝莓用光为止。游戏中,蓝莓决定了玩家的财富:拥有的蓝莓越多,意味着射击的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玩家能够获得更多点数,可以换取更大的奖励。而实验的下一步就是创建蓝莓稀缺:我们会给一些实验对象较多的蓝莓(每一轮获得6个),而给另一些实验对象较少的蓝莓(每一轮仅获得3个)。 [1]

玩家们表现得如何呢?拥有较多蓝莓的玩家无疑获得了更多的点数,因为他们手里的“弹药”很充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拥有较少蓝莓的玩家表现得更好,因为他们的投射更加精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后者的视觉敏锐度出现了神奇的提升,而是因为他们在每次投射时都要花上更长的时间进行瞄准。(实验对游戏用时并没有限制。)由于子弹数量较少,他们就会做出更为明智的判断。而另一方面,拥有较多蓝莓的玩家们在射击时则会更加随意——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玩更多轮游戏,觉得无聊,于是决定少花点时间;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玩累了。就算是第一次射击,与拥有较少蓝莓的玩家相比,拥有较多蓝莓的玩家就已经表现得没有那么专注和细心了。这种现象与我们的预测相符: 拥有较少蓝莓的玩家得到了专注红利。

从某种角度来看,蓝莓稀缺产生了与截止日期引发的时间稀缺相似的效果,这一现象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在游戏中少拿几颗蓝莓,与开会时仅有几分钟时间或工作时只剩下几个小时,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多少相似之处;而专注于每次射击中应该将弹弓拉到多长以及何时射出子弹的问题,与决定工作之中的对话及进度这样的复杂选择,也不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但当我们剥去了真实世界中的所有复杂性,仅剩下稀缺一项时,相似之处就会出现。蓝莓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真实世界中发生了什么,稀缺都能够创造出专注红利。

在受控环境下观察到的稀缺效应还可以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众所周知,真实世界中的穷人与富人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背景和经历使他们产生了不同个性、能力、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偏好。所以说,那些为了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的人们,本身很可能就不是同一类人。当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时,稀缺可能就是导致这些行为的一个原因,但其他一些不同之处也可能会发生作用。

在《愤怒的蓝莓》游戏中,我们用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谁是“蓝莓富翁”、谁是“蓝莓穷光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就不能将其归因于任何有所传承的个体差距,而一定是由于蓝莓的稀缺,这是将他们区分开来的唯一因素。通过用这种方式在实验室中创造出稀缺,我们就能洞悉稀缺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知道,稀缺本身就是原因所在。

专注红利是人们在面临截止日期时有所提高的工作效率,是在玩家们手中蓝莓数量较少时有所提高的射击精准度。 专注红利来源于我们提出的核心原理:稀缺俘获大脑。 “俘获”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畴。稀缺可以帮助我们做成一些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做到的事情。

同时,这场游戏实验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稀缺。理论上,《愤怒的蓝莓》游戏中的富翁玩家可以利用“模拟穷光蛋”的策略:他们可以像穷光蛋一样,每轮只射出3个蓝莓,将剩余的留下来备用。这种策略可以使“富翁们”拥有比真正的“穷光蛋们”多一倍的游戏轮数,从而获得两倍的点数。而在实际操作中,蓝莓富翁们赚得的点数与两倍相差甚远。 这可能是因为玩家们没有想到这一策略;但即便他们想到了,也基本上不会为此采取什么行动。

佯装稀缺是很难做到的。 之所以会产生“专注红利”,是因为稀缺会将自身的影响强加于我们,在纷繁的琐事中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发现,稀缺的影响超越了意识控制的范畴,其发生速度以毫秒计。这就是为什么迫近的截止日期会使我们能如此义无反顾地避开干扰和诱惑的原因——稀缺会自动将这些因素推至一旁。

我们不能通过挠痒自己来取乐,同样,也很难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的,用假装有个截止日期的方式来自我欺骗。空想出来的截止日期不过是一个空想而已,它永远不会像真正的截止日期那样俘获我们的大脑。 [2]

实验数据显示,稀缺会在许多不同的时间单位中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在引言中我们提到,稀缺能在几毫秒间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在几毫秒间,饥饿的人就能辨认出“蛋糕”这个词。同样,稀缺也能在几分钟(用蓝莓瞄准目标)、几天和几周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大四学生在毕业之前充分享受大学时光的行为)。稀缺的牵引力始于最初的那几毫秒,然后逐渐积累,最后转化为表现在更长时间段之中的行为。

这样看来,其反映的就是稀缺是如何通过潜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这两个方面来俘获人类的大脑的。用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的话说就是, “在思考快与慢的两个节奏上,稀缺都会俘获大脑”。


[1] Shah, Mullainathan, and Shafir, “Som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Too Little,” Science 338, no.6107 (November 2012): 682–85.

[2] Sarah-Jayne Blakemore, Daniel Wolpert, and Chris Frith, “Why Can't You Tickle Yourself?” Neuroreport 11, no. 11 (2000): R11–R16.流行的观点认为,自我创造的举动可以被预测,它的效果也会被减弱。但关于空想的截止日期或时间压力,我们并不知道有什么更仔细的实证研究。不过,自我重新协商的问题倒是经常被研究。空想出来的截止日期并不会让人感到压力,因为在人们的内心里,总可以与自己重新协商。 hZ8DIrkgJ+SfXrryu6R2CCHY8/c4qdrFy/3LM7oDqNxPUrBbPMqKytJPu6RMrw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