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篇:
中国能掌握佛教的解释权,这是建立“文化自信”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老子:圣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观音:照见五蕴皆空

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 “文化自信” ,不仅要用“中华源头的传统文化”去引领现代科学,让人类文明进入全新的下一站——从 “单一结构世界” 的文明进入到 “重叠结构世界” 的文明。而且,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彻底掌握已经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佛教文化的 终极解释权

因为 释迦牟尼佛 所传的佛学,就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上的应用。但是,在出现“重叠结构世界”的知识背景之前,历代绝大多数的僧人都是在运用“单一结构世界”中的感觉经验,“理解”释迦摩尼佛的佛学。

这样的“理解”,只能让佛学在历史的文化空间中占据足够的空间,从而流传下来。但是,这样的流传,并不能真正传承释迦摩尼佛的佛学。

因此,中国人只要掌握了 “重叠结构世界” 原理,以及 “心智系统转换” 方法,中国就能在世界范围内掌握对佛学的解释权,而且是终极性的解释权。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嗨”,必定是能让人类共同信服、追崇的文化,有了这样的文化,中国人才能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用 “源头甲骨文” 字义解读了 《道德真经》 中: “圣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 这句。解读了这句句子以后,我们能很清晰地解读佛学《心经》首句的内涵……

这句句子中的 “百省” ,因为在历史上后世学者不懂 “省” 字的涵义,于是,就拿读音相似的“姓”字进行了通假,结果, 《道德真经》 里的圣人就变得很冷血,把百姓当作草扎的狗。

其实,这句句子的意思是:圣人同样陷落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要摆脱“显性人体”的掌控,让 “感知的主体” 从“显性人体”回归到“隐性人体”的深处,与 “真正的我” 汇合在一起,通过操控“隐性人体”来带动“显性人体”。

上图,上半部分的 “浴” 字结构图,表示的意思是:“重叠结构人(物)体”的构成。“水”字表示的意思是:“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的交界,“水”字左边,表示“显性世界”的意思,右边表示“隐性世界”的意思。“谷”字所代表的 “通道” ,表示“深入‘隐性世界’”的意思。

上图,下半部分的图,左边的甲骨文 “百” 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在进入“通道”前的位置,右边的甲骨文 “省” 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在通过这条“通道”以后的位置,以及“感知的主体”感知能力得到释放的状态。

所以,“百省”的“源头甲骨文”涵义就是:“感知的主体”深入“隐性人体”的深处,进入到了“隐性世界”以后,彻底摆脱对“显性世界”的认识,在“隐性世界”中感知完整世界的本源。

“百省”的这个涵义,与 《心经》 首句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心经》首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请看上图,我们把《心经》首句与“百省”的结构图放到一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波罗” “彼岸” 的意思,“百省”结构图中的“水”字,很好地图解了“波罗(彼岸)”的意思,“波罗(彼岸)”就是“隐性世界”的意思。

“般若波罗” 的字面意思是 “智慧彼岸” 的意思,但是,实际意思是指:“隐性世界”的深处。

这里的 “般若” 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智慧,而是指“如来藏”的大智慧。“如来藏”就在“隐性人(物)体”的深处,所以,“般若波罗”表示的就是“‘隐性人体’深处”的意思。

“行深” 所表达的意思更直接,就是从与“显性世界”交界的“隐性世界”表面,深入到“如来藏”所在的“隐性人(物)体”的深处。“行深”就是从“百”字到“省”字的过程。

“照见五蕴皆空” 则是甲骨文“省”字内涵的另一种表达,“感知的主体”回归到“真正的我(如来藏)”这里以后,再也不受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上的五蕴影响,在“隐性世界”中感应事物的本源: “系统自动力”

大家看,我们用“百省”的结构图来解读《心经》首句,这句句子是不是一下子变得很直白、清晰了。

释迦摩尼佛所讲的内容,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去认识,都很直白、清晰,一点都不玄。而用“单一结构世界”的经验、知识去理解,就会变得异常玄奥。

有的读者也许会问, “观自在菩萨” 又作何解释呢?

其实, 玄奘法师 “观世音菩萨” 翻译成 “观自在菩萨” ,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佛学修为高深的表现。

我们还是从已经解读过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来看。不管是谁,黄帝、老子、如来佛还是观音菩萨,一旦进入“重叠结构世界”中,他们本身也都成为万物中的一物,也都有属于“刍狗”的“显性人体”。

从显性世界的角度来看,人所认识到的黄帝、老子、如来佛、观音菩萨,都是他们属于“刍狗”的“显性人体”,所以,“观音菩萨”仅仅是“观音菩萨”在“显性世界”中的名称。

而“观自在菩萨”并不是指“显性世界”中的“观音菩萨”,而是指“观音菩萨”内在的 “感知的主体” “如来藏(浴神)” 的组合。

上图,是在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中的一个字,这个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在摆脱了“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意识掌控以后,回到了“真正的我(如来藏)”这里。

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个 “口” 字,表示“感知的主体”的意思,下半部分是个 “厶” 字,表示“真正的我(如来藏)”的意思。

所以, “观自在” “观” 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的感知, “自在” 是指“真正的我(如来藏)”。

“观自在”表示的意思就是:“感知的主体”摆脱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意识掌控,去发现“真正的我(如来藏)”。

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以及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所解读出来的内涵,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佛经的群经之首《心经》的核心内容看得明明白白?

“感知的主体” 在大乘佛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但是,在历史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一直很难用拼音文字表达出来。而有了“源头甲骨文”,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

对“感知的主体”的认识与体验,其实,也是造成佛教学修过程中出现“修罗汉道”与“修菩萨道”两种不同道的原因。

在大乘佛教中有一个认识: “修罗汉道” “修菩萨道” 是两回事,不存在先修成罗汉、再修菩萨的事情。修成了罗汉,就修不成菩萨。

这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差别呢?在佛教中一直没有很清晰地讲清过,而有了“源头甲骨文”以后,这种差别就很容易讲清楚。

“修罗汉道” 就是修行者无法体会到包含在释迦摩尼佛语言背后的“感知的主体”,结果只修了“如来藏”。“修罗汉道”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静态“入定”的训练,找个地方一坐,什么都不管。

最后,“如来藏”自己修成了,就从“重叠结构人体”中解脱出来,其他的“显性人体”、“隐性人体”、“感知的主体”、“心”统统都不管了,所以, 罗汉 也被称为 “自了汉” 。只管自己,其他承载TA的生命都不管、不要了。

“修菩萨道” 则不同,修行者一开始就对“感知的主体”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与体验。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感知的主体”先要回归到“如来藏”这里,与“如来藏”汇合,之后,再去感应“隐性世界”中的“系统自动力”,并顺应“系统自动力”在社会中进行生活、工作;另一方面,“感知的主体”要去回收在“隐性人体”与“显性人体”之间的 “能量物质”

按照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中的论述,等把连接“隐性人体”与“显性人体”的“能量物质”都回收了以后, “感知的主体”与“如来藏” 就能带着“隐性人体”与“显性人体”一起回归“隐性世界”,这在道家中称为 “一气化三清” 。而在大乘佛教的思想中,这属于 “普度众生” 的范畴,承载“如来藏”的那些生命团队,难道不是众生吗?

对“感知的主体”的认识与体验,是修菩萨道最为根本的基础,只有认识、体验到了“感知的主体”以后,才能往菩萨道上修,否则,只能行罗汉道。

在佛教中大家应该知道一个常识,菩萨是不涅槃的。

有的人可能会讲,文殊菩萨不是也涅槃了吗?其实,文殊菩萨并不是真正的涅槃,而是为了向世人示显“重叠结构人体”。

大家可以去读一下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最终,在那场看起来像“涅槃”一样的仪式中,文殊菩萨示显的是 “琉璃像” ,在这尊“琉璃像”的身内心处还有一尊 “真金像” 结伽趺坐。

“琉璃像”就表示“重叠结构人体”,而身内心处的“真金像”就表示“如来藏”。

所以,文殊菩萨的“涅槃”并不是真正的涅槃,而是给世人的一次展示,其他的菩萨都没有涅槃过。

其实,释迦牟尼佛行的是菩萨道,根本不需要涅槃,是为了给后世弟子做示范,才示显了涅槃。

当我们破解了“源头甲骨文”,并用“源头甲骨文”解读了《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后,原来模糊、玄奥的佛经,一下子变得十分清晰了。释迦牟尼佛当时让弟子把佛经向东传,是有很道理的,只有“源头甲骨文”才能最终还原释迦摩尼佛在当时无法讲清的真正佛理。

所以,中国要掌握佛学的终极解释权,才不辜负释迦摩尼佛二千多年前的心愿,才不辜负倒在向东传经、向西取经路上的历代高僧。

我们希望有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学习、了解 “源头甲骨文” 以及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中的 “重叠结构世界” 原理,让更多中国人掌握释迦摩尼佛学的真正内涵。 t8I80VB1Uj1gi01gIapWvYVevc7wFFQiP2jklWKmMANSzuCGf65V9ZZDta8XBd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