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ACM班 与科学的大美之诗唱和

卢思迪(2015级)

这是一个有着跟年龄不相匹配的超长网龄的小孩最终投身计算机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出生于1997年的我,2002年就接触到了彼时正起步的中文互联网。和今天越来越苗条的各种智能设备不同,承载着那已经有些褪色的记忆的,是当时还有些笨重的CRT显示器和分离式主机所构成的古典的微型个人计算机。彼时的软件可靠性也远不如今天;即使如微软这种今天以产出高质量商业软件闻名的公司,当年生产的Win98也很难称得上稳定高效。今天习惯了新一代操作系统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家喻户晓的系统却常有图形界面崩溃,露出底层DOS那一行行冰冷的黑底白字的狰狞时刻。

久病成医,即使彼时的我连汉字都没认全,在万般无奈之下也不得不学着去探索对这些令人烦恼日常的处理之法。在这种与机斗其乐无穷的成长中,我逐渐爱上了这种日渐性能暴涨,同时却越来越轻量化的神奇机器,以及背后支撑它的计算机科学。我开始格外发奋学习数学、英语,并在成长过程中参加了信息学竞赛,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时间一晃到了2015年,竞赛失利的我结束了高考,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机缘巧合之下,通过ACM班的面向交大新生的选拔,我加入了ACM班,结识了俞老师和我优秀的同窗好友们。甫加入ACM班,对我而言一个最大的心理上的挑战是,原本对技术的钻研和积累的自信,在同班朋友们更加严格、专业训练磨炼出的积累面前相形见绌。我也曾因此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在ACM班的第一年一直如此,追赶的路上我甚至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是否还值得坚持。

不过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存在于ACM班的价值和自己在计算机科学上前进的方向。我文学上的爱好和积累,让我为ACM班和致远学院的一些活动留下了不少各种形态的文字。除了作为工作性质的成果,这些文字也服膺于俞老师对于教育富于人文素养的计算机科学家的理想。在交大期间,我作为白岩诗社重启的创始社员参加了很多诗社活动,作品也和诗社其他同仁一起结集出版。我对文学的爱好在某个时刻也开始和我对计算机科学的热情交融,最终让我走上了对文本生成这一问题的研究之路。

加入Apex实验室后的第一个暑假,抱着这份热情,我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AAI上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论文。这篇文章融合了彼时刚刚受到关注的层级化强化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的思想,在更长的序列生成式建模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尔后于MIT的实习中,我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有一篇ICML的论文发表了一篇研究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组合式、递归式泛化的约束条件的文章。这篇文章研究了在结构推理问题中,一类允许深度学习模型脱离独立同分布假设而正常运作的特殊情形。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面向离散序列生成式建模的合作训练(Cooperative Training),其主干部分也在接近的时间同时被ICML接收,我为第一作者。这一系列科研上的斩获武装了我的思想,使我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学术观点的年轻研究者。这一切都得益于Apex、ACM班乃至我周围有过ACM队经历的好朋友的潜移默化的引导、磨砺和鼓励。

迩来竟已三年。我现在仍然在同样的那个我热爱的问题上继续探索,砥砺前行。怀揣着所有ACM班给予我的强大的抗压能力、学术知识储备和来自历年优秀校友的支持,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一个令ACM班为之骄傲的学者。这里权且矫情一下,引用我钟爱的一本书的结尾权作结尾:

“于是我写诗,我幸福。”

而这幸福,来自超越自我的勇气;这是ACM班所给予我的,令我受用一生的馈赠。

简介: 卢思迪,男,ACM班2015级。高中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现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面向文本生成问题的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研究。 zyRcQX4EZGd1Zh2AAI9bQR4wbHsQoZzmxW4m2D2UDXvTladAeAwq0M4nLuiLPW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