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鹏遇希有鸟

在江陵城南的纪山上,李白巧遇大道士司马承祯。司马道长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天色渐暗下来,小船顺着江水漂流。暮色苍茫中,只见前面的北岸上,星火点点,一片通明。李白问船夫前面是什么地方,船夫说:“客官,江陵城到了。”

小船靠岸后,李白手携宝剑下船,丹砂担着行李和琴囊也跨上跳板。二人走进江陵(今湖北荆州)城内,街上秦楼楚馆,客栈酒肆,灯火辉煌,一个接着一个。李白和丹砂在街上东张西望,准备找个旅馆住下。

一个涂脂抹粉、打扮妖艳的女人迎了上来,伸手拉住了李白,要李白住她家的客店。又一个五十多岁衣裳齐整、手脚利索的老女人也走了过来,拉着李白,往她的客店中拽。正当二人争得不可开交之际,一个大汉走了过来。“这不是太白兄吗?你怎么到了这里?”

李白抬头一看,原来是乡人吴指南:“指南兄,你怎么也到了这里?”他乡逢故人,李白特别高兴。吴指南一把拽着李白的胳膊,说:“走,住到我的客栈去,咱们兄弟好好在一起摆摆龙门阵!”李白趁机挣脱了两个拉客女的纠缠,带着丹砂与吴指南向仙客来客栈走去。

客栈中,李白与吴指南饮酒畅谈。吴指南给李白讲述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我自幼父母双亡,被一位老道收留。师父看我可怜,收我为徒。虽名为师徒,其实形同父子。他教我学剑读书,后来就随师父四处漂泊。师父死后,我就只身闯荡江湖,四海为家。”

李白呷了一口酒,问道:“如今指南兄打算到何处去?”吴指南说:“我现在到处流浪,四海为家,也没有什么目的。太白兄要到哪里去?”李白说:“听说岳阳洞庭湖是天下名胜,英雄荟萃之地,意欲前往一游。”吴指南说:“好,正合吾意。我愿与兄同往。”

次日,李白与吴指南一起游江陵城。江陵城又称荆州古城,传为三国蜀汉大将关羽所建。城内市井繁华,商廛林立。李白与吴指南游了城内外名胜古迹、街市商廛之后,登上了一家临街的酒楼。

酒楼不大,但很雅洁。他们找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坐下。李白叫了酒菜,二人在楼上对饮。这时,有一个中年妇女手携琵琶,拉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走了过来。向他们施了一礼,说道:“二位老爷,请点个小曲吧!”

吴指南有些不耐烦,挥了挥手,想请她们走。李白看她布衣荆钗,衣袖上打着补丁。女孩儿期待地望着他,李白顿生怜悯之心。

“不瞒二位老爷,我娘俩已有一天没有吃上饭了。请可怜我们孤儿寡母的,点个小曲吧!”

“好,我们就点个小曲吧。听说这江陵是西曲的发祥地,金陵是吴歌的发祥地,在乐府民歌中都是极有名的。不过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唱曲,店家,送两份饭菜上来!”“这怎么能先破费您老,还是先唱吧!”妇人说。“身体要紧,我看这孩子穿得单薄,吃了再唱吧!”李白说。

“谢谢二位老爷!”母女二人狼吞虎咽,赶紧吃完了饭,请李白和吴指南点曲子。“二位老爷要听什么曲子,请点。”“那就先唱一支西洲曲《石城乐》吧!”李白说。

妇人整好琵琶,弹了开头的曲子,那女孩唱道:

生长石城下,开门对城楼。城中美少年,出入见依投。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

这女孩唱得声情并茂,有穿云裂石之声。李白二人听了不由得拍手叫好。二人又点了一曲《江城乐》:

阳春二三月,相将踏百草。逢人驻步看,扬声皆言好。暂出后园看,见花多忆子。乌鸟双双飞,侬欢今何在。

二人又赞扬了一番。李白对吴指南说:“你听这民歌,不但唱腔清新婉转,有着浓厚的乡土韵味;就是这歌词也写得是何等的热烈大胆,这是一般文人写不出的。”吴指南也点头说:“我虽不太懂歌词的好坏,但这曲调确实是悠扬好听。尤其这姑娘的歌喉,竟像百灵鸟似的。”

李白又点了一支曲子:“姑娘,再唱一支吴声曲《子夜歌》吧!”

姑娘又开始唱了起来: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腕伸郎身上,何处不可怜?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唱着,唱着,姑娘哭了起来,哭得再也唱不下去了。

“孩子不懂事,请二位老爷原谅!”妇人赶忙起来道歉。

李白问道:“姑娘为何啼哭?”

妇人赶忙解释道:“不瞒二位客官,我们母女本不是此地人。家本金陵,因我夫前来江陵做生意,三年未有回家。我母女千里迢迢来寻他,不料他于半年之前就死去了。我母女的盘缠早已花光,如今只好乞讨卖唱度日了。不但金陵老家回不去,恐怕我这把老骨头也要抛在异乡了。刚才小女唱起了家乡的小调,想起了我们金陵老家,欲回不得,欲住无钱,就忍不住哭将起来。”

李白连忙扶起姑娘,连声说道:“可怜,可怜。”他从衣袋中掏出一锭银子,还觉少了一点,将身上所带的碎银铜钱倾囊而出,吴指南也忙拿出一锭银子交给李白。

“这是十两银子,就作为你们回家的盘缠吧!”

妇人大为感动,连忙拉姑娘跪下:“金陵子,快给恩人磕头,二位老爷真是我们的救命大恩人呐!”金陵子和母亲千恩万谢,接了银子,拜谢而去,准备次日便回金陵。

李白与吴指南继续喝酒,这时听邻座的一个老者说:“听说大道士司马承祯已来江陵了,荆州长史正忙不迭地拜见他呢!”另一客官说:“一个穷道士,还能惊动长史大人?”老者说:“你可不能小视这位司马道长,他可不是个凡人,听说不仅先皇曾请他入宫讲道,就是当今皇上也还拜他为师呢!”又一个年轻人说:“听说司马老神仙闭门谢客,一个不见,就连长史大人也吃了闭门羹呢!”

“司马承祯到了江陵?”李白在峨眉山时听元丹丘说过他,他是当代的道教大师,正一派的第五代传人。他的《坐忘论》名闻遐迩。他不但道行高深,而且善于风鉴,给人看相摸骨,不问而知。传说他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几同于神人。

李白对吴指南说:“我们一道前去拜见司马道长如何?”吴指南说:“我也正想见见这位老神仙。”于是二人下了酒楼,向人打听了司马承祯的住地,原来他就住在江陵的紫极宫。二人便前往拜见,结果被观中的道士挡了回来:“道长不在,一大早就出门去了。”

李白和吴指南从紫极宫往回走,颇觉无聊。李白说:“指南兄,我们何不到城外走走?”吴指南说他还有事,先回去了。李白独自一人到城外去漫游。

江陵城北的十里处,有一座古城遗址——纪南城,原名叫郢城。九百多年前,这里是楚国的都城,原来是一个工商繁茂、文化发达的古城。但自秦灭楚后,此城被烧掠一空,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了。想那一堆瓦砾废墟,当年不正是屈原讽谏楚怀王的宫殿吗?那高高的台榭,不正是当年宋玉为楚王对,作《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的地方吗?那刚愎自用而又昏庸愚昧的楚怀王如今安在哉?那不可一世的楚王之“雄风”又在何处呢?如今只有“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了!

纪南城北就是纪山,纪南城就是“在纪山之南”的意思。李白游过纪南城之后,便直奔纪山。

纪山山清水秀。李白登山,见山间小亭子间有一白发道人,手持麈尾,在闭目静坐。李白近前,只见这老道鹤发童颜,面色红润,神态奇异,不似凡人。李白见他,怦然心动:此人莫非就是司马老神仙?他赶紧上前去,向老道作揖施礼:“老神仙,晚生向您施礼了!”

老道见李白,便微睁凤目,哈哈大笑:“小兄弟,贫道在此等候久矣。”李白大吃一惊,忙问道:“您老怎么知道我要来这里?”老道回答说:“贫道昨夜夜观天象,见西方长庚星有一道紫气东来,莫非此天象就要应在你的身上?”

李白更是惊奇,暗忖道:“他怎么知道我是长庚星转世?莫非他真是神仙?”于是他连忙自报姓名说:“晚生姓李名白,小字太白,前几日刚从西蜀到此江陵,不知老神仙在此,晚生叩过老神仙,您是……”“贫道是司马承祯。”司马承祯面带笑容,手挥麈尾,神气高朗。

“您就是司马老神仙?晚生仰慕久矣,不意有幸在此处见面,真是幸会!”“是有缘!”司马承祯说。“有缘,是有缘!”李白高兴地说。

四目相对,有一种奇异的感情在相互交流,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司马承祯仔细端详了李白一番,过了片刻,说道:“太白小友,贫道素善风鉴,曾为人看过无数的面相,都不及你的相貌。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宇高朗,目光似金,口若饿虎,鼻似嵩山,其才可以入相出将,其文可为文坛北斗,进而可以安民济世,退而可为高士逸人,出而可为世外神仙。”李白正听得高兴,只听司马承祯接着说:“可惜你虽才高艺大,只是时运不济,仕路坎坷。你就像一只大鹏鸟,虽有冲天之志和凌云之才,却终非庙堂之物。我看你有仙风道骨,可与贫道神游八极之表,不如早随我学道去吧!”

李白恳切地说:“久闻司马老神仙大名,果然名不虚传,一见面就对晚生了若指掌,百般关切,晚生深铭在心。只是士生则有桑弧蓬矢之志,射乎远方;大丈夫当有安邦济世之志,行乎四方。老子曰:‘功成身退天之道。’孔老夫子也说过:‘道行则施于四海,道不行则卷而怀之,退藏于密。’吾生于大唐盛世,身为天室之裔脉,于国于民尚无丝毫贡献,于君于亲也无点滴报答,怎能就因怕仕途艰辛,去退隐学道呢?这样,我事君荣亲一无所成,岂不是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父母?我现在实不能随您而去,还望老神仙见谅!”

“太白小友说得也是,我看你志在匡济,时时不忘为国分忧。以君之才识,当此开元盛世,自是鹏程万里。待你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再来找我吧!”说完,一扬拂尘,便起身而去。

这时,李白才如梦方醒。真是一个奇人,他想,他说我像只大鹏鸟,而我看他就像传说中的希有鸟: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今日真是奇遇!他抬头再看,已不见了司马承祯的身影。在司马承祯坐处,李白见有司马道长留下的一张纸。李白捡了起来,上面写着一首诗,原来是李白所作的《登峨眉山》。李白心里疑惑道:我的诗怎么会在这里?莫非司马道长见过我师父雍尊师?

李白回到客栈,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忙叫丹砂研墨展纸,提笔写了起来。不到一个时辰,便洋洋洒洒写了几千言。写完后,在前面写上《大鹏遇希有鸟赋》。他在赋中写道: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写完之后,李白命丹砂备酒,他边喝酒边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朗诵了一番,又将此赋挂在墙上。不知不觉,一坛酒已经喝光,李白醉意醺醺地颓卧在书案旁。

吴指南掌灯时分才回来,见李白已经醉伏案上,见墙上所挂的《大鹏遇希有鸟赋》,诵读了一遍,击掌高叫:“真天下之妙文也!”于是,叫丹砂备纸,抄了一份,第二天一早,让丹砂贴在客栈门旁的墙上。

顿时,客栈门前围了一群人,观看李白的《大鹏遇希有鸟赋》。一中年士人高声朗读,每念一段,便引起一阵赞扬之声。有人问到此赋的作者时,中年士人说道:“后边写着呢,蜀人李白!”人们夸道:“此人真不愧是个才子,文章比庄子的《逍遥游》写得还有气势!”有人还向店主借来笔墨,让人念一句抄一句。不多时,《大鹏遇希有鸟赋》和“西蜀才子李白”的大名,便传遍了江陵城。听说西蜀才子李白就住在客栈,不少人前来拜见李白。见李白是一个举止潇洒、神情飘逸的美少年,更加赞不绝口。有向他求诗的,有向他求字的,还有的人什么也不求,只是想见见他。于是,李白所写的《听蜀僧濬弹琴》《白头吟》《上李邕》《峨眉山月歌》《秋下荆门》《渡荆门送别》及新作《荆州歌》等,很快传遍了江陵。 WIdX45w3lllKFYMA3SlX2dvvTWNp9zEyXs+6P9YJA3CBEJtvdqh3waruAJyUeh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