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股权投资的流程看似简单:抓住一个好公司,把钱投进去,让创业者带领团队帮自己把投入的资金保值增值,直到公司独立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并购获利套现。实际上,在真正运作起来时,各个项目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异。挖掘项目是个技术活儿,不仅要靠专业知识,也要靠财富管理机构主要成员的人脉积累,靠口碑、靠平台和投资人个人的吸引力。同时估值预期是否合理,也要看创业者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可能围绕在创业者身边的顾问的水平。
财富管理领域一直都有专业管理机构的身影,国际上比如黑石集团、贝莱德集团、KKR集团等巨擘,国内有红杉资本、高瓴资本、云锋基金等民营机构以及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国有投资管理机构。在基金投资领域,有管理资质的机构有2万余家。
基金的优势是有投资和行研团队进行投研联动,定期根据市场趋势变化修正投资策略方向,时刻走在资本市场发展前沿。
市场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个人投资者要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才能参与到基金产品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年修正)第八十七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前款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达到规定资产规模或者收入水平,并且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其基金份额认购金额不低于规定限额的单位和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合格投资者标准有三个必备条件:一是资产规模或者收入水平达到规定标准;二是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三是基金份额认购金额不低于规定限额。
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8月21日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设专章对“合格投资者”进行规范,并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标准:一是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二是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三是单位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待认清合格投资人身份,如何取得一流企业的投资机会,就要看用心寻找和机缘巧合的节点了。投资的领域包括资本市场在内,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需要捋顺、治理,投资机构首抓风险控制,设定投资负面清单,再制定投资标准并严格施行,瞄准已经把自己的主业做到了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的优质企业。现如今,中国大多数行业供应链体系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在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方面也已一骑绝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前进的步伐坚定而扎实。俗话说得好,一流企业制定标准,引领着行业的进步,这类企业也是投资机构优选的标的。
笔者见过一个老牌高档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业委会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做各种股权投资,投出了市面上都拿不到的好项目。虽然单体项目体量在50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有不少还是小区业主创业的项目,但整体收益率远超市场化基金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圈子的重要性——老牌高档小区住户稳定,小区业主中不乏上市公司高管,或者互联网创业公司新贵,有人品人格背书,更有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资产背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业委会成员有成功的企业家、律师、投行高管、高级会计师,都很珍惜自身羽毛,因此各司其职,完成了市场化基金无法完成的投资任务。
反观一些EMBA班级临时组建的投资团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读过EMBA的朋友大都通过上学接触到了新的投资机会。在EMBA大行其道之初,同学之间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因为有生源背书,相互之间存在基本信任,比较容易成立资产管理规模较小的投资机构。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禁止国有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报名EMBA等进修项目,EMBA如火如荼之势有所消退。况且各大经管学院为了创收,源源不断地扩招,安排授课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同样导致生源泥沙俱下。同时,读EMBA的人大多追求人脉的扩张,较少关注课程带来的管理能力提升,对接资源与专业性的不稳定便使同学间的投资机构不那么稳妥。种种因素叠加,以至于多数投资都打了水漂,不难想象很多读了好几个院校EMBA的人在学费之外还交了一些“友情的学费”。
无论是企业、财富还是人,都逃不开“二八定律”,从资源的稀缺性而言,一流企业本身就是难以寻找的标的,即使运气好,认识了能够成为一流企业的创业者,也未必能够投得进去,靠情义无价不如靠战略赋能拿到份额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