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企业就是投资个人,人是事成的根本和关键,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创业企业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而发展成熟上市的原动力。作为职业投资人,笔者每年接触大量的创业者,投资过的企业也有一些已经成功上市,经过思考和分析,笔者发现这些创业者无一不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特质:
一是具备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主观能动性层面的动力激发于现实的压力,每天一睁眼就面对梦想与现实的错位交织,一边洗漱一边精准地计算今天要负担的房租水电、员工工资、应付账款、研发费用等各种支出,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面对自己路径错误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在金钱和对未来远期迷茫双重重压下,更需要坚韧不拔,没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恐怕是很难支撑到最后一步的。我在与成功人士交谈时,他们眼神里透露出的是坚定、忘我、不屈不挠。资本更愿意投给多次创业者,不管其曾经成功还是失败,其实资本看中的就是创业者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大无畏精神。
二是具备创业天赋,即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创业者区别于打工人的特质不只是对公司的“主人翁”心态,更是他能够在行业竞争对手的丛林里闯出一条“血路”,带领追随者生存下来并让企业发展壮大。创业者不但要有对企业本身主业的兴趣,还要有对企业所处行业钻研和创新的能力;要全身心扑在创业企业上,多研究商业模式、技术提升、市场需求;既能在企业发展前期使用野蛮生长的中小企业理念,又能想到留出企业迅速成长后规范管理、制度严谨的大企业治理空间;还要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模仿、适配、创新、践行的意识。在这方面,创业者最好的朋友是“时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间能支持的是快速不断的试错。创业者在找准方向之后,要经过多轮论证和分析,“谋定而后动”,而不是拍脑袋作决策。创业者在资本的支持下要能够快、准、狠地把自己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转化成可操作性极强的实践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精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搞懂行业的成功密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能破而后立。
三是具备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领导力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独木难成林”“一个好汉三个帮”,资源整合的最高层次就是人力资源的整合,优秀的创业者善于组织和领导有凝聚力及向心力的团队,能够深入挖掘团队优点,激发所有人的潜能,让大家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合伙人各有所长,各自互补,在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层面能够依托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整个团队支持,这样也才符合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企业标准。创业者才能在统揽全局的同时,不担心哪个环节掉链子。当然,要做到这点,不能只是靠喊口号、画大饼,还需要创业者充分考虑高管和员工的股权激励。激励一定要到位,尽可能达到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能只让兄弟们吃苦,还要让兄弟们看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希望。“望梅止渴”短期有效,但必须真有梅子才能走得长久,否则可能会滋生腐败和吃里爬外的乱象。
四是创业者具备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比别人精力旺盛而多出来的时间,可以成为超越同行的“奋斗”时间。这跟先天基因有关系,跟后天培养和锻炼也有关系。“压力肥”在投资人圈子里很常见,因为要久坐开会、应酬不断,而在推杯换盏的同时必须恪守职业道德,要投资好项目,尽个人最大努力让项目池少暴雷甚至不暴雷。“华发早生”在创业者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要多跑动研究政策、适应市场,脑力与体力都有巨量消耗。对于这样的情况,投资人和创业者可以见缝插针地锻炼和休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熬夜加班和成长赚钱带来的焦虑。市场上有多家企业,因为核心创始人过劳等疾病去世,而信任他们的资本与团队最终遗憾离场,企业短时间内烟消云散,这是残酷的现实。
五是看创业者本身的学历背景和从业经验。学历背景一看是否科班出身,是否受过与所从事行业相关的系统专业的教育;二看有没有校友资源,在创业初期有没有愿意帮助企业成长的校友。从业经验,一看创业者在以往工作经历中积累的知识体系,在原公司中高级岗位上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行业商业模式以及对生产、技术、销售等环节的熟悉程度和感悟深度;二看创业者是否会有凭借自身对行业独到的见解而破局商业模式的可能性,或者说能否在前一家公司业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这很关键,会影响投资机构的判断。每个细分行业、每个职级的岗位都是一个圈子,不是一个圈子的,不能硬融,只有自己上升到能和圈中人平起平坐、共享利益的位置,才能确定这个圈子有可以用的人脉。否则,资源再多,创业平台无法承载得起,皆是枉然。
投资并非到处撒钱。投资机构本身也是企业,投资人也要面对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考核,或多或少也要具备以上五点特质,找到合适的创业者承载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让帮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管理资金的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her,GP)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投资业绩亮眼,以便为后面几期基金的募资造势,形成双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