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孙子的生平事迹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或说山东博兴、山东广饶)人,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大约与孔子(前 551—前 479)同时而略晚。孙武在齐生活期间,齐国“田、鲍四族谋为乱”。于是,孙武逃奔吴国。他在吴国都城(今江苏无锡、苏州一带)附近定居下来。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由楚入吴以逃避楚平王陷害的伍子胥。

公元前516年,吴王阖闾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经军讲武,积极从事对楚的战略决战准备。为此他广揽人才,起用贤士,实现自己战胜强楚、争霸天下的战略目标。伍子胥知道孙武“善为兵法”,便向吴王阖闾举荐了他。

孙武向吴王呈上了他的兵法十三篇。孙武那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吴王的赏识。为了考察孙武的指挥才能,他命孙武在宫中操练一百八十名宫女。操练教战过程中,孙武为了严肃军纪,体现赏罚信明、“以法治军”的精神,同时也为了申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处死了两名担任队长但却藐视将令不遵守军训纪律的吴王宠姬,从而使这次军事操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虽然阖闾对孙武处死自己的两名宠妃感到不快,但他没有让感情蒙蔽自己的理智,果断地任命孙武为将军。

孙武为将后,参加指挥吴伐徐国和钟吾国的作战,并很快灭掉了这两个小国,剪除楚的羽翼,为吴国下一步伐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然,此时从整体实力上来说,楚对吴还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当阖闾出于速胜心理提出大举攻楚计划时,睿智的孙武即以“民劳,未可,待之”的理由加以劝阻。不过孙武并不是消极地守株待兔,而是积极运用谋略,创造条件完成敌我优劣态势的转换。

公元前506年,给楚国以致命一击的时机成熟了。这一年的冬天,吴王阖闾倾全国水陆兵力三万余人,并联合唐、蔡两国,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度疲惫及东北部防御空虚薄弱之隙,进行大胆的战略奇袭,从而揭开了商周以来规模最大、战场最广、战线最长的柏举之战的帷幕。

在这场战争中,吴军遵循孙武“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和“以迂为直”的作战指导思想,迅速地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信阳一带),挺进汉水东岸,迫使楚军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当两军接触后,吴军即采取了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对策,在小别(今湖北汉川东南)至大别(今湖北境大别山脉)间与楚军周旋,屡次挫败楚军的兵锋,造成其军队疲惫,士气低落。然后孙武等人当机立断,决定同楚军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市北,一说在今湖北麻城一带)进行战略决战。十一月间,柏举决战爆发,吴军奋勇拼杀,大破楚军,取得会战的决定性胜利。

楚军遭重创后狼狈向西溃逃。孙武等人及时实施战略追击,尾随不舍,终于先后在清发水(即涢水,今湖北安陆西)、雍澨(今湖北京山西南)等地追及楚军,给楚军残部以多次沉重打击。至此,楚军全线崩溃,郢都(今湖北江陵)完全暴露在吴军面前。孙武等人挥师挺进,直捣郢都。楚昭王见大势尽去,仓皇出奔。吴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五战五胜,于十一月底一举攻克郢都,柏举之战终于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

柏举之战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沉重的打击,从而改变了春秋晚期的战略格局,为吴国的进一步崛起,进而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此一战,孙武作为伟大的军事家从此闻名遐迩。

柏举之战后,孙武继续辅佐阖闾的事业,曾在对越国作战中发挥过作用,因此司马迁称誉他和伍子胥一起为吴国“南服越人”作出了贡献。阖闾逝世后,孙武又继续辅佐夫差。吴军在公元前484年的艾陵之战中战胜齐国的军队。到公元前 482年的黄池会盟,吴国终于取代晋国成为霸主。在这些活动中,孙武有可能起过一定的作用,所以司马迁说:“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的晚年情况史载不详,很有可能是急流勇退,飘然高隐。所幸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 5lzlXAM6BTQzczWlsj4ebJlbwXaX0+bzqVHjDpSyM/milayZmTVg3e+q9joBsA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