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六朝历史文化以及士人心态最值得研读的一部珍贵文献,同时,也是当代文化人最值得放在案头和枕边赏玩的一部怡情之作。试想,酒后茶余,乘兴翻检,看阮籍的青白二眼,看刘伶的纵酒裸裎,看兰亭的曲水流觞,看王子猷的兴尽而返。及至“小鲜肉”卫玠被粉丝的眼球看杀,嵇康与钟会关于“何所闻”与“何所见”的脱口秀,郝隆在七夕于烈日下光着肚皮“晒书”的行为艺术……其文化领悟与心性滋养胜过读端严方正的史书千倍万倍。

倘若剔除细枝末节的眼障,把它看成一部有别于其他一般著作的奇书,从根本上加以审视和考量,《世说新语》则主要呈现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文本的原生态。

尽管《世说新语》的编纂者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巧费经营,以孔门四科开其端,以三十六门为类型框架,而每一类型又似乎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但它毕竟是一堆文化碎片,过于散乱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意义衔接和归属。和其他整肃的史书相比,《世说新语》无疑呈现出随意散漫的原生态属性。这种原生态的存在状态虽然缺乏意义的清晰诉求,不能像大合唱那样呈现鲜明的主题,却在众声喧哗中包含巨大的张力和开放性。碎片与碎片之间的堆积、连接、冲撞会摩擦生发出无数信息,人们在对碎片的翻检中会领略到更真实、更多元的文化景观。

二、抒写的片段性。

拂开罗兰·巴尔特漂浮在写作上有关能指、所指的符号学理论,《世说新语》是真正意义上的片段写作。全书一千一百三十条,长短不一,彼此独立,看似散乱而又声息相通,如砂砾般在各自的角落里熠熠发光,组成一道松散而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世说新语》的这种片段抒写,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真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决不装腔作势、拿腔拿调,作虚头巴脑的过渡文字;其二是随意——如王子猷那般,乘兴而往,兴尽而返,写与不写,全由心作主;其三是凝练——片段小语,不作奢华的铺陈,不作无谓的渲染,“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四是生动——《世说新语》的生动是一种特殊的生动,不作说书人似的吆喝,外表典则冷峻,气韵全由读者把玩而出。

三、内涵的特异性。

翻开《世说新语》,满纸皆是奇异之气,只要不是过于愚钝,便会被它的超凡拔俗和标新立异所绝倒。倘要追溯原因,乃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化转型使然。魏晋六朝是学界公认的文化转型时期,而这一文化转型在东汉后期就已悄然兴起。东汉后期,汉王朝急剧没落,血腥的诸侯混战、丑陋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宫廷政治,严重地挫伤了文人的政治信仰。于是清议之风兴起,文人的兴趣由外在事功转向内在心智的操练,非汤武、薄孔丘,“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时代风尚,演绎为巴赫金所说的文化的狂欢化。这种狂欢文化意味着精神的亢奋,表现出颠覆现存秩序、宣泄个人情绪的价值诉求。这种具有颠覆性的狂欢文化的主体维度的经典描述便是“魏晋风度”,正是“魏晋风度”构成了《世说新语》内涵的特异性,而这种特异性又主要从颠覆性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主观内省、适己从心的玄学解构修身事功的两汉经学,从理论上颠覆了先秦以还的伦理价值体系。

2.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行为方式颠覆先秦以还的行为规范,使恃才傲物、任诞使气成为时代风尚。

3.以爱美尚奇的审美偏好颠覆先秦以还质朴厚重、中正平和的审美价值取向。

4.以对人物气质风神的赏誉颠覆先秦以还注重人物功业的品评,将价值取向由外在事功牵引到内在心性的自由。

5.以片段书写的边缘化、个人化叙事颠覆以帝王将相为主体的宏大叙事,在文人轶事的日常风景中获得一种随意性的真实。

《世说新语》恰恰真实地记载了魏晋名士在狂欢化语境下的种种奇异之举,成为名副其实的魏晋风度的形象演绎。

《世说新语》是名士的教科书,自问世以来便颇得文人雅士的赏爱。南朝梁刘孝标为其作注,引用古书四百余种,态度之虔诚可想而知。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更是对其赞赏有加:“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对于《世说新语》,赏爱者有之,追捧模仿者更是层出不穷。唐代有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已佚,宋代有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有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民国初有易宗夔的《新世说》等等。此外,根据《世说新语》改编的戏剧、小说亦不计其数。

的确,不读《世说新语》,不知魏晋六朝之文化景观;不读《世说新语》,没有资格奢谈名士风流。

朱奇志
戊戌冬于长沙月湖 DKk77EMWga9kprmr2jkZZg711LATYQgefxSjUdP20rybQzq0X2YDUHVKBLhG5M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