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曾巩·先大夫集后序

导读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曾编校史馆书籍,官拜中书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先大夫即其已故祖父曾致尧,赠谏议大夫,故称。

曾致尧屡被贬官,究其缘由是勇言当世得失,不为权臣所容,故此序在详述祖父奏议和改革弊政中,事事突出一个“直”字,既颂扬了先世功德,又正人视听,以垂后世。文章前呼后应,平易明白,刚气直达,浑然磅礴。然而既要指斥朝政,又要回护天子,顾大局,得大体,故行文委曲感慨,用心良苦。

原文

公所为书,号《仙凫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纪》者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韵》五卷,总一百七十八卷,皆刊行于世。今类次诗赋书奏一百二十三篇,又自为十卷,藏于家。方五代 1 之际,儒学既摈 2 焉。后生小子,治术业于闾巷,文多浅近。是时公虽少,所学已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闳深隽美,而长于讽谕,今类次乐府已 3 下是也。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 4 。公于是勇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 5 任之心,故治久未治 6 。至其难 7 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而所言益切 8 ,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以上言在五代作乐府等 至宋作奏议。

译文

公所写的书籍,有《仙凫羽翼》三十卷,《西陲要纪》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韵》五卷,总共一百七十八卷,都刊刻发行于世。现今按类排列诗、赋、书信、奏议一百二十三篇,又自己编辑十卷,收藏在家里。正当五代之际,儒学已经被摈弃。年轻晚辈,在街头巷尾研习学术文化,所写的文章多浅近。这时公虽然年少,但所学都已通晓治乱、得失、兴坏的道理。他写的文章,气势宏大,意境深邃,韵味隽永,辞藻秀美,并长于讽喻,现今分类排列的乐府诗以下作品就是这样的。宋朝既已平定天下,公才开始出来做官。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用大法治理了。公于是奋勇议论当世的得失,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议论治理天下的要务,必定要根据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于万事的意思,从而推究大臣从官和侍臣这些人,徘徊观望,心怀奸计,不符合天子托付重任的心意,所以参政长久,国家却没有得到妥善治理。至于他责难大官的言论,则是别人所不敢说出口的。虽然屡次因意见不合而被贬黜,但所发议论更加恳切,不因利害、祸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注释

1五代:指唐末至宋初之间(907至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2摈:摈弃,排斥。 3已:同“以”。 4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纲纪:治理。 5属(zhǔ):通“嘱”,托付。 6未治:《元丰类稿》作“未洽”。 7难(nàn):责难,驳诘。 8切:恳切。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 1 ,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 2 ,以为直史馆 3 ,遂为两浙转运使 4 。未久而真宗 5 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 6 ,及西兵起 7 ,又以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 8 。而公尝切论大臣 9 ,当时皆不说 10 ,故不果用 11 。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 12 未尽一岁,拜苏州 13 ,五日又为扬州 14 ,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15 以上言因论事,屡起屡踬。

一开始,公特别被太宗重视,以为是奇才,任光禄寺丞、越州酒税监时被召见,让他任职于史馆,后又充当两浙转运使。不久,真宗即位,他更凭借才能被真宗赏识。刚开始被任命为知制诰,及至陕西叛兵作乱,又被任命为自陕以西经略府判官。可是公曾言论激切地议论过大臣,当时大臣们都不喜欢他,所以结果还是没有被重用。然而真宗终究被他的言论所感动,所以让他当泉州太守,没有一年,又任苏州太守,五天后又任扬州太守,将再次被召见。但是公在这个时候又上奏章,言语斥责大臣尤其激切,所以最终在与朝廷意见不融洽中去世了。

注释

1见:被。奇: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2光禄寺:掌朝廷祭祀、朝会、宴飨、酒醴膳馐等事。长官为少卿,九卿之一,丞为少卿助手。越州:宋属江南东道,治理浙江会稽、山阴两县,故治在今浙江绍兴。监:州和军所设置的属官,掌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和冶铸等事。 3直:通“值”,当值,任馆职。史馆:宋崇文院内设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三馆,史馆掌史书修撰。 4两浙: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改江南东道为两浙路。转运使:掌一路之财赋,察其增减,用以满足朝廷之供给和所属郡县之开支。 5真宗:宋真宗赵恒。 6知制诰:专掌宫内文书诏诰之撰述,属翰林学士院。 7西兵起:指李继迁在陕西一带据兵作乱,围灵州一事。 8经略:经略安抚司,掌一路之军政。当时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曾致尧为判官(助手),曾辞。 9切:激切。大臣:曾致尧曾指责丞相向敏中无功德而进官,不可重用。 10说:通“悦”。 11果:结果。此指曾致尧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事。 12泉州:宋属福建路,故治在今福建泉州。 13苏州:宋属两浙路,故治在今江苏苏州。 14扬州:宋属淮南路,故治在今江苏扬州。曾致尧丁母忧复官后曾授吏部员外郎,先后知泉、苏、扬三州。 15卒:终究。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能配合,比喻言语不融洽。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集,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罢管榷 1 ,以与民休息,塞 2 天下望。祥符 3 初,四方争言符应 4 ,天子因 5 之,遂用事泰山 6 ,祠汾阴 7 ,而道家之说亦滋 8 甚。自京师至四方,皆大治宫观 9 。公益诤 10 ,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 11 奸臣,修人事,反覆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 12 ,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以上言奏议之大,在罢管榷、谏封禅二事。

公的言论,其中重大的:认为自从唐末衰败以来,百姓穷困已很久了,至宋,国家已经统一,天子开始修整法制,但是办事程序尚多烦琐,治理财务的大臣又更加急迫。公独自认为应当遵从简易的原则,停止专卖管理,以此让百姓休养生息,满足天下百姓的愿望。祥符初年,四方争说符应,天子听信这种论调,于是去泰山封禅,祭祀汾阴后土,道家学说更加兴盛。从京城到天下四方,处处大修宫观。公更加直言规谏,认为凡事不可都听天命,应当贬退奸臣,整顿用人制度,反反复复上奏至百千余言。唉!公竭尽忠心谏诤,天子能接受直言,何必再称道古人?这难道不是史书所说的“主圣臣直”吗?何其兴盛呀!何其兴盛呀!

注释

1榷(què):专卖。 2塞:弥补。 3祥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号,公元1008年至1016年。 4符应:古时将天降祥瑞附会人事称作符应。大中祥符元年,有黄帛曳于京城左承天门顶上,真宗召群臣迎拜,称为天书。以后又有苍龙现、芝草出等说法。 5因:因循。 6大中祥符元年十月,真宗君臣车驾发京师,前往泰山封禅。 7汾阴:汾水之阴。山西蒲州荣河县北有后土祠,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真宗君臣奉“天书”发自京师,二月祭祀后土神。 8滋:更加。 9据《玉海·郊祀》记载,当时京城建有玉清昭应宫、会灵观,规模特大,而地方所修宫观更多。 10诤(zhènɡ):直言规谏。 11绌:通“黜”,贬退。 12尽言:直言。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 1 ,又与三司 2 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 3 。盖公之所试如此。所试者大,其庶几 4 矣!公所尝言甚众,其在上前及书亡者,盖不得而集。其或从或否,而后常可思者,与历官行事,庐陵欧阳修公已铭公之碑特详焉 5 。此故不论,论其不尽载者。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借令 6 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 7 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书,及予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公卒,乃赠谏议大夫 8 。姓曾氏,讳某,南丰 9 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

公在两浙路为官时,上奏停罢苛捐杂税二百三十多条;在京西路为官时,又跟三司衙门争论免除百姓的租税,取消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大概公所试做的就这些。有这样大的作为,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啊!公曾经所论说的很多,那些在皇上面前奏对的和书写后亡佚的,就不能编集了。他的议论,有的被采纳,有的被否定,而值得后人常常思考的言论,以及历任官职做的事情,庐陵欧阳修公已经在为他写的碑铭中作了非常详尽的记载。所以这里不再论说,只论碑文所不能详尽记载的内容。公最终在与朝廷意见不合中去世,他的功劳品行或许不能上史家的记述。假使记载了,当时喜爱公的人少,史书难道果真可以相信吗?后世君子想要推究并考察的,读欧阳公的碑文和书信,以及我这篇序中表达的意思,就都能见到公为人的里里外外,对于那些虚虚实实的议论,大概就可查核了。

公逝世后,追赠为谏议大夫。公姓曾,名字叫某某,南丰人。在他的书后写序的,是他的孙子曾巩。

注释

1京西:宋朝时路名,辖今河南大部,湖北、安徽、河南与陕西交界处一小部。 2三司:三司使,辖盐铁、户部、度支三衙门,掌管全国财政。 3释:舍弃,取消。逋负:拖欠租税。 4庶几:差不多。 5庐陵:宋吉州府所属之县名,故治在今江西吉安。欧阳修:详见后面作者介绍,他曾写有《曾公神道碑》。 6借令:假使。 7果:果真。 8谏议大夫:宋时为谏院之长,掌议论。 9南丰:宋建昌军所属之县名,故治在今江西南丰。 lY32KsD0TScx1hM8SlHDOXfHxlSadcyFxGKJHJGFWQEwiy1bLUVBFGu8bawfuk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