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

导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概括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因而也就成为一部举世皆知的巨著。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武帝时太史令。因用毕生心血创作了《史记》,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共有十表。表是用来排比并列历代帝王和侯国大事的。《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排列了汉高祖至武帝时各路诸侯的兴起和衰败。其序则提纲挈领阐述了汉初王侯地广,宗族势强,因而大者叛乱,小者不轨,后来诸侯日削,则万事各得其所,充分肯定了“强本干、弱枝叶”的治国大计。“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太史公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时,建议武帝施以仁政,则是借题发挥,落笔万钧了。

原文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 1 矣。周分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 2 ,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太公 3 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 4 ,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 5 ,或过或损。厉、幽之后 6 ,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译文

太史公说:殷代以前时间很久远了啊。周朝时封爵为五等:公、侯、伯、子、男。然而把伯禽封在鲁,把康叔封在卫,地方各有四百里,这是亲近亲人的意思,同时也是褒奖有德之人。姜太公封于齐,兼有五个侯爵的土地,这是为了尊重勤劳有功的人。武王、成王、康王时所封的诸侯有几百个,而同姓的有五十五个,土地面积最大的不超过一百里,最小的只三十里,用以辅佐捍卫周王室。管叔、蔡叔、唐叔、曹叔和姬友,封地有的超过规定,有的则少一些。厉王、幽王之后,王室政治废缺,侯伯中的强国便出现了,天子力量日渐微弱,不能阻止它们。这不是周天子道德不纯洁,而是形势衰弱的缘故。

注释

1尚:久远。 2伯禽:周公姬旦之子,封于鲁。康叔:姬封,武王弟,封于卫。 3太公: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其先封于吕,故又称吕尚。 4成:周成王姬诵。康:周康王姬钊。 5管:管叔姬鲜,武王弟,周公兄,封于管。蔡:蔡叔姬度,武王弟,封于蔡。康叔:疑为唐叔之误。唐叔姬虞,成王弟,周公封他在唐。曹:曹叔姬振铎,武王弟,封于曹。郑:周宣王立二十二年,才封其弟姬友为郑桓公,在管、蔡等封之后。此处司马迁所记或有误。 6厉:周厉王姬胡。幽:周幽王姬宫湦,西周最后一君。

汉兴,序二等 1 。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 2 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 3 ,唯独长沙异姓 4 ,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 5 ,为燕、代国;常山 6 以南,太行左转 7 ,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 8 ,为齐、赵国;自陈 9 以西,南至九疑 10 ,东带江、淮、谷 11 、泗,薄会稽 12 ,为梁、楚、吴、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 13 。而内地北距山 14 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 15 ,僭 16 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 17 ,自江陵以西至蜀 18 ,北自云中至陇西 19 ,与内史 20 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 21 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 22 ,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以上王侯分地多,汉郡少。

汉朝兴盛,序列功臣为王、侯两个等级。汉高祖末年,不是姓刘而称王的,以及没有功劳、皇上没有设置却自己称侯的,天下人共同诛灭之。高祖的子弟同姓而封为王的有九国,唯独长沙国是异姓,但功臣封侯的有一百多人。从雁门、太原郡以东到辽阳,是燕国和代国;恒山以南,太行山向东拐,越过黄河、济水、东阿、鄄城,往东一直靠近大海,是齐国和赵国;从陈地往西,南至九嶷山,东统括长江、淮河、谷水、泗水,一直迫近会稽山,是梁国、楚国、吴国、淮南和长沙国。外界都与胡、越交接。而内地北至太行山以东,尽是诸侯封地,大诸侯有的占五六郡,城邑相连有几十座,设置百官建造宫观,超越规制,拟于天子。汉朝中央仅有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东郡、颍川郡、南阳郡,以及从江陵以西一直至蜀郡的地方,北边从云中郡至陇西郡,跟京兆总合起来共十五郡,可是还有公主、列侯的食邑在这中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天下初定,同姓亲骨肉少,所以广泛地使庶子远亲强大,用来镇抚四海,相承拱卫天子。

注释

1二等:大者为王,小者为侯。 2若:及。 3九国:即齐、楚、荆(后为吴)、淮南、燕、赵、梁、代、淮阳。 4长沙异姓:长沙王为吴芮,故曰异姓。 5雁门:郡名,领善无等十四县,今山西西北一带,郡治在故善无城。太原:郡名,今山西太原一带。辽阳:县名,属辽东郡,今辽宁辽阳。 6常山:即北岳恒山,横亘河北、山西。常山郡治在今河北石家庄南。 7太行:山名,纵贯今山西、河北、河南境。左转:即向东转。 8济:水名,在常山郡,入漳水,属今河北。阿:东阿,战国时齐邑,汉置县,属东郡,今山东阳谷。甄:即鄄城,战国时齐邑,汉置县,属济阴郡,今山东鄄城。薄:迫近。 9陈:汉淮阳国都城,故址在今河南淮阳。 10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 11谷:水名,即泗水下游。泗水流经今山东、江苏,入洪泽湖注淮水。 12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南。当时设有会稽郡,辖区为今江苏东南及浙江东部,郡治在今江苏吴中。 13胡:对西北少数民族之称。越:对东南少数民族之称。 14山:此指太行山。 15观:宫门前的双阙。 16僭(jiàn):超越本分,冒名。 17三河:即河东、河南、河内三郡,今河南、山西相接处一部分。东郡:今山东、河北、河南交接一带,故治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颍川:郡名,今河南许昌一带,故治在今禹州。南阳:郡名,今河南、湖北交接处一部分,故治在今河南南阳。 18江陵:县名,属南郡,故治在今湖北荆州。蜀:郡名,今四川松潘至泸定一线,郡治在今成都。 19云中:郡名,今山西大同西北有故云中城,即为郡治。陇西:郡名,今甘肃、四川交界的一部分,郡治在今甘肃临洮。 20内史:即京兆,今西安一带。 21列侯:侯中爵位最高者。 22庶孽:不是嫡系的兄弟子侄。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侈,怵 1 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 2 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 3 ,赵分为六 4 ,梁分为五 5 ,淮南分三 6 ,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 7 ,前后诸侯或以適 8 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 9 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 10 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 11 诸侯间,犬牙 12 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以上诸侯衰微而汉郡多。

汉朝平定天下后的百年里,亲属关系愈加疏远,诸侯有的骄横奢侈,习惯于奸佞之臣的阴谋诡计,做出淫乱的事来,情节重大的叛乱谋逆,情节轻的不遵守法度,以致危及自己性命,丧身亡国。天子观览上古的典籍,然后加恩施惠,使诸侯能够依据推恩令,将城邑分给子弟,所以齐国分为七国,赵国分为六国,梁国分为五国,淮南分为三国,以及天子的支宗庶子封为王,王子的支宗庶子封为侯,共有一百多人。吴、楚七国叛乱时,前前后后,诸侯有的因被贬谪而削去或削减封地,因此燕、代两国失去了北边郡,吴国、淮南、长沙国失去了南边郡,齐、赵、梁、楚等国的支郡、名山、池海,都被纳进了汉天子直管的版图。诸侯势力稍稍衰微,大国不超过十多城,小侯不超过几十里,对上足以进呈贡品,对下足以供养和祭祀,用以保卫辅佐京城。汉朝中央的郡有八九十个,犬牙交错在诸侯封地之间,控制诸侯的要塞地利,形成根本强大、枝叶弱小的形势,使得尊卑分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注释

1怵:《史记》作“忕”,相当于“习惯于”。 2推恩:将己之物推及他人。汉武帝用主父偃之言,曾下推恩令。 3分为七:指除齐本身外,还分为城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等,共七小国。 4指除赵本身外,还分为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等,共六小国。 5指除梁本身外,还分为济阴、济川、济东、山阳等,共五小国。 6指除淮南本身外,还分为庐江、衡山,共三小国。 7吴、楚时:即汉景帝时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国反叛之际。 8適(zhé):通“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9支郡:指不属中央而属侯国的分郡。 10蕃:通“藩”,屏障。 11错:交错。 12犬牙:似犬牙般参差不齐。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 1 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 2 以仁义为本。

臣司马迁恭谨地记载了高祖以来至太初年间的诸侯,在他们的下边谱写兴盛和衰落的时间,让后代人能够观览。朝廷现在势力虽然强大,总之要以仁义为根本。

注释

1太初:汉武帝年号,公元前104年至前101年。 2要之:总之。 LJiCvBnK3cqEaQXhxndG5C9e23xgxm2n+dh5TNkif0QNidv9XC3W4K7rplheud8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