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扬雄·解嘲

导读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时文学家、经学家。因不趋附权势,一生抑郁不得志。

解嘲,即对别人的嘲笑进行辩解。作者以古比今,揭露了当时小人用事、竞尚逢迎的黑暗政治,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通篇以“时”字立义,其行气、结响、赋色,皆臻绝顶,是汉赋中的佳作。

曾氏段意曰“功名之士全系乎时”,即意图以此赋告诫子弟“为可为于可为之时,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顺应时势潮流,洁身自守而已。

原文

客嘲扬子 1 曰:“吾闻上世 2 之士,人纲人纪 3 ,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珪 4 ,儋 5 人之爵,怀人之符 6 ,分人之禄 7 ,纡青拖紫 8 ,朱丹其毂 9

译文

客人嘲笑扬雄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士子,对于人纲人纪,不产生拟订则罢了,若产生拟订,则必定上使君主尊贵,下使父母荣耀。得到人君赐予的玉版,承受人君的封爵,怀揣人君的令符,享受人君的俸禄,身佩青色或紫色绶带,漆红自己的车轮。

注释

1扬子:即扬雄。 2上世:上古时代。 3人纲人纪:做人的纲纪,即人们应遵循的准则。 4析:分开。人:指人君。珪(guī):古“圭”字,长形玉版。古时以青圭封诸侯作为信符,诸侯朝见天子时用它;白圭则天子自藏。 5儋(dān):同“擔”(担),承担,承受。 6符:古代帝王诸侯用来传令遣将的凭证。 7禄:俸禄,官吏的俸给。 8纡(yū):缠绕。青:青色绶带。紫:紫色绶带。汉制公侯佩紫绶,九卿佩青绶。 9朱丹:朱和丹都是红色,此处活用为动词,漆红。毂(gǔ):车轮。汉制,二千石以上的官可以乘红轮车。

“今吾子 1 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 2 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3 。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 4 ,一从一横 5 ,论者莫当 6 。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 7 ,枝叶扶疏 8 ,独说数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 9 ,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 10 ,细者入无间 11 。然而位不过侍郎 12 ,擢才给事黄门 13 。意者玄得无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 14 也?”

“现在您有幸遇上开明盛世,处于说话无所忌讳的朝代,跟群贤同行列,经历金马门、登上玉堂指日可待了。你却未曾筹划一个奇谋,献出一计良策,对上游说君王,下和公卿交谈,目光炯炯如耀眼的星星,口若悬河舌似闪电,纵横捭阖,议论的人没有谁能抵挡。却反而默默地写作五千字的《太玄经》,似枝叶繁茂四布,独特的解说有数十万言,精深的论说深入黄泉,高妙的论说超出苍天,宏博的论说包括了宇宙,细密的论说渗入了没有间隙的地方。可是做官没有超过侍郎,提拔也才一个给事黄门。想起来黑的莫非还是白的吧!为什么做官不得意呢?”

注释

1子:对人的尊称。 2不讳:不忌讳。 3金门:金马门。汉制天下被征之士中最优异的,在金马门等待诏令。玉堂:《三辅黄图》载有大、小玉堂的官署名,略等于后世的翰林院。 4前句形容眼光炯炯有神,后句形容口才敏捷、雄辩。 5从:即纵。纵、横,指先秦时倡合纵、连横的辩士。此处还是指辩才。 6当:抵挡,阻挡。 7顾:反而。《太玄》:即扬雄仿《易经》《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太玄经》。 8扶疏:繁茂分披的样子。此处以大树枝叶繁茂四布,比喻文章的结构文采。 9黄泉:地下的泉水,比喻很深的地方。 10元气:古人认为是天地没有开辟前的混沌之气。 11无间:没有间隙的地方。 12侍郎:秦汉时皇帝左右的侍从官,地位较低。 13给事黄门:秦汉时宫中官职,在侍郎之上,中郎将之次。 14拓落:潦落不谐,失意的样子。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1 !往者周网 2 解结,群鹿争逸 3 ,离为十二 4 ,合为六七 5 ,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 6 ,恣意所存 7 。故士或自盛以橐 8 ,或凿坏以遁 9 。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 10 ,孟轲虽连蹇 11 ,犹为万乘 12 师。

扬雄笑一笑回答他说:“您只想使我的车轮漆红,却不晓得一失足就会使我的三族被诛灭啊!从前周朝统治瓦解,宗室诸侯离去,分割为十二国,后合并为七雄,四分五裂,兼并为战国局面。士子没有固定的人君,国家没有固定的人臣,得到士子的君主就会富有,失去士子的君主就会贫困,昂举振奋羽翼,可任意安身止息。所以士子有的藏身囊橐以干进,有的凿开墙壁逃跑以避官。因此邹衍凭借奇怪的言辞却为当世所看重,孟轲虽然遭遇坎坷,还是受到诸侯们的尊敬。

注释

1跌:失足,差失。赤: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红,即“使……流血”,此指诛灭。 2周网:比喻周王朝的统治。 3群鹿:比喻在爵位的诸侯贵族。逸:逸去,离散。 4十二:指春秋时鲁、卫、齐、宋、楚、郑、燕、晋、陈、蔡、秦、曹等十二国。 5六七:指战国时齐、楚、韩、魏、赵、燕六国,再加秦国为七国。 6矫:通“挢”,昂举。厉:振奋。翮(hé):本指羽根,泛指鸟翼。 7恣意:任意。存:止息。安身之意。 8橐(tuó):袋子。此指范雎藏于橐中入秦之事。 9坏(péi):墙壁。此指颜阖不应鲁君之聘相,凿墙而逃之事。 10邹衍:齐国阴阳家,号谈天衍,当时名声很大,燕昭王曾拜他为师。颉颃(xié háng):奇怪之辞。资:凭借,依赖。 11连蹇(jiǎn):艰难,遭遇坎坷。 12万乘:本指万辆车,周制天子有万乘之师(军队),此指诸侯。

“今大汉左东海 1 ,右渠搜 2 ,前番禺 3 ,后椒涂 4 。东南一尉 5 ,西北一候 6 。徽以纠墨 7 ,制以锧鈇 8 。散 9 以礼乐,风 10 以《诗》《书》。旷 11 以岁月,结以倚庐 12 。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 13 ,咸营于八区 14

“现今大汉地界东到东海,西到渠搜,南到番禺,北到椒涂。在东南设都尉,在西北设候所。用绳索捆绑罪犯,用腰斩之刑制裁叛逆。用礼乐宣扬大义,用《诗经》《尚书》感化人们。遵礼教构建倚庐,空费三年时光守丧。天下的士子,闻风而动如云而合,好像鱼鳞一样众多纷沓,都从四面八方来谋求官位。

注释

1东海:指会稽郡东海(今浙江东部)。 2渠搜:古西戎国,汉时为康居,或在今新疆北部及中亚一带。 3番(pān)禺:南海郡,今广州一带。 4椒涂:北方国名,汉时在渔阳郡(今北京、天津以北)北界。 5尉:都尉。汉制边疆各郡设都尉管理军事,此指会稽郡尉。 6候:关隘上候望之所,此指玉门关、阳关之候所。 7徽:三股绳,此活用为动词,捆绑。纠:两股绳。墨:即“缪”,绳索。 8制:裁断,决断。锧(zhì):铡刀座。鈇(fū):铡刀。锧鈇,指腰斩之刑。 9散:散布,引申为宣扬。 10风:风化,感化。 11旷:空旷,这里指空费(时间)。 12结:结构,构建。倚庐:古人守丧时住的草木房子。汉制,若不为双亲居丧三年,不能从政。 13杂袭:众多杂沓的样子。 14咸:都。八区:八方。

“家家自以为稷、契 1 ,人人自以为皋陶 2 。戴縰垂缨而谈者 3 ,皆拟于阿衡 4 ;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 5 。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6 。譬若江湖之崖,渤澥 7 之岛,乘雁 8 集不为之多,双凫 9 飞不为之少。

“家家自以为是姬姓、子姓,人人自以为是皋陶的后代。包上头发戴好帽子,丝带垂在腮下而滔滔不绝的人,都以伊尹自比;可只几岁的小孩子,却羞于跟图谋霸业的晏婴和管仲相较。当权的青云直上,失势的委弃沟渠。早上大权在握,则是公卿宰相;晚上失势,就一下成为匹夫。譬如长江、洞庭湖边的崖岸,渤海中的岛屿,四只大雁停留不显得多,两只野鸭飞走不显得少。

注释

1稷(jì):即后稷,舜帝时农事官,周的先祖,别姓姬。契:传说中商始祖帝喾的儿子,舜帝时助禹治水有功,官司徒,赐姓子。 2皋陶:舜时掌刑狱的官。春秋时很多诸侯小国都称自己为皋陶后人。 3縰(xǐ):包头发的巾帕。缨:系帽子的丝带。此指当时士子的服饰。 4拟:比拟。阿衡:指伊尹。阿衡是商代官名,伊尹曾做过此官。 5晏婴:春秋时齐景公之相。夷吾:即管仲之名,曾相齐桓公。两人都辅佐齐侯成为春秋时霸主。 6匹夫:男性平民,寻常之人。 7渤澥(xiè):即渤海。 8乘雁:四只雁。 9双凫(fú):两只野鸭。

“昔三仁去而殷墟 1 ,二老归而周炽 2 。子胥 3 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 4 。五羖 5 入而秦喜,乐毅 6 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 7 ,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 8 。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 9 ,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 10 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 11 而不足;世治,则庸夫 12 高枕而有余。

“从前微子、箕子、比干,逃的逃、死的死,殷商就成为废墟了;伯夷、姜太公归附,周朝就兴盛发达。伍子胥被逼自杀,吴国灭亡;文种、范蠡存活于世,越国称霸。五羖大夫回到秦国,秦王大喜;乐毅离开燕国,燕王恐惧。范雎凭借打断了肋骨和牙齿的身子,却使穰侯魏冉遭殃;蔡泽因下巴下垂闭不住口的形态,使得唐举与他开玩笑。所以当国家有大事时,没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霍光,就不能安定;当天下太平时,鼓吹章句之学的儒生相与坐高堂、守显职,也没有什么危害。所以世道大乱,即使圣人哲士四处奔波也不够;世道太平,则平庸之人高枕无忧还有余。

注释

1三仁:指殷纣王时微子、箕子、比干。当时微子离去,箕子贬为奴,比干因谏而被杀。墟: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为废墟。此指亡国。 2二老:指伯夷、姜尚(太公)。炽:炽烈,兴盛。 3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姓伍名员,曾帮助吴王阖庐、夫差伐楚伐越。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被逼自杀。九年后,吴被越灭亡。 4种:文种,春秋时越国大夫。蠡(lǐ):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两人曾齐心合力协助勾践灭亡吴国。 5五羖(gǔ):虞大夫百里奚被晋献公俘虏后送到秦国,又逃亡到楚,秦穆公听说他有才能,便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委以国政,人称五羖大夫。 6乐毅:战国时燕国大将,为燕昭王破齐,名扬天下,惠王心疑,便逃亡至赵国。 7雎(jū):原误刻作“睢”,下同。范雎,战国时魏人,曾被魏相打断肋骨,后逃入秦国,游说昭王驱逐秦相魏冉,被拜为相,封应侯。折摺(zhé):折胁摺齿,打断肋骨打落牙齿。穰侯:即秦相魏冉,是昭王之舅,专权骄横。 8蔡泽:战国时燕辩士,秦昭王待为客卿,后拜为秦相。噤吟:下巴下垂闭不住口的样子。唐举:魏国一个看相的人。 9萧:萧何,协助刘邦建立汉朝,封丞相。曹:曹参,刘邦大将。子房:张良,刘邦军师,被封为留侯。平:陈平,刘邦谋臣,惠帝时宰相。勃:周勃,刘邦大将,后为太尉,与陈平合力平诸吕之乱。樊:樊哙,刘邦大将。霍:霍光,汉昭帝时大司马大将军,因昌邑王刘贺为帝之后淫乱,倡议废去,又迎立宣帝,有功于国。 10章句之徒:大倡章句之学的儒生。 11骛(wù):奔驰。 12庸夫:平庸之人。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 1 ,或释褐而傅 2 ;或倚夷门 3 而笑,或横江潭而渔 4 ;或七十说而不遇 5 ,或立谈而封侯 6 ;或枉千乘于陋巷 7 ,或拥彗而先驱 8 。是以士颇得信 9 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 10 。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 11 。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乡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 12 ,行非孝廉 13 ,举非方正 14 ,独可抗疏 15 时道是非,高得待诏 16 ,下触闻罢 17 ,又安 18 得青紫? 以上言平世则异才不能表见。

“上古时代的士子,有的被释放就拜相,有的由平民而成太傅;有的倚着夷门发出笑语,有的横渡江湖悠然打鱼;有的游说七十国君却不遇明主,有的刚与国君谈过话就被封侯;有的使人君屈驾来到陋巷,有的使人君拿着扫帚在前面开路。因此士子很能够畅所欲言而奋笔写作,见有可乘之机即前往而不会受到挫折。现今的县令不请士子,郡官不迎老师,朝廷九卿不对客作揖,将相不低眉自谦。言论奇特的被怀疑,行为特殊的便受刑罚。因此想谈论的,卷起舌头不言,只得人云亦云;想举步的,抬脚比量比量才放下脚步,只好亦步亦趋。假使上古时代的士子处在当世,射策对策不是甲科,品行不是孝廉,选拔不是贤良方正,只可向皇帝上疏谏言时道是非,如果说得好,最高的待遇不过是待诏;如果说得不好,有所触犯,一闻声便遭罢免,又怎么能够得到青色、紫色的绶带而位列公卿呢?

注释

1解缚:解开束缚,即释放罪人。此指管仲被鲍叔牙释放,并被推荐做齐桓公之相。 2释褐:脱掉粗布衣服。傅:太傅,三公之一。此“傅”与上句“相”均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殷高宗得平民傅说举为三公之事。 3夷门:魏都大梁的东门。战国时侯嬴为夷门监守,被信陵君迎为上宾。秦攻赵,信陵君准备去死拼,后回车请教侯嬴,侯嬴笑着向他谋一妙计解邯郸之围。 4横江潭:横渡江湖。渔:动词,打鱼。此指《楚辞·渔父》中与屈原谈话的渔父。 5此指孔子游历七十余国而没有遇上明主。 6此指虞卿游说赵王,只谈了两次话,赵孝成王便拜他为上卿。 7枉:委屈。千乘:有千乘之国君。此指齐桓公三次亲自到陋巷看望小臣稷一事。 8彗(huì):扫帚。此指驺衍到燕,昭王恭迎,以师礼相待一事。 9信:通“伸”。伸舌表示畅所欲言。 10窒:阻塞不通。蹈:踩踏。瑕:缝隙。窒隙蹈瑕,意为君臣上下如有瑕隙乖离的苗头,则可乘机前去取代。诎(qū):同“屈”,挫折。无所诎即无往而不利。 11辟:罪。 12策:指汉代考试士子的射策和对策。甲科:汉平帝时科举分甲、乙、丙三种,甲科最优。 13孝廉:孝顺父母又廉洁者。 14方正:汉时选拔士子分两类,一是重品行的孝廉,一是重才学的贤良方正。 15抗疏:向皇帝上疏进谏。 16高:最高的。待诏:等待皇帝召对。 17罢:罢免不用。 1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且吾闻之,炎炎 1 者灭,隆隆 2 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3 。攫拿 4 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 5 ,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 6 ;爰 7 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 8 我易时,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鸱枭 9 而笑凤凰,执蝘蜓 10 以嘲龟龙,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与扁鹊也 11 ,悲夫!” 以上言静为动宰,玄为白宗。

“况且我又听说,旺盛的火光会熄灭,隆隆的雷声会断绝。听闻雷声观看火光,充盈耳目。上天收雷声,地下藏火热。显贵人家,鬼会窥伺他的家室,最终也会家败人亡。争夺名利的人会身亡,默默无争的人却能生存下去,做大官的人宗族都会危险,恬静自守的人性命却能保全。所以说懂得玄妙幽静,不求闻达,是遵守大道的最高标准;清静无为,是游动的精神所寄托的处所;安于寂寞无声,是自守道德的境界。时代不同,事物变化,做人的道理没有不同,上世之士和我换一个时代,也不知会怎么样。现在您竟拿猫头鹰耻笑凤凰,持壁虎嘲讽寿龟苍龙,不是大错特错吗!您嘲笑我黑还是白,我也嘲笑您病得很厉害,碰不到良医俞跗和扁鹊,悲哀啊!”

注释

1炎炎:火光旺盛的样子。 2隆隆:不绝的雷声。 3瞰(kàn):窥看。以上八句,是《周易》丰卦之义。 4攫拿:攫取争夺。 5宗危:曾氏《经史百家杂钞》作“高危”。 6极:极点,最高标准。 7爰:语助词,于是。 8彼:指上世之士。 9鸱枭(chī xiāo):即鸱鸮,猫头鹰。 10蝘蜓(yǎn diàn):壁虎。 11俞跗:上古良医。扁鹊:战国时良医。

客曰:“然则靡 1 《玄》无所成名乎?范、蔡 2 以下,何必《玄》哉?”

客人说:“如此说,那么没有《太玄》就不能成就名声了吗?范雎、蔡泽以下的人物,何必遵从《太玄》之义呢?”

注释

1靡:没有。 2范、蔡:范雎、蔡泽。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 1 ,免于徽索 2 ,翕肩蹈背 3 ,扶服 4 入橐,激卬 5 万乘之主,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 6 ,当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 7 ,涕唾流沫,西揖强秦之相,扼其咽而亢其气 8 ,拊 9 其背而夺其位,时也。天下已定,金革 10 已平,都于洛阳 11 ,娄敬委辂脱挽 12 ,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 13 ,适也。五帝垂典 14 ,三王 15 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 16 ,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吕刑》靡敝 17 ,秦法酷烈,圣汉权 18 制,而萧何造律 19 ,宜也。

扬雄说:“范雎,是魏国的亡命之徒,被打断了肋骨、腰骨,才免于坐牢,缩着身子被人踩着背,匍匐装入袋子,入秦激怒君主,离间泾阳君与昭王的兄弟感情,从旁攻击魏冉,取而代之为秦相,是机会适当啊。蔡泽,只是崤山之东一个普通男子,弯下巴塌鼻梁,满脸鼻涕口水,向西入秦,会见强秦之相范雎作揖而不拜,仿佛掐住他的咽喉而断绝他的气息,又安抚他的背脊,最终夺取他的相位,这是时势有利啊。天下已经安定,战火已经平息,汉高祖定都在洛阳,娄敬卸下车辆,鼓动三寸之舌,提出稳当可靠的国策,把京都搬迁到长安,是机会适宜啊。五帝留下典籍,三王传授礼仪,百代不可改变,叔孙通起议于乐奏酒醉之时,使武将们脱下戎装排除骄气,于是定下君臣之间的礼仪,是时机适合啊。周代末年刑法侈靡败坏,秦朝刑法残酷严厉,汉朝权宜法式,萧何制定律令,是时机合宜啊。

注释

1髂(qià):腰骨。 2徽索:绳索,此指捕捉。 3翕(xī):收敛。翕肩,缩起身子。蹈背:背被踩着。 4扶服:同“匍匐”。 5卬:通“昂”。激卬,使……激怒。 6界:《经史百家杂钞》作“介”,离间。泾阳:秦昭王弟泾阳君。抵:当作“扺(zhǐ)”,从旁攻击。范雎入秦后,向昭王陈说泾阳君、魏冉等借太后势力权重一时,会篡夺王位。于是昭王废去太后,驱逐了泾阳君、穰侯,范代而拜秦相。 7顩(qìn):下颔敛曲。颐(yí):下巴。頞(è):鼻梁。折頞即塌鼻梁。 8扼:掐住。亢:绝。此指蔡泽严厉控制范雎。 9拊:抚,安抚。此指蔡对范又来软的一手。范雎因用人失当有罪,蔡泽要挟他退位,昭王就拜蔡为相。 10金革:兵革,泛指战争。 11此指刘邦建都洛阳。 12娄敬:西汉时齐人,因向刘邦献建都关中之策,赐姓刘,后封关内侯。委:委弃。辂(lù):车前的横木。脱:解脱,卸下。挽:牵引(车),此指牵引车子的皮带。 13中国:国之中心,此指京都。长安: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 14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典:典籍。 15三王:一般指禹、汤、文王。 16叔孙通:薛人,深究儒学,秦二世拜为博士,后降刘邦。枹(fú):鼓槌。刘邦定天下登基为帝,群臣因功醉酒,喧闹朝廷,叔孙通召集儒生习礼,高祖令群臣仿效,君臣尊卑始有定规。 17《吕刑》:《尚书》中一篇,记载周穆王司寇吕侯制定刑法通告四方一事。此泛指周代刑法。靡(mí)敝:侈靡败坏。 18权:权宜。 19萧何造律:汉初,萧何集秦法适合于时宜的条文,制定律令。

“故有造萧何律于唐、虞 1 之世,则悂 2 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缪矣 3 ;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 4 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 5 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 6 ,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7 ,虽其人之赡 8 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以上言功名之士,全系乎时。

“所以说,在尧舜时代有人制定萧何的律令,那么就会有错误了;在夏商时代有人练习叔孙通的礼仪,那么就会令人迷惑不解了;在周公辅佐成王(营建成周)时,有人进献娄敬的策谋,那么就会错误了;在汉宣帝显宦和外戚时代有人谈论范雎、蔡泽的说法,那么就显得狂妄了。萧何的规定曹参遵循,张良出谋划策,陈平六出奇计,功勋似泰山高耸,声誉像岩崩远闻,虽然这些人才智充裕,也是碰上时世才可以有作为啊。所以在可以有所作为的时世做可以做的事情,就顺利;在无可作为的时世做不可以做的事情,就危险。

注释

1唐、虞:陶唐氏(尧为领袖)和有虞氏(舜为领袖)。 2悂(pī):错误。 3成周:周公辅佐成王时所筑之洛邑(洛阳)。缪(miù):通“谬”,错误。 4金、张、许、史:汉宣帝时显宦金日䃅(mì dī)、张安世,外戚许广汉、史恭史高父子。 5曹:继萧何为相的曹参。 6陈平出奇:陈平辅佐刘邦,曾六出奇计。 7坻(dǐ):山坡。一说即“氏”,山上突出欲坠的岩石。隤(tuí):崩落。 8赡(shàn):充足,充裕。

“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 1 ,四皓采荣于南山 2 ,公孙 3 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 4 ,司马长卿窃资于卓氏 5 ,东方朔割炙于细君 6 。仆诚不能与此数子者并 7 ,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至于蔺相如在秦国章台取得功绩,四老在南山隐居而获取荣名,公孙弘从金马门待诏创立了功业,骠骑将军霍去病在祁连山打胜仗起家,司马相如从卓王孙那里窃取了财物,东方朔为妻子割得烤肉。我确实不能跟这几个人并列,所以只能默默地独自保守我的《太玄》经义。”

注释

1若夫:转接连词,相当于“至于”。蔺生:蔺相如。章台:秦国宫殿。蔺相如在章台见秦昭王,凭机智勇敢完璧归赵,因功拜为赵国上大夫。 2四皓:四个白发老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lù)里先生。采荣:采花,用以供食,隐士们借此钓取荣名。南山:即今河南商山。吕后依张良计接来四老辅佐太子,迫使高祖不敢废太子。 3公孙:公孙弘,汉武帝时被征为贤良文学,对策时录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后官至丞相。 4骠骑:骠骑将军霍去病。祁:原刻本作“祈”,据《扬雄集校注》改。祁连,今甘肃张掖西南。汉武帝时,霍去病攻打匈奴至祁连山,大获胜仗,屡次加官晋爵,最后为大司马。 5司马长(zhǎng)卿: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窃资:窃来财物。卓氏: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女儿卓文君寡居在家,被司马相如琴声挑动私奔,夫妻开酒店过活,王孙无奈,只得分与女儿奴婢百人、钱百万及种种嫁妆。 6东方朔:西汉时文学家,为人诙谐。炙:烤肉。细君:妻的代称。一说朔妻名细君,后以此称妻子。有次汉武帝在大热天赐肉,天已傍晚,主持官还没来,东方朔便独自割肉而去。第二天武帝令其自责,他说:受赐不等待诏令,是多么无礼;自己拔剑割肉,是多么雄壮;割得不多,是多么廉洁;回家送给妻子,是多么仁义。武帝笑着又赏给他很多酒肉。 7仆:自我谦称。诚:确实。数子:指上述数人。并:并列。 /h7ovvm0cXgKN5PY4dcP8ITOIveKJomixMc7rCky5t+9j/60xAVUm6jLyQBhvI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