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封建时代的私塾蒙馆里,儿童在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后,认识了两千来个字,接下来需要巩固识字的成果,继续认识一些新字,同时进行思想和知识方面的教育,为过渡到读“四书”“五经”和作文打下基础。于是出现了各种韵语知识读物,除了对儿童进行封建思想教育的《弟子规》《性理字训》等外,还有以介绍人物掌故和历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各种韵语书。清代中叶以后盛行的《龙文鞭影》,就是其中之一。

本书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来杨臣诤认为本书“有裨幼学”,“逸而功倍”,只是“惜其征事过少而夏广文注又多舛谬疏略”,于是在教学之余,大加补充订正,改名《龙文鞭影》。龙文是古时良马的名字,见鞭影就疾驰起来,把“逸而功倍”的意思形象化了。清末丹徒人李恩绶以此书“风行已久”,“惟缺略复叠谬误之处亦逐篇有之”,又校雠增删了一次,于光绪年间刊行。另外又有清人李晖吉、徐濽仿照《龙文鞭影》的体例,合编了一部《龙文鞭影二集》,以后一些书坊把经过杨臣诤、李恩绶先后校补过的四卷本和李、徐所编的二集合在一起刊行,成为广泛流行的本子,我们这次印行的也就是这种合订本。前四卷有杨臣诤《原叙》和光绪癸未李恩绶《自叙》《跋》,一并收入本书。

本书撰者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80)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在史局十五年。当时他的声望很高,自阁部卿寺至台省,凡关国家大计,都向他咨询,以致被给事中叶继美劾奏“侵六部权”,即请求辞职归里,有《玉堂遗稿》。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祭酒是校长,这么高的学术地位,亲自来撰写蒙书,说明他对蒙书的重视,也说明本书有一定的分量。增订者杨臣诤,安徽人,有《禹贡笺》《礼经会元》等著作,书皆不传,独本书得以流传下来。

书中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特别是李、徐所续的二集,基本上来自史书,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酉阳杂俎》《辍耕录》《鹤林玉露》等书中广泛吸取材料,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德行、文艺、儒林、方术、怪异、奸佞等许多方面,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如周公、孔子、管仲、晏婴、孙武、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顾恺之、华佗、朱熹等,著名爱国英雄如岳飞、文天祥,著名清官如包拯、海瑞,著名奸佞如秦桧、严嵩,他们的典故轶事,书中都广为辑录,有些人物还多次出现,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些著名故事如孟母断机、欧母画荻、毛遂自荐、荆轲刺秦……,一些民间故事如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书中都可以找到,文字简明扼要,而能说明故事梗概。全书共收辑了两千多个典故,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正文小标题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就按韵部编排,念起来流畅顺口,也可以说是一本可读的典故词典。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化史、教育史的重要资料,即使是一些属于神仙鬼怪、事涉不经的典故,对于我们研究传统思想文化以及理解某些古典文学作品,亦自有其参考价值。如二集中有“魂摄李邕”一条,人们熟悉了叶法善摄李邕魂为其祖叶国重书写碑文的典故,就会懂得《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中“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一句说的是什么事。但是毋庸讳言,书中的糟粕也是明显的,如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郭巨埋儿”“公瑜嫁婢”之类即是。封建社会用这些东西去教育儿童,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按照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思想,无积极意义可言,在今天除了提供研究资料外,就其思想来说,是必须批判的。也许由于撰书的出发点是“诲尔童蒙”,作者是当时的学者名流,因而糟粕多属上面说的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而无庸俗低级的内容。

本书虽经多人增订、校补,但我们这次印行,除标点之外,又根据典故出处,认真校对了一次,发现文字差错仍然不少,都作了改正。但标点校勘中仍可能存在错误,这里借李恩绶在《跋》中所说的,“有能扫涤尘封,以匡驽骀之所未逮者,吾将执鞭慕之”。

编 者
2019 年 10 月 Yb18Hyj2IF7YjZgalQIOC3dvo2KkvUYlUV8MbQHmis7+MSnLuEeggJi7a7TL/4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