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名弃,舜九官之一也。当匍匐时,即好种植。及长,精于农事,所种麻麦,无不蕃茂。民争效之,尧因使为农师。及舜受禅,分职命官。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益为虞,皋陶为士,垂治百工。伯夷典
礼,夔典乐,龙作纳言,稷亦以播百谷,教民稼穑。洪水既平,天下得收粒食之利,稷之功也。后封于邰,
在今陕西
。姓姬氏,为三代时周之始祖。
注重后稷教稼,俾知农业为中国立国之根本。
笔记:复习第二课关于稼穑,及四课、五课治水之事。
(甲)预备
(一)检查预习: 同前 。
(二)指示目的:舜使禹治水,民得居平土,既拯民之溺矣。然不提倡农业,则民不死于溺而死于饥,非舜所以承尧之意也。因板书课题,告以今日所授,即洪水以后教民稼穑者。
(乙)提示
(一)讲第一节: 起课首 , 至 “使为农师 ”止 。后稷,为舜时九官之一,名弃,其初固尧之臣也。幼时即好种植,及长,于农事益精。人见其所种麻麦等物,无不蕃茂,争相效之。尧之命为农师以此。 匍 匐 , 手足并行之貌 。 农师 , 劝农之官 。 同前 。
(二)讲第二节:
起
“及舜受禅”
,
至
“教民稼穑
”止
。舜之所以无为而治者何哉?亦由分职命官,得人而已。禹宅
百揆
,故为司空。契善教育,故为司徒。益掌山泽,故为虞。皋陶明刑,故为士。垂为共工,故治百工。伯夷为秩宗,故典礼。夔知音律,故典乐。龙出纳君命,故作纳言。弃能播百谷,故为后稷。此舜时九官之大略也。
禹
、
契
、
益
、
皋陶
、
垂
、
伯夷
、
夔
、
龙
,
臣名
。
司空
、
司徒
、
虞
、
士
、
纳言
、
后稷
,
官名
。
治百
工
、
典礼
、
典乐
,
官之事
。
同前
。
(三)讲第三节:
起
“洪水”
,
至课末止
。洪水为灾,可耕之地少,而农事益荒。然水土既平,依然收粒食之效,是不得不归功于稷。封之于邰,嘉其功也。其后姬周之兴,实肇
于此。
粒食
,
米食曰粒
。
邰
,
音胎,国名,在今陕西武功县境。
(丙)整理
(一)回讲: 同前 。
(二)约述:[一]舜时九官,稷之外更有何人?[二]粒食之利,何人所兴?[三]稷封于何地?[四]邰在何流域?
(三)联络比较:[一]后稷之功,视神农有无异同?[二]虞廷分职,视黄帝时官制若何?[三]伏羲始制乐器,其时有无典乐之官?
(四)思考:[一]洪水之后,设无后稷教稼,民食将何如?[二]教与养并重,无司徒之教可乎?[三]农与工并重,百工不治可乎?
(五)作表:
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之。因初欲弃之,故名曰弃。弃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农耕。相土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