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留学选择呈现出新趋势和新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教育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和学生开始考虑去国外完成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公开统计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留学生人数规模快速增长,并且我国留学生的组成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学业阶段的留学生都有所增加,尤其是选择初中和高中就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

一、本科阶段仍然是留学的主要阶段,也是家长心中最理想的留学阶段

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见图1-31),接近四成(36.9%)家长回答者表示,在初中阶段就产生了让子女留学的想法。具体来看,分别有36.9%、26.9%、16.2%、15.4%的家长表示在初中、高中、本科和小学阶段产生了让子女留学的想法,而仅有2.6%的家长表示“自己没考虑过,尊重孩子的想法”。由图1-32可知,有41.2%的家长认为本科阶段是最适合留学的阶段,其次分别是高中阶段(40.3%)、初中阶段(9.2%)和研究生及以上阶段(6.5%)。

图1-31 家长产生让子女留学想法的阶段

图1-32 家长眼中最适合留学的阶段

从学生回答者的反馈来看,接近五成(47.9%)的学生明确表示,计划(已经)在本科阶段留学;28.8%的学生计划(已经)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留学;另有13.8%的学生计划(已经)在高中阶段留学(见图1-33)。无独有偶,《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公开的数据也表明,在赴美留学的国际生中,就读本科的学生人数依然最多,多于在其他学习阶段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图1-33 学生产生留学想法的阶段

二、研究生留学申请增长趋势明显

由调研数据可知(见图1-34),2022年,在意向留学生群体中,分别有29.5%、47.1%、5.2%、13.7%的学生表示计划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博士研究生阶段、高中阶段出国留学。2020年,在意向留学生群体中,分别有18.0%、59.0%、3.0%、12.0%的学生表示计划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博士研究生阶段、高中阶段出国留学。从2020年到2022年,意向留学生计划在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比例大幅下降,从59.0%下降到47.1%;而计划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从18.0%上升到29.5%,上升了超过10个百分点,研究生阶段留学热度有非常明显的上升。

疫情虽然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意愿影响有限,但是却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时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有接近三成的意向留学生表示计划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申请出国留学。

图1-34 意向留学生计划的留学阶段

三、美国和英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

欧美国家一直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由美国联邦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历年的在美学生报告可知,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下降幅度接近15%,由372 532人下降到317 299人;从全美范围来看,在美的国际学生总人数从2016年的1 078 822人下降到2020年的914 095人,每年新增人数也从290 836人下降到145 528人。但中国依旧是美国海外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国,截至2022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有将近348 900人。2021年11月,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0—2021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为31.7万人,仍然占据世界各国赴美留学人数第一位。受疫情的影响,我国赴英留学人数也出现了一定下滑,但英国政府发布的《英国学生签证统计报告》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的一年中,英国向中国公民发放学生签证13.5万个,比疫情前增长了13%,占英国发放学生签证总量的32%。中国依旧是美国和英国国际生的最大来源国。

根据2022年家长回答者的反馈(见图1-35),在最受中国学生青睐的留学国家或地区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65.2%)、英国(61.5%)、加拿大(47.3%)、澳大利亚(46.3%)和德国(42.4%)。在学生回答者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53.2%)、英国(51.9%)、加拿大(37.1%)、澳大利亚(32.4%)和新加坡(27.0%)。整体来看,美国和英国仍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

图1-35 2022年中国学生和家长计划(已经)留学的目的地

结合图1-36可知,2020年,在家长回答者中,其子女计划(已经)留学国家或地区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72.5%)、英国(55.4%)、加拿大(26.9%)、新加坡(21.4%)、德国(13.9%)。在学生回答者中,计划(已经)留学国家或地区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65.8%)、英国(55.9%)、加拿大(30.5%)、新加坡(15.1%)和澳大利亚(14.5%)。

图1-36 2020年中国学生和家长计划(已经)留学的目的地

四、美国的留学热度有所下降,英国的留学热度开始反超美国

由2022年的调研数据可知(见图1-37),在意向留学生群体计划的留学国家或地区中,英国位居榜首(51.7%),其次是美国(48.9%),澳大利亚(31.2%)和加拿大(28.4%)分别居第三位和第四位,还有超过1/5(22.2%)的学生将新加坡纳入计划留学的名单。此外,分别还有20.0%、18.0%、16.9%和18.6%的学生将法国、日本、德国和中国港澳地区作为计划留学的国家或地区。

图1-37 意向留学生计划的留学国家或地区

由2020年的调研数据可知,在意向留学生群体计划的留学国家或地区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65.8%)、英国(55.9%)、加拿大(30.5%)、新加坡(15.1%)、澳大利亚(14.5%)。结合两次调研数据可知,从2020年到2022年,在中国意向留学生群体计划的留学国家或地区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加坡。此外,英国和美国的留学热度正在下降,并且英国的留学热度反超美国,成为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首选国家。

五、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热度升温较快

由两次调研数据可知,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家长和学生对于留学国家或地区的选择并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但除英国和美国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和学生开始选择将亚洲的新加坡、日本和中国港澳地区纳入计划留学的国家或地区名单。2020年,在意向留学生群体中,分别有15.1%、13.5%和9.1%的学生将新加坡、日本和中国港澳地区纳入计划留学名单;到2022年这些比例分别上升到22.2%、18.0%和18.6%(见图1-38)。

图1-38 意向留学生对亚洲国家或地区留学的倾向度

由家长回答者的反馈可知(见图1-39),2020年,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为新加坡、日本和中国港澳地区的占比分别为21.4%、10.9%、8.1%;到2022年,分别有41.9%、37.1%、38.6%的家长表示,其子女将新加坡、日本和中国港澳地区纳入计划留学名单。在中国学生的留学目的地中,新加坡稳居亚洲国家或地区中的第一位。

图1-39 中国家长对亚洲国家或地区留学的倾向度

这一趋势不仅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航空交通便利度有关,也与这些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疫情控制得较好且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有关。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亚洲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留学生而言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之一,成为中国留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的新宠。

六、中国学生择校的理性化趋势明显

由2022年调研数据可知(见图1-40),在家长回答者中,分别有53.9%、52.9%和51.6%的家长表示,其子女计划(已经)申请的海外学校排名所在区间为英国TOP 20、QS排名 前100和美国TOP31~50。其他四个区间的选择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美国TOP30(47.2%)、QS排名前50(47.1%)、美国TOP51~100(44.5%)和英国G5 (41.5%)。根据学生回答者的反馈,在计划(已经)申请的海外学校排名所在区间中,英国TOP20、QS排名前100、QS排名前50的占比较高,分别为42.0%、41.0%、35.6%。其他四个区间的选择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美国TOP30(31.6%)、美国TOP31~50(30.3%)、美国TOP51~100(27.3%)、英国G5(26.5%)。

图1-40 中国家长和学生对留学院校的选择偏好

由2022年的调研数据可知(见图1-41),意向留学生群体最喜欢的是QS排名前100(39.4%)、英国TOP20(36.2%)和QS排名前50(28.8%)区间的学校。选择其他区间的学校的学生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美国TOP31~50(25.8%)、美国TOP30(24.9%)、美国TOP51~100(20.6%)、英国G5(20.1%)。2020年,意向留学生计划申请的学校所处区间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美国TOP30(52.7%)、英国G5(34.9%)、美国TOP31~50(25.0%)、QS排名前50(22.3%)、英国TOP20(15.0%)、QS排名前100(14.1%)、美国TOP51~100(6.4%)。

图1-41 意向留学生计划申请的目标学校

综合来看,2020年意向留学生计划申请的学校主要集中在英美的顶级名校中(比如美国TOP30和英国G5);到了2022年,意向留学生计划申请的学校所处区间则相对更加分散,且选择排名相对靠后的学校的学生占比有所上升(比如QS排名前100、美国TOP51~100和英国TOP20),可见中国学生对名校的喜好有所下降,选择更为理性。

专家访谈

许凌可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

问题1:从国际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要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国际教育首先应该培养的是“人”,其次才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做教育永远绕不开一个话题:未来世界是怎样的?它决定了我们的目标,即一所国际学校应该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可以精准地预测未来世界的样子。但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并没有循着福山“历史终结论”预言的足迹,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相反,它越来越显现出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特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各种“冲突”更加显性,它加剧了每个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的距离感,让分歧和争端有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它让价值观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变得更加多元,而多元的背后是“共识”的节节败退,“达成一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育是一件极度个性化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世界,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国际教育从业者,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加从容、坦然,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充满挑战的世界。德普的教育使命是“培养健康快乐、懂中国懂世界的创变者”。我们希望,孩子们首先在身心上是健康快乐的,“健康快乐”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做到。这无关成绩,但却与善、美等价值判断相关,与孩子们能否成为“完整的人”、能否拥有幸福的能力息息相关。

在素质能力上,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成长为“懂中国懂世界的创变者”。具体而言,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中国式的“仁爱之心、变通之道、顺势而为、知行合一”,也具备西方式的“哲科素养、批判思维、契约精神、全球视野”。我们希望通过6年、12年的一贯制培养,把它们内化为每位学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离开我们学校时,孩子们能够带着这些融入骨子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踏上更广阔的人生之路,一生受益。

问题2:你们学校这几年有着突出的成绩,是如何做到的?

我想说感谢困难,尊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过去几年,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竞赛、升学等。但最让人欣慰的不是这些可以量化的成绩,而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美好变化。

未来最大的魅力在于未知,而教育是一个不断拓展孩子可能性,从而应对未知的过程。每个人天性禀赋不一样,如何挖掘每个学生成长的最大可能性,帮助他们丰富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以有限的经验来应对未知的无限?这对所有学校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过去七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去点燃每个孩子内在的动力?如何帮助他们定义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让孩子们对艰苦而美好的事情上瘾?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禀赋,培养他们的多样性,从而让每一个生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些一直都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在理念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将“育”与“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了很多从成绩角度看的“无用功”,比如周末幸福派、挫折教育、计划与反思、冥想课程等。学校通过这些“无用功”来培养孩子感知幸福、反思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教育的终极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通过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无用功”培养的能力与品格,可能会奠定孩子们未来几十年追求幸福与自我价值的能力基础,让每一个生命都孕育出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是一条关乎孩子一生的路,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它甚至没有终点。在这条路上行走,我们不敢马虎,唯有如履薄冰。目前取得的一些成绩,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未来,我们将望着月亮,继续出发。

问题3: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您认为留学趋势会有所变化吗?这对国际教育是否有影响?

教育的开放性永远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这一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道”。我的看法是,留学趋势也许会短期波动,但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这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一是历史的角度,教育会越来越开放。从清末120名官派幼童赴美留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我们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鼠疫、冷战、金融危机,但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并未受到大的影响。未来,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融合,教育的开放性不会因为一时的状况而改变,这是历史的规律。

二是需求的角度,留学需求依旧旺盛。留学是一种人生规划,家长做出决策是基于未来的趋势,而不是眼前的短期形势。只要存在教育资源的差距,留学需求就会依然旺盛。疫情尚未结束,从数据上看,主流留学目的国英美的申请人数已经开始出现增长。

三是社会发展的角度,懂中国懂世界的人才不可或缺。未来,很多发展机会都将与中国相关,每个中国人都会因此受益,但受益的程度不一样。受益最多的也许是既懂中国又懂世界,拥有跨文化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以及既能理解东西方因文化差异和历史的不同而造成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不同,又能在不同文化碰撞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的人。所以,我对中国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和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充满信心。

国际教育也不会因疫情和国际形势而有所变化。因为国际化只是路径和手段,学校本质上是培养人和发展人的地方,探索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答案始终要回归到人本身。

具体到我们,我们希望培养的是能够从容不迫地学习、工作的人,是能够悲天悯人、活出生命厚度的人,是能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人。获取小成就依靠的是知识和技能,获取更大的成就则需要思维模式和妥善地处理与世界的关系,需要强大的心灵。这些是教育永恒的使命。 a20r9KdURF1QB/aOZ3X7vAAjXA0SKX2UMSCCleimGfU8YknktFvpuKUSvI00P2x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