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丁堡

对于热爱戏剧有如热爱生命的人而言,每年8月的爱丁堡就是全世界最好玩的主题乐园,没有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爱丁堡的声名鹊起,不仅戏剧和文化行业相关从业者,这座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游客前往。他们在皇家英里大道(Royal Mile)——每年艺穗节(Fringe)的主战场——流连于各种街头表演,或选择一部戏一头扎入由教堂改造的剧场体验一番。若时间充裕,艺术节之后还可继续北上,去广袤的苏格兰高地撒欢,享受最新鲜美味的炸鱼薯条,真正践行着“文化旅游”这个时下热门关键词。

△爱丁堡皇家英里大道爱丁堡艺穗节大本营

我和爱丁堡的羁绊始于2011年。当年尚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任职的我于同年8月,以爱丁堡展演 (Edinburgh Showcase)。中国小分队队长身份来到了爱丁堡,人生第一次尝试马拉松式看戏,一个礼拜看了20多部,每日步行轻松过万,是一段绝对难忘的人生体验。那一次同行的有不少国内表演艺术行业的同仁,其中就包括水晶。我一直都记得展演期间的某一天我们看完戏晚上回到酒店,她激动地拉住我迫不及待和我分享她的想法,她说想在国内搭建一个平台,把爱丁堡的好戏引进来。我至今仍记得当时她眼里的光。而就在一年后,由水晶一手策划的“爱丁堡前沿剧展”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已成为前沿、优质、多元、国际的代名词,圈粉无数。现在回想起来,那次经历其实也是我日后事业的重要转(duo)折(luo)点,从此深陷剧场泥潭无法自拔……

后来的几年间我又陆续去过几次爱丁堡,和看戏有关或无关的,直到2019年,以展演受邀代表(showcase delegate)的身份重返这座城市,依旧每天是疯狂的看戏和会议日程,依旧每日步行轻松过万,疲累却充实。

△爱丁堡的“日”

△爱丁堡的“夜”

从2019年8月18日下午2点抵达爱丁堡到25日一早离开,我一共看了整整30部戏,其中还穿插去了展演期间的各种活动,包括英国著名剧评人琳恩·加德纳(Lyn Gardner)的讲座分享和各种早餐午餐晚餐会,以及创意苏格兰(Creative Scotland),促进苏格兰文化艺术发展的官方机构)组织的旨在促成苏格兰艺术家和机构国际合作的Momentum项目,还有中国大戏院代表团访问爱丁堡……这无疑是疯狂的一周,能撑下来全仰仗从作品和与艺术家的交流过程中收获的满满能量。

△爱丁堡展演分享会最右为英国著名剧评人琳恩·加德纳(Lyn Gardner)

△中国大戏院代表团拜访爱丁堡节庆协会,图为时任中国大戏院总经理李桂萍(左)、笔者(中)与爱丁堡节庆协会总监朱莉娅·阿穆(Julia Amour)(右)进行交流。

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的爱丁堡艺术节早在数月前已宣布遗憾取消。一想到没有艺术节的爱丁堡,心里不免有些小落寞,所以特地翻出上一年的节目册,温习看过的剧目和大家分享。在这之前,想先聊一聊爱丁堡艺术节这个概念。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节庆之都,爱丁堡全年分布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节,和表演艺术相关的最主要的两个节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ArtsFestival)和爱丁堡艺穗节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其他还包括儿童艺术节、军乐节、文学节、电影节和讲故事节等等。国际艺术节和艺穗节的体量差别从节目册的容量上即可一目了然,国际艺术节大概A5大小薄薄一本50页的小册子,而艺穗节则是A4开面近500页的一本书。艺穗节的节目因为没有门槛,质量参差不齐,而近几年开始逐渐形成以表演场地为评判标准的现象,譬如几个热门场地像Summerhall、Assembly和Pleasance等,如果能跻身其中,被大家看到和认可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节目册

(左)爱丁堡艺穗节;(右)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爱丁堡艺穗节热门场地之一Pleasance

2019年我看的30部戏里,多数都是艺穗节的作品,也有几部来自国际艺术节,其中就包括天堂之鸟剧团(Birds of Paradise Theatre Company)的《无目的动作》( Purposeless Movements ),这个戏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剧团艺术总监罗伯特·索天特雷·盖尔(Robert Softley Gale)同时也是这部戏的导演,他本人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台上的四位演员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儿麻痹症。从这部作品中,我看不到一丝对残障人士的patronizing(居高临下的怜悯),有的全是真实贴切的幽默和近乎残酷的诚实,非常动人。

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戏《吹嘴》( Mouthpiece ),是爱丁堡当地十分有影响力的制作型剧院特拉沃斯剧院(Traverse theatre)的作品,去年在爱丁堡艺术节期间上演,一票难求。我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张,见缝插针看了这部戏。全剧只有两个角色,女人正值中年,职业编剧,在经历了年轻时的辉煌后陷入事业和人生低谷,从伦敦退居到苏格兰老家;男人是个略落魄却极具天分的年轻艺术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并逐渐发展出微妙的情感关系。女人把男人告诉她的人生故事写成了戏,作品上演,大获成功,而毫不知情的男人突然现身,在演出现场大发雷霆……整部作品节奏特别紧凑,舞美简洁锋利,演员的表演更是让戏剧冲突达到顶点。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听制作人介绍,这部作品是他的处女作。我简直不敢相信,新人凶猛起来就是势不可挡!

△《吹嘴》节目单

除此之外,还有几部艺穗节的精彩剧目同样值得关注:

1.《是真的,是真的,是真的》( It’s true,It’s true,It’s true

如题,这部作品的戏剧张力十足,围绕发生在1612年意大利的一宗强奸案,关于画家阿戈斯蒂诺·塔西(Agostino Tassi)对他的学生,女画家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犯下的罪行以及后者的强势报复和上位。整部剧只有三位女演员,她们扮演了包括男性角色在内的所以角色,真正的三个女人一台戏,非常过瘾的“庭审纪实”。

2.《嗓门大并不等于表达更清晰》( Louder is Not Always Clearer

当时一看这个题目我就喜欢了,因为实在太适用于当今社会的现状。这部戏也入选了去年威尔士特别单元,是自传式独角戏。主演约翰(Johnny)有听障,自小生长在“健全”家庭里,而他的家人一直以来都刻意回避他有身体残障的事实。全剧大约一个小时,约翰坦诚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成就、困惑、理想与挫败。观看这场演出时,我的隔壁坐着一对英国母子,儿子是聋人,母亲不是。我全程都能听到男孩对于舞台上发生的一切不自觉的应和声,也会瞥到母亲时不时和儿子双手紧握,把头倚靠在他的肩头。演出结束后,男孩第一个冲上台和演员拥抱。坐在台上的我被那一刻深深打动,感受着传说中顿觉“生命如此美丽”的时刻。因为戏剧超越个体又回到个体,做到了让观众去关注他者(the others),貌似陌生却真实存在于我们当中的群体,真心真意去了解生命的完整多样性。

△爱丁堡剧场内特地设置的安静一角,供有需要的观众免费使用

3.《弗兰肯斯坦:如何造怪兽》( Frankenstein:how to make a monster

一部难得一见的beatbox音乐剧场作品,如果票选最high现场,这部戏一定夺冠。几个年轻小孩靠着人声加一个麦克风就足够燃爆全场,能量之大,简直不可思议。听说这是主创艺术家康瑞·穆雷(Conrad Murray)的十年磨一剑,他也因为这个作品拿下当年的艺穗节大奖(Fringe Total Award),完全实至名归。

△我的戏票集体照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部作品不得不提,就是来自新西兰的天才怪咖艺术家汤姆·蒙克顿(Thom Monckton)的《只是骨头1.0》( Only Bones1.0 )。该戏全程40分钟,无任何语言,几乎零道具,就一个人玩自己……的身体。简直疯魔。演出结束后,面对大汗淋漓的汤姆,我只对他蹦出了一句话:你疯了(YOU ARE CRAZY)……说完,我自己都觉得不太好意思,但真的没有其他表达方式了。没有了。我一直在找寻机会把这部作品带回国,让国内观众也体验一下,简单、聪明和诡异到极致的表演是个什么样。

△无论在老城范围内的哪个角落,抬头便能望见爱丁堡城堡

8月的爱丁堡仿佛一场戏剧盛宴,会把你喂饱甚至到撑,好似打上一针鸡血可以管上一整年。

爱丁堡,2021年见。

△爱丁堡酒店早餐

不同语言的“你好”,开启美好的一天和更远的未来 KyEHFCgPjAGXvdfHQnqzwTo3GpnEOZ/G7Kbcn8O+79eS9SiA3UwIwHMXiebCH7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