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和中期的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法国外省的一个公证人之子,1881年,举家迁往巴黎,进入法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该校是当时思想矛盾冲突激烈的一个地方。

少年时期,他对当时一味模仿他人的种种唯心主义思潮持否定态度,他以斯宾诺莎和古希腊的所谓“先苏格拉底派”哲学家与之抗衡。在这些哲学家中,他最赞赏的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厄别多克勒斯(公元前约490—前约430)。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将生活说成是爱与恨的永恒的斗争。

青年时期,他非常喜爱莎士比亚、雨果和歌德等法国与外国的著名作家,他在不少地方还模仿过雨果的创作手法。不过,在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形成过程中,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则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是双重性的。首先,作为艺术家,托尔斯泰以其现实主义的真实与高尚的道德吸引着他,而托尔斯泰的批评性见解则有助于他正确地评价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使他理解艺术应当面向人民的道理。但是,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弱的方面——勿以暴力抗恶论——也长期地引起过罗兰的共鸣,对其作品的影响很大。

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该校和巴黎担任音乐史教授。他是作为剧作家登上文坛的。他的第一部剧作名为《圣路易》(1897),收入戏剧集《信仰悲剧》的卷首篇。收入该戏剧集的还有《阿埃尔》(1898)和《时间将会到来》(1903)。在戏剧集尚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之下,罗兰便又着手创作他的第二部规模更大的戏剧集,名为《革命戏剧》。该戏剧集具体实现了他在1900年到1903年在题名为《人民戏剧》的一系列文章中所阐述的各项美学原则:创造以广大民众为对象的、与自然主义的平庸生活格格不入的、热情洋溢和朝气蓬勃的景象。《革命戏剧》中收有《群狼》(1898)、《理性的胜利》(1899)、《丹东》(1899)、《七月十四日》(1901)等。该戏剧集比《信仰悲剧》向前迈了一大步,因为它触及了民族历史的最重要的时期——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其具体的历史矛盾。

罗兰在完成了《七月十四日》之后,便开始创作传记体裁的作品。他在不同时期先后写了《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基罗传》(1905)和《托尔斯泰传》(1911),后汇成一册,题名为《英雄传略》( Les Vies héroiqués ),现中译本取名为《名人传》,不过,名为《三大师传》似乎更贴切一些。罗兰打算通过这些作品恢复20世纪文学的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的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个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灵魂美。作者认为他们不仅仅是天资聪颖的个人,而且是一些和他们的时代紧密相连并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世人所关心的问题的人。这一点,《贝多芬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者笔下的贝多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兴趣,他为法国革命的英雄壮举感到欢欣鼓舞。罗兰写道:“革命吸引着全世界和贝多芬。”所以,尽管贝多芬经受了许许多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的对于一个音乐家的最可怕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他仍然坚强不屈,并且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声中完成了《第九交响乐》的乐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兰的鸿篇巨制——《约翰·克利斯朵夫》。该书于1912年出版。作者几乎花费了十年心血才完成这部上百万字的作品。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蜚声国内外,各国争相翻译成本国文字,影响巨大。中国读者应感谢今已作古的傅雷先生,是他很早地把这部作品介绍给了我们,影响了好几代的中国人。该书按照年代顺序描写了一个人从降生到死亡的一生。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此应该指出,“约翰”为英国人所称呼的人名,法国人则称作“让”)是一位作曲家,他生性刚强,才华出众。他的半德国人半佛来米人的族系,他的外貌以及和《贝多芬传》卷首部分几乎完全一样的童年生活,都在说明罗兰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最初原型正是他所喜爱的这位大作曲家。不过,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这种相似的地方明显地减少了。小说中心反映的是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对于像贝多芬这样气质的人来说,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时期的那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这种冲突尤其表现在小说的第四卷《反抗》和第五卷《广场上的杂耍》中。罗兰通过这部长篇巨作,显示了他的现实主义才华。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巨大功绩在于,他不仅以来自人民和接近人民的劳动知识分子的可爱形象与资产阶级社会的腐朽没落相抗衡,而且还表现了正是这些普通人身上所体现的真正的民族精神。这些普通人包括主人公的朋友、诗人奥利维,他的姐姐、家庭教师安多纳德,工人埃马努伊尔,女仆西多妮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人。罗兰怀着尊敬与爱戴的感情描写的劳动人民,不仅是法国人,而且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包括德国人在内。这表现了作者的高风亮节,他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迥然不同,并不仇视德国人,不像后者那样称德国人为“德国佬”。

罗兰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是反法西斯阵线的领导人之一,参加过国际反战和反法西斯大会。他同巴比塞、法共领导人和高尔基等人关系密切,国际威望很高。

罗兰于1944年12月逝世,未能活到彻底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那一天,他是活到了法国从法西斯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日子。

陈筱卿 +hs3FlJgpSO4nh65QNVl2zGnLcnM70vHZs8nW6ZNfYIyIqRsRbAtWsdT22j8h5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