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著希第二

【题解】

著,有明之意;希,有希冀之意。统治者要把握博选人才的要领,这样才能明辨贤能之才而显用之,从而得其襄助,此则为“希人”;在“希人”的基础上,又能得世人之赞誉,此则为“希世”。此篇主要强调统治者当明“希人”“希世”之道,并讨论君子与小人之别,以及君子居乱世之忧苦。从其“希人”“希世”的诉求,以及将“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的代表,则此篇具有较鲜明的儒学色彩。

但此篇中也提出,统治者希冀广泛选拔人才,就不应该违逆人之常情;希冀得到世人赞誉,就不能束缚、羁绊贤才。君子不喜欢通过歪曲、改变自己的真性情来行事、处世,但因其所居乃浊恶乱世,故不得不乖逆、违背其真实之所能,掩藏、隐蔽其真实之情感。若就此篇特别看重君子之真性情而论,则其合于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真人”之追求,故其中的道家思想倾向亦非常明显。

道有稽,德有据 。人主不闻要,故耑与运尧而无以见也 。道与德馆而无以命也 ,义不当格而无以更也 。若是置之,虽安非定也 。端倚有位,名号弗去 。故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 。文礼之野 ,与禽兽同则 ;言语之暴,与蛮夷同谓。

【注释】

①道有稽,德有据:意谓博选人才之道,有其考核之法;贤才之德品、美名,有其验证之依据。道,此指广泛选拔人才的方法。稽,法则,法式。德,此指才能之士的德品、美名。据,依据,证验。

②人主不闻要,故耑(duān)与运尧而无以见也:言人主不知博选贤才之要,大事、小事纷扰而来,则智昏而不能明辨之。要,要领,关键。耑,同“端”,植物初生时冒出的顶端小枝梢,此处有“小”的意思。或谓“耑”当作“常”。运,通“浑”,盛大水流的声音,故此处“运”有“盛大”之意。尧,通“挠”,扰乱。

③道与德馆而无以命也:贤能之士集道、德于一身,人主却因不得选才之要,不能够提拔、显用之。馆,居住,置留。此处喻指附着在身上。

④义不当格而无以更也:意谓礼贤才之仪则不合于标准,却不能改正之。义,此处同“仪”,指礼敬贤才之仪。当,与某物相契合。格,正之意,引申为标准。更,改正。

⑤若是置之,虽安非定也:如果这样处置、对待人才,虽然表面看来安宁无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稳妥。安,安宁。定,平定,稳妥。

⑥端倚有位,名号弗去:人君仅仅依靠、凭恃自己的权位,虽然也尽力保存了一些制度化的职位、名号,沿袭之而不替,但却不能真正地用来选贤、任能。端,特,仅仅。倚,依靠,凭恃。名号,古代公、卿、大夫等职位。

⑦故希人者无悖(bèi)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希冀得到人才,就不能违逆人才之常情;希冀得到世人的称誉,就不能束缚、羁绊贤人、才士。希人,希冀得到人才。悖,违逆。希世,希冀得到世人的称誉。或谓“希世”乃希冀达成治世。缪,原意为麻的十束,引申为缠绵束缚。或谓“缪”有欺诳、诈伪之意。亦有谓“缪”同“戮”,弃之意。宾,与主相对待者为宾、为客,若以君为礼贤之主,则待君所礼之贤才为宾、为客;若以名实论之,则实为主而名为宾、为客,故此处“宾”既可指代贤人,亦可以借指与实相对之名。

⑧文礼:礼节。野:野蛮。

⑨则:等级。

【译文】

博选人才之道,有其考核之法;人才的德品、美名,有其验证的依据。人主不能把握博选人才的要领,所以当大事、小事纷扰而来时,则智昏而不能明辨。贤能之士集道、德于一身,人主却因自己不能得选才要领,所以不能够提拔、显用之;礼贤之仪则不合于标准,也不能主动改正。如果这样处置、对待人才,虽然表面看来安宁无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稳妥。人君仅仅依靠、凭恃自己的权位,虽然也尽力保存了一些制度化的职位、名号,沿袭而不替,但却不能真正地用来选贤、任能,因其有名而无实。所以人君希冀得到人才,就不能违逆人才之常情;希冀得到世人赞誉,就不能束缚、羁绊贤能才士。所以对待贤人的礼节野蛮,与禽兽为同类;对待贤人的言语粗暴,实际同于蛮夷。

夫君子者,易亲而难狎 ,畏祸而难却 ,嗜利而不为非 ,时动而不苟作 。体虽安之而弗敢处,然后礼生;心虽欲之而弗敢信 ,然后义生。夫义,节欲而治 ;礼,反情而辨者也 ,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

【注释】

①狎(xiá):亲昵而不庄重。

②却:退却。

③嗜(shì):喜爱,喜好。

④时:适时。苟:苟且,随便。

⑤信(shēn):通“伸”,伸展,伸张。《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或谓“信”当作“言”,有言说、宣说之意。

⑥节:节制。治:处理。此处有修身之意。

⑦反:同“返”,有复归之意。或谓“反”即反对之意。辨:辨明。

⑧径:步行的小路、非车行之正道,故引申有斜曲之意。

【译文】

君子是这样的人,他容易与人亲近,却难以与人狎昵;他畏惧灾祸,却勇于行义而不退却;他追求利益,却坚持见利思义而不妄求;他因时而动,见机而作,却不随意行事,任性造作。人的肉体虽然希冀安逸,但君子不敢随便放纵、顺从自己的肉体之欲,而以道约束之,由此便能生成礼;人的心思虽然生发种种欲望,但君子不敢随意妄自将其伸张、显露,而以人之情性所发是否合宜为标准而辨明之,由此便能生成义。所谓义,就是通过节制个人不合适的欲望来克己、修身;所谓礼,就是以复返人之真性情为标准而辨明情、欲之宜与不宜,因此君子不会通过歪曲、篡改自己的真性情来行事、处世。

夫乱世者,以粗智为造意 ,以中险为道 ,以利为情。若不相与同恶 ,则不能相亲;相与同恶,则有相憎。说者言仁 ,则以为诬 ;发于义,则以为夸 ;平心而直告之,则有弗信 。故贤者之于乱世也,绝豫而无由通 ,异类而无以告,苦乎哉!

【注释】

①粗智:粗浅之智。造:至,到,引申有精微、精致之意。

②中:射中,击中。或谓此“中”为衍字。险:险阻。

③相与:一起,共同做某事。恶:好恶之情感。

④说(shuì):劝说。

⑤诬:荒诞不实。

⑥夸:夸大。

⑦有:通“又”。

⑧绝:断绝。豫:通“与”,党羽,朋群。通:交往。

【译文】

所谓浊乱恶世,一般以粗浅之智为精微之意,以冒险为大道,以追逐私利为人之常情。君子于此浊乱恶世中,如果不与小人具相同的好恶之情,彼此之间就不可能相互亲近、契合;若与其具相同的好恶情感,则又为小人所憎恨。君子以仁爱之说劝说小人,小人却以之为荒诞不实之辞;以义理劝说小人,小人反而以之为浮华夸大之辞;若君子心平气和、据事物之实情告之,小人却又根本不信。所以处于此浊乱恶世,贤能之人与他的同道之间关系断绝而不能相通;与小人不同类却不可能向其告白,这真令人苦恼啊!

贤人之潜乱世也 ,上有随君 ,下无直辞,君有骄行 ,民多讳言 。故人乖其诚能 ,士隐其实情,心虽不说 ,弗敢不誉。事业虽弗善 ,不敢不力;趋舍虽不合 ,不敢弗从。故观贤人之于乱世也,其慎勿以为定情也

【注释】

①潜:伏藏,藏身。

②随君:“随”有跟随、随从之义,“上有随君”与“下无直辞”相应,故“随君”指那些只喜欢听跟自己相同意见、观点的君主。或谓“随”通“惰”,以“随君”指懒惰之君。

③骄行:骄横之行。

④讳言:因有所顾忌不敢说,或不愿明说。

⑤乖(ɡuāi):违背。

⑥说:同“悦”。

⑦事:从事。业:事业,职业。

⑧趋舍:取舍。趋,通“取”。

⑨慎:谨慎。或谓“慎”与“顺”声近,“勿”可通“物”,“慎物”当作“顺物”。定:正、真之意。

【译文】

贤能之人所藏身的浊乱恶世,居上位的君主只喜欢听跟自己意见、喜好相同的观点、主张,居下位的臣民没人敢直言上谏,君主有骄横跋扈之行,百姓多所讳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乖逆、违背其真实之所能,士也只能掩藏、隐蔽其真情实感,心里虽然很不喜欢,但却不敢不称颂、不赞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工作虽然很不喜欢,却不敢不尽力去做;自己的价值取舍与社会风气虽然不吻合,却不敢不遵从。因此我们看待贤能之人身处浊乱之世的种种情状,应该非常谨慎,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他们真正的性情表露。 GK1HY4ob4Dg6VcFXIYOTGWkfgvzYT1WWFqXhUG4I1lbWV5WXee3Xe4RloNCTqS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