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之际,对中国发展的道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意见。有的人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干脆走“西化”的道路;有的人坚持走传统老路,他们非常担心:这样的改革岂不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此时,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模式探索处于不进则退的临界点,如果不迅速摆脱这种困境,任其不良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可能再次偏离正确的航线。在最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了光明的彼岸。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邓小平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和混乱想法,以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激励大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地闯。”
对市场经济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大大加速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道路,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的、必然的抉择,也是一种主体的、理性的、智慧的抉择。他在历史的关口处,以自己的胆识、睿智、远见和阅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做出了明确而深刻的回答,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使党和人民更加清楚地看到,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中国才有希望,才有前途,别的道路都是死路。
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和发展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道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是前无古人的尝试。
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对中国道路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突破了这条道路上最主要的障碍,使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宽阔、更加畅通。在十四大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尽管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但依然有人质疑:中国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社会主义”这几个字不能没有,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市场经济的性质。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前,深圳的前身宝安只是个边陲小县,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经济迅猛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下,到了1997年,深圳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平均35.5%的速度递增。深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力地证明:中国道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深圳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深圳具有什么样的经验和精神?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回答了深圳成功的“诀窍”:一是实践,二是开拓。这种实践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实践,这种开拓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开拓。实践——开拓——再实践——再开拓,是深圳经验的根本点,是中国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国道路成功的关键。
显然,“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两种优势的叠加、碰撞、融合,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推动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扫除了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向前拓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体制创新最重要的体现。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对接,拓展了发展空间,也提供了外部动力。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封闭状态,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个国家究竟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最终要靠事实说话,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做出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用4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从一穷二白、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到阔步走向繁荣富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