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一带一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变”是改革开放,“通”是一带一路,“久”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是中国特色的说法,是指经济发展带。“路”跟“道”是连在一起的,“道”的解释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一带一路”首先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短板”;中国在铁公基、天电网、陆海空、人机交互、万物互联等传统、新兴基础设施各个领域,从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环节,都具有优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将逐渐形成相关服务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最后,它是将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联系起来的世界上最长经济走廊。它的方向目标是优化贸易和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一带一路”涉及到建筑、冶金、能源、金融、通讯、物流、旅游等行业。中国人考虑问题是统筹兼顾的,比如京沪高铁为什么赚钱?不仅是它的车票赚钱,而且是它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很多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就是要形成一个规模辐射的效应,就是在世界上最大的欧盟经济体和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体之间建立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辐射到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所以,“一带一路”最终是要推动欧亚大陆乃至非洲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欧亚大市场。

“一带一路”连接中外、融通古今,其内涵可进一步阐释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即一个概念、两个组成、三个原则、四大丝路、五个方向、六大走廊、七大地区、八大领域。

(一)“一”是一个概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

2015年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是一个和平的、包容的、相对松散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软硬机制的建设等为国际合作建立平台。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是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格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从开放的内涵上讲,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从开放的广度上讲,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开放的深度来讲,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加速节点国家与地区的自贸协定、投资协定的谈判等,着眼于国际规则的制定。

具体而言,“一带一路”是一个欧亚地区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它涵盖“海陆空天电网”,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讯网络等构成,它将形成建筑、冶金、能源、金融、通讯、物流、旅游等行业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

(二)“二”是两只翅膀

中国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双翼,同沿线国家一道实现腾飞。一条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条是海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讲到,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北线、中线、南线:北线主要为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线主要为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南线为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带”主要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国内的支点省份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这里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但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是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等经验的外延,通过各种经济走廊形成经济带,与海上经济走廊形成陆海联动的系统化效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的,着眼于深海时代,打造人海合一的人类新型海洋文明。

地球71%面积被海洋覆盖,也就是说,地球大约一半面积都是公共的:公海或国际海域。陆地资源日益有限,从可持续发展眼光看,21世纪是深海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基本上是停留在海面时代,这就给人类探索海洋提供巨大空间。

近代以来,欧洲人开创的全球化本质上是海洋型全球化,因为90%贸易量、80%贸易额通过海洋进行,产业链主要通过沿海地区布局,导致内陆地区和内陆国家的普遍落后。走出近代,实现陆海联通,开拓深海时代和公共海域,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使命。

具体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任务:一是帮助内陆国家寻找海洋(出海口),实现陆海联通,其中,建设海上全程运输协调机制和远洋运输保障体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水平是看点。二是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建设,推动共建临港产业集聚区,畅通海上贸易通道。推进公路、铁路、水运及航空多式联运,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重点是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港口联盟、中欧陆海快线,以及参与沿线重要节点港口的建设与经营——关丹港、西哈努克港、皎漂港、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瓜达尔港、亚丁港、吉布提港、比雷艾夫斯港、蒙巴萨港等。三是海上合作,包括深化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以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加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环保和海上旅游等产业为重点,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合作科技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推进海上经济走廊建设,挖掘蓝色经济增长潜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围绕一个愿景、遵循一条主线、共建三条通道、共走五条道路。即围绕构建包容、共赢、和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蓝色伙伴关系这个愿景,以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以及中国—北冰洋—欧洲等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围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制定若干行动计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项目,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创依海繁荣之路,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创新之路,共谋合作治理之路,实现人海和谐,共同发展。

名词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沿江城市出发,抵达南洋和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今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强调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的支点省份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省市。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伙伴并不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一路”强调在21世纪如何实现港口改造、航线升级换代,这不仅要提升航运能力,更要做到“人海合一”,与陆上丝绸之路强调的“天人合一”相呼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就是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之路。

从人类文明史看,“一带一路”正在开创“天人合一”“人海合一”的人类新文明。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希腊雅典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新型“海洋观”,得到了积极响应。

——建设“和平”之海。中国倡导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遵循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准则,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海上争端,谋取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反对海上霸权,确保海上通道安全,共同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以及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特大海洋自然灾害和环境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寻求基于和平的多种途径和手段,维护周边和全球海洋和平与稳定。

——建设“合作”之海。中国积极与沿海国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共同建设海上通道、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其中,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合作”之海的建设性举措。

如何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贵在哪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贵在“21世纪”,表明中国既不走西方列强走向海洋的扩张、冲突、殖民的老路,也不走与美国海洋霸权对抗的邪路,而是寻求有效规避传统全球化风险,开创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海洋文明。不仅如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张开放、包容,不是去挑战现有海洋秩序,而是推动海洋秩序更加包容、公正、合理、可持续。

——建设“和谐”之海。中国始终强调尊重海洋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谋发展,协力构建多种海洋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海洋,从而维护海洋健康,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持续利用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家,却奉行不结盟政策,提出与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就要求中国提出21世纪海洋合作新理念,创新航运、物流、安全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共建共享港口等方式,推进海上与陆上丝路对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在21世纪如何实现港口改造、航线升级换代,不仅提升航运能力,更要做到“人海合一”,与陆上丝绸之路强调的“天人合一”相呼应,打造包容性海洋秩序,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

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克服传统中国以陆观海、以海观洋的内陆文明思维,确立以洋观洋、以天下观天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观。主要有“三新”:

一是新需求:当今世界几十亿人搞现代化,原来全球化瓶颈效应凸显,这就赋予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使命:港口、运河的改造和升级,信息港建设,陆海联通(快线),而且港口背后就是经济开发区和试验区,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往外延伸。

二是新领域:从新空间—北极,到新领域—海洋医药、海上金融,如人民币离岸中心、海上银行等。

三是新思路:共商、共建、共享海底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海上安全秩序的维护,海事规则的创新,新型海洋文明观的倡导和推广。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洲际伙伴,“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跨洋伙伴,成就陆海命运共同体,走出陆权—海权对抗论,杜绝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陆地灾难在海洋重演,避免进入深海时代、数字海洋时代继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悲剧。一句话,聚焦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树立包容性可持续的海洋文明观,开创“源于可持续、依靠可持续发展,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新时代,构建人海合一的命运共同体。

(三)“三”是三个原则

共商:集思广益——利益共同体。

中国倡导“共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对各自参与的合作事项的发言权,妥善处理各国利益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友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唯一不变的发展道路。我们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态度,充分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充分考虑相关各方不同利益诉求,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地区发展稳定大局。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愿同沿线各国真诚相待、友好相处,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的亚洲新安全观,推动区域安全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

共建:群策群力——责任共同体。

中国倡导“共建”,是鼓励共担风险、共同治理,打造责任共同体。一方面我们要做好“走出去”的服务工作,同时鼓励沿线国家在引入资金、技术后培养相关人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成果能够被沿线国家所共享。我们要深化互利共赢的格局,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命运与共。我们将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统筹自身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扩大利益汇合点,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我们要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实现开放与融合,为沿线各国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共享:人民普惠——命运共同体。

正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那般,它是全球最著名的东西方宗教、艺术、语言和新技术交流的大动脉。古代丝绸之路所描绘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正在发展的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脱胎于经济而落脚于文化的国家名片”,从60多年前亚洲人民“有难同当”——告别西方殖民统治而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到今天的“有福同享”——以“一带一路”所描绘的亚洲与亚欧非洲际“互联互通”蓝图,致力于共同发展和繁荣,体现了“计利当计天下利,计势当计发展势,计权当计亚洲权”的大局意识。

(四)“四”是四个关键词

“一带一路”有四个关键词: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其中要把握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服务、国际标准的运行原则,发扬和传承“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是使“一带一路”形成好势头,激励更多国家跟上;二是通过多边协商,推动“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三是全面对接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各项目标,尤其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彰显人类共同意志,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著名智库布吕格尔(Bruegel)研究所所长沃尔夫认为,“一带一路”的影响和意义早已不限于欧亚大陆,不限于沿线国家,而具有划时代的全球意义。

(五)五是“五个方向”

“一带一路”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经验,让中国提升发展空间。“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互联互通。

一是政策沟通。通过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各国可以共商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求同存异,消除政策壁垒和其它人为的合作屏障,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以政策、法律和国际协议为沿线经济融合保驾护航。为此,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设施联通。设施联通主要包括四大类:1.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2.口岸基础设施。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3.能源基础设施。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4.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三是贸易畅通。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这是努力方向。

四是资金融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资金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实现金融安全提供新契机。

五是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需弘扬睦邻友好的合作精神,在教育、青年、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入开展人文合作,以文化交流推动包容开放理念的形成和扩散,促进文化交融,促成文化认同感,为深化沿线国家合作提供内在动力。

简单说来,中国以前主要是跟欧美发达国家互通,与其接轨的主要是沿海地区,现在内陆地区也要开放,而且不仅是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沿线国家也要向中国开放。

如何看

“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一带一路”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经验,与世界共同和谐发展,其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绿色之路、廉洁之路。

第一,和平之路。中国将构建基于和平安宁的环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在全世界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第二,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第三,开放之路。各国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自身,还要以开放为导向,互相影响、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平衡。第四,创新之路。创新并不仅是技术创新。“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创举,在制度上、技术上等方面有诸多创新。特别是在发展方面,改变了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第五,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六)“六”是“六大架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六廊”就是六大经济走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路”就是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多国”就是培育若干支点国家;“多港”就是建设若干支点港口。

六大经济走廊

(七)“七”是七大地区

“一带一路”的范围涵盖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拉美等七大地区,并在不同区域和国别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展。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带一路”七大地区的建设进展

(八)“八”是八大领域

一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干线网络三个方面加强合作。二是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在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能源资源产品、农产品等方面,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开展投资与贸易领域的广泛合作。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拓展产业投资合作。中国将鼓励和引导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合作建设产业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当地就业,壮大企业实力。四是深化能源资源生产、运输和加工等多环节合作,加强能效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能源资源深加工能力。五是拓展金融合作领域。中国将加快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加强双边政策资金的合作,发挥好社会资金的主力军作用。继续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扩大贸易本币的结算。六是拓展人文交流合作,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旅游领域,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七是加强生态环境合作。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健全有效地对话机制和联动机制,规划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区域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八是积极推进海上合作。深化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以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加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环保和海上旅游等产业为重点,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合作科技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 bN+KAatcapYr0xrS25aaEzPZxA8nWls2g94+b/u28wEe78coCqMVhr9yCIk0A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