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是万物之始,一是一切之源。

yī/yí/yì

在古今汉字字形的变化中,“一”字的变化最少,用一个横画来表示事物的单数属性。《说文》解释其为“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字在古代文化的地位之高。“一”字后来出现了“弌”“壹”等变体,意思也得到了扩展和引申,有了全部、相同、初次等意思,如“一切”“一样”“一见如故”等。

盘古开天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从此一分为二。

èr

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二”字的本义是指表示地的数。由成双的“一”构成。所有与二相关的字,都采用“二”作形旁。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二”也指一加一的和。

三思不是说考虑三次,而是要考虑多次。

sān

“三”是个指事字,本义就是数字三。《说文》中解释为:“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认为“三”这个数字可以代表“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和人道。在甲骨文中,“三”的字形就像是三根平行摆放的竹签。在古代,用竹签来做算筹,以计算数目,所以“三”也就用三根算筹来表示。“三”也代表多数或多次,如“三思而行”。

四曾经写成四个横画。

“四”字本义为数字四。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四”字也用四横画来表示的,写作“亖”。《说文》中说:“四,阴数也。像四分之形。”后来,“四”字假借为表示气息的意义,写作“ ”。为了区别“四”的这两种含义,古人又造了“ ”字,专门指代气息;而原来的“四”则作为一个数字被沿用至今,如“四方”“四季”等。

两个横杠相交叉,就是数字五。

古人造字,通常采用直观的方式,如数字一、二、三,要写的数字是几,就画几条横杠来表示。但是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导致后来的数字变得繁复不堪。因此,从“五”这个数字开始,就改变了书写的方式,通过将两个横杠相交叉,来代表数字五。

原本是一间简陋的房屋,现在变成了数字“六”。

liù

“六”字本义为房舍,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六”的字形很像一间简陋的房屋。后来,“六”被假借为一个表示数目的字,即“六”。但在有的史料中,“六”也是一个表示多数的数字,如“六街三市”,指的是众多的街市。这层含义现在也常见到,如“六亲”在古代指父、母、兄、弟、妻、子,现在则泛指亲人。

“七”与诗歌的关系不小。

“七”是个指事字,本义就是数字七。甲骨文的“七”,字形像是用刀在木头上刻画下的十字形,后来为了区分“七”和“十”,在小篆字形中,便将“七”字的下方变成了弯折线。“七”也是一种类似于骚体的文体,源自于汉朝枚乘所作的《七发》,后世的主要作品有傅毅的《七激》、刘世广的《七兴》、曹植的《七启》等。

分开、分离就是“八”,现在却成了吉祥数字“发”。

现在,“八”一般只表示数字,古代汉语中固然也有将其用为数字的例子,如《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但其本义却不是数字:从字形上来看,它就是一个物品被分成了两半,所以本义是相背、分开。现在江浙一带还把送东西给别人叫作“八”,即东西和原主人分离了。

原来是简化了手指的手肘,现在只表示九这个数字。

jiǔ

“九”字本义为人的手肘。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就很像人的肘部,手指被简化了。后来,“九”的这一本义渐渐消失不用。宋朝时,人们将痴傻的人称为“九伯”。在有些史料中,“九”也泛指多数、数量大。“九”还通“久”,意思是时间长、长久。现在,“九”字专指数目,如“九个”“九十”。

十就是数字10,也有多而齐全之意。

shí

甲骨文在表示数字的时候,用横画表示个位数字,如一横即为“一”,两横即为“二”;“十”则用竖画来表示,即一竖为“十”,两竖为“二十”。可见,我国很早就开始实行十进位了。随着计数方法的改进,到了金文,竖画中间加一圆点表示“十”,有“结绳记数”之义。“十”字的本义就是数字10。

十个十是一百,“数以百计”才算够得上“多”的初级标准。

bǎi

“百”字本义指代数字,即“十个十为一百”。该字是一个指事字,在甲骨文中,“百”字上边为一横画,下边是“白”字。这里,一横画为指事符号,也好与“白”区别开来。后来,“百”字引申为众多,如“百战不殆”,这里的“百”就不为确数,而是指多数。再如“百姓”,指的是广大的人民。

南北向的田埂叫作阡,东西向的田埂叫作陌。

qiān

“千”的本义是数目,因为它非常难以表达,所以古人就借用“人”的字形,然后在“人”的上边加一横来表示。在古代典籍里它还通“阡”,古代田地南北向的田埂就叫作“阡”。现在,“千”常比喻数目多,如“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钧一发”等。

原义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蝎子,后来变成了数字。

wàn

“万”字本义是蝎子,《说文》中说:“万,虫也。”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其字形十分形象地展现出了一只蝎子的外形。在“万”字的演化过程中,曾出现了“ ”“虿”,因为上面有一个“万”字,该字又用来作为数词,表示数量很多。到了汉朝,简化字“万”字开始出现,在表示数字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亿

亿万年的等待,只为求得心里的一片安宁。

“亿”字本义是指安宁。繁体字为“億”,字形采用“人”作形旁,“意”作声旁。现在,“亿”字也指数目的名称。古代有时把十万叫亿,今以万万为亿。

最初的“跳舞”,演变为后来的“没有”。

“无”字繁体形式为“無”,是“舞”的本字,本义为跳舞,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人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無”简化为“无”,意思是没有,而表示“跳舞”之义时则由“舞”代替。现在,人们常说的“无穷无尽”“无妨”等中的“无”都表示没有之义。此外,“无”也可用作连词,如“无论”。

手抓到了就是拥有,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yǒu

“有”字本义是用手抓物。在甲骨文中,“有”和“又”的字形相同,都是一个右手的形状。从金文开始,“有”字下方加入了一个“月”,“月”在古时代表祭祀用的腊肉;手中抓着一块腊肉,意思是获得。“有”字后经过引申,表示所属、拥有。它还表示存在,如“我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有朝一日”的“有”有等待之义。

妈妈总是将房间里整理得很整齐。

zhěng

从篆文字形看,左上方是“束”;“束”的甲骨文字形像捆绑在木棍上的包囊,引申为捆绑的意思。右上方是手形“攴”,表示攻击。下方是“正”,其字形上面是“囗”,表示村邑或部落;下面是“止”,表示行军。整体表示征伐不义部落,引申为对的、合理合法的意思。“整”的意思就是强力纠正、强制管理,使之正当。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gè/gě

“个”的本义是指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个”与“個”“箇”字义相近,这三个字在古汉语中都存在,三个字在“量词”的意义上是一样的。现在,“个”也指单个、单独,如“个体”。

捕获一只小鸟,不如将其放归自然。

zhī

“只”的本义是指捕获一只鸟。字形采用“又”作形旁,像抓住小鸟。抓住一只小鸟叫“隻”,捉住两只小鸟叫“雙”。“隹”与“又”合起来表示“右手持隹”。当“隻”的“捕获”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卄”(鹰眼睫毛的误写)、“犬”(狩猎),另造“獲”(获)代替,表示行猎而有所得。现在常用作量词,如“一只猫”。

原本是一枚钉子,后来被引申为下棋、弹筝的声音。

dīng

“丁”为象形文字,在古文中代指下棋、弹古筝时的声音,读作zhēng。它是“钉”的古字,在金文中,它的字形像俯视时所看到的钉头形状;而在小篆中,它像从一侧看到的钉子形状。如今,它的本义已经消失了。这个字有人口之义,比如“人丁兴旺”。从事某种专业劳作的人也称为“丁”,如老师被称为“园丁”。

古人席地而坐时用来倚靠的低矮桌子就是“几”。

jī/jǐ

“几”是一个象形字,本来的意思是古人席地而坐时倚靠的坐具,繁体字写作“幾”。小篆的“几”字,像是一个低矮的桌子,可以用来放置各种物品,也可以用来坐卧和倚靠。所谓“五几”指的就是“玉、雕、彤、漆、素”这五种古人使用的礼器。现在,“几”已经成为平常百姓家中的常备家具,如“茶几”。

允许有时是一种期许,肯定才是一种赞许。

“许”是个形声字,本义是允许。金文的“许”,左边是“午”,表示声旁;右边是“言”,表示形旁,代表与说话有关。小篆的“许”,字形中的“午”和“言”互换了位置。“许”后来引申为期望。现在表示或者、可能,如“也许”“或许”。承认其优点,称“赞许”。女方接受男方求亲,称“许配”“以身相许”。

并驾齐驱的两辆战车,不会惧怕前面的任何人。

liǎng

“两”字的本义是指古代双马牵引的战车。当“两”的“战车”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车”另造“辆”代替。现在,“两”字也指一双、一与三之间的正整数,如“两岸”,意为水流两旁的陆地。

左爿右片,合起来正好是一棵完整的树。

piàn/piān

“片”字本义是指劈开树木。从甲骨文字形看,像是一张床的床面与脚座。古人将树木从中劈开,破开的半棵树,简称“半木”,其中右半木就是“片”。现在,“片”字也用来形容扁而薄的东西,如“纸片”“名片”“卡片”。

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

liǎo/le

“了”字本义是束婴儿两臂。小篆的形状就像婴儿的两臂被束缚住。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现在,“了”字指结束、了结,也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一位母亲跪坐着,头上戴着饰品。

měi

从金文字形来看,这个字像一个女子跪坐着,头上戴有饰品,胸前有两个乳房。这个字是“母”的异体字,在甲骨文的卜辞中有“小每”“三每”的词语,意思就是“小母”“三母”。在金文中,“每”有时也被假借为“晦”“敏”。“每”字在古文中,还有草木初生之义。现在,“每”字通常都用作副词,意为经常,如“每一次”。

原来是一匹布,现在变成了相互匹敌。

“匹”字本义是指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从金文字形看,像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褶皱。现在,“匹”也指相当、相敌、比得上,如“匹敌”。

手腕距离手掌一寸远的地方,就是寸口穴。

cùn

“寸”是个指事字,本义是寸口。寸口是中医名词,指的是切脉时,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甲骨文中的“寸”字,就像是一个手形。小篆的字形,在手形的左下侧加入了一条横画,作为指事符号,代表这里是距离手掌一寸的部位。“寸”后还作为一种长度单位使用。另外,“寸”也引申为短小之义,如“手无寸柄”。

一颗果子与一颗头颅,在量词上并没有差别。

“颗”字本义是指圆圆的头颅。字形采用“页”作形旁;“果”作声旁,表示挂在树枝上的圆形籽实。现在,“颗”也指个、粒,如“颗粒”等。如“这个玉米棒上有多少颗玉米粒?”

容器内水装得很满,稍微一晃就洒了出来。

mǎn

“满”字本义是指液体达到器皿容量而外溢。字形采用“氵”(水)作形旁;“㒼”(mán)作声旁,表示均匀、平均。现在,“满”也指足量的、达到极限的,如“满足”等。

一只不合群的狗,孤独地行走在路上。

“独”的本义是指狗相遇时总是互相争斗。繁体字为“獨”,字形采用“犭”(俗称反犬旁)作形旁,表示行猎;“蜀”作声旁,表示西北地域。狗往往三两成群,而不合群或被打败而逐出群体的便是“独”。现在,“独”也指单一地、孤立地,如“独立”等。

每一种植物都有根部,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相应的根源。

gēn

“根”字本义为草木之根。在小篆中,“根”字左边为“木”,其字形很像一棵树;右边为“艮”,表示字音。同时,“艮”有瞪目不从的意思,这里是说树根在地下各自生长互不相从。“根”也指事物的基部,如“墙根”。由于树根是大树的支撑,所以该字又引申为事物的本源,如“根源”。

一棵果树,可以为我们带来多少鲜美的果实啊。

“棵”字本义是指正式列入统计数字的成熟期果树,引申为植物的植株单位。字形采用“木”作形旁;采用“果”作声旁,表示已经初次结果的果树。现在,“棵”也指某些植物的茎,如“一棵大树”。

丝原本是蚕吐出来的纤维,现在指一切纤细的东西。

“丝”字本义为“蚕丝”,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上来看,“丝”字由两束“糸”(mì,意为细丝)构成。该字繁体写法为“絲”,后来才简化为现在的“丝”。“丝”也用来指代丝织品。后来,人们用“丝”来泛指一切纤细如丝的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丝”还可用作量词,有极小或极少的意思,如“一丝一毫”。

用刀砍裂骨头,拿来煮熟下酒。

liè

“列”是个形声字,“歹”是声旁,“刀”是意旁,本义是分割。在甲骨文的写法中,“列”字的上半部就像是一道骨头上的裂缝,下半部犹如一块中空的枯骨。在小篆的字形中,“列”的右侧又加入了一个“刀”字,代表用刀砍裂骨头。现在,“列”用作名词,指竖排,与“行”相对。此外,这个字还有陈列、安排和布置之义。

最原始的战争武器,虽然看上去单薄,照样很有战斗力。

dān/shàn/chán

“单”字本义是一种最原始的武器,这种武器呈“Y”形,左右分支上分别绑有石头。甲骨文中的“单”字为会意字,其主干为“Y”形,两个分支的最上端分别有菱形方块。在金文中,“单”字通“战”字,比如长沙马王堆帛书中“善单者不怒”。后来,这个字又引申为薄弱、单薄、单一。

两只鸟儿成双成对,伫立在枝头。

shuāng

“双”是个会意字,本义为两个、一对。《说文》中“双,隹二枚也”,认为“双”就是两只鸟儿的意思。金文的“双”字,上半部分是两只鸟儿,张口朝着左上方鸣叫;下半部分像人的右手。由此可知,“双”就是人的一只手上抓着两只鸟。小篆和繁体楷书的“双”,字形上与金文相似。后来,“双”还用来代表偶数的事物。

对着一支带有烛台的蜡烛伸出了手,追求光明永远是正确的选择。

duì

“对”字有向着、朝着的含义。其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一只手,而左边是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蜡烛的下边还带有烛座,很好地表现出了向着的含义。这个字引申为应答。现在,“对”意为正确,与“错”相对。但其相对、对面的含义仍然沿用。

没必要抢别人的食物,因为你也会有一份。

fèn

分配到每个人的那一部分。“份”的本义是指文质兼达,形式内容兼备。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分”作声旁,表示割裂。现在,“份”也指划分后的单位、元素,如“份额”等。

三只以上的羊聚集在一起,就成了羊群。

qún

“群”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羊群。《国语·周语》中“兽三为群”,意思就是三个以上的动物聚集在一起,就称为“群”。金文的“群”,上方的“君”作声旁,下方的“羊”是形旁。楷书的“群”有两种写法,其中左“君”右“羊”的字形被保留了下来。现在,人或事物相聚在一起为“群”,如“群山”“人群”。

两个人肩并肩站在一起,力量可以增加。

bìng

从甲骨文字形上来看,这个字是两个人肩并肩站在一起,写作“並”或“竝”,就是并立、在一起的意思。这个字还有合并、兼并之义,写作“併”。随着汉字的演化,上述两种字形合并在一起,即成了简化字“并”。“并立”“合并”等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庖丁解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jiàn

“件”字本义是指拆分物体。字形采用“人”“牛”会意。牛是大物,因此可分。现在,“件”也指可一一计算的事物,如“事件”,指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sháo

“勺”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为古代舀酒器。后来,“勺”字泛指舀东西的器具,有柄。“勺”也指容量单位名,历代不同,如《孙子算经》中有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勺”为计量单位“升”的百分之一,如“市勺”。

称量用的器具或激烈搏斗的场面。

dǒu/dóu

“斗”字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斗”(dǒu)是古人盛酒的器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字形就像一把长柄勺子;“斗”还是一种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另一个“斗”(dóu)是争斗,甲骨文的字形就像是两个正在激烈肉搏中的武士,两手紧紧地扣在一起。“斗”(dóu)还引申为较量,如《聊斋志异·促织》中“试与他虫斗”。

用斧子砍削,砍下了一斤猪肉。

jīn

“斤”字本义为斧子一类的工具。在甲骨文中,“斤”字上面为一横刃,下边为弯曲的柄端,看上去很像一把斧子。“斤”用作动词,意为砍削、砍杀。“斤”现在常常用作量词,是一个重量单位,如“一斤肉”。古书中有“斤斤”一词,意思是明察,如《诗经》有“斤斤其明”。“斤”也有过分计较的意思,如“斤斤计较”。

一个剃了光头的人站在那里,头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yuán

从整个字形看,“元”像是一个头发被剃光的人,侧向而立。在甲骨文的字形中,上面的一长横,指代的是人的头部。根据汉字的造字法,“元”的顶部应该是一横,其上也可再加一条短横。古代“元”和“兀”的意义相通,经常互相借用。后来,“元”又引申表示开始、第一,如“元月”,指每年的第一个月。

一个人背着一捆谷子前行,今年的收成看来又不错。

nián

“年”是个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一年的收成,表示五谷成熟。甲骨文的“年”,上方是禾苗的形状,下方是个弯着腰的“人”形,整个字形就像是一个人正背着一捆谷物前行的样子。“年”现在常作为时间单位使用,如“一年”;同时,它也有时期、时代之义,如“年华”。

竹子做的碗,不容易摔坏,一定可以节约些吧!

jié/jiē

远古时代用作餐具的竹碗,以竹节为天然碗底。“节”字本义是指竹节,繁体字为“節”,字形采用“”(竹)作形旁,“即”作声旁。现在,“节”字也指紧缩、克制、自律,如“节约”等。

一年一次,用斧头收割庄稼。

suì

“岁”字为形声字,本义为割。在金文字形上,“岁”字犹如一把带有弯刃的大斧头,斧头上有两点,后来慢慢演变为两个“止”字。为了更好地体现“岁”的本义,古人又在“岁”的右边加上了一个“刂”,即成“刿”字,读音为guì。因为农民每年都会收割一次庄稼,所以“岁”又引申为“年岁”。

在书上留下阅读心得,并不意味着乱涂乱画。

diǎn

古人用带墨汁的毛笔笔尖在书页上标注圆粒状记号,以示断句或阅读心得。“点”字的本义是指小黑粒。繁体字为“點”,字形采用“黑”作形旁;“占”作声旁,是“沾”的省略,表示沾染。现在,“点”也指有代表性的局部、方面、部分,如“优点”等。

透过细小的门缝,隐约可以看见月亮。

jiān/jiàn

“间”是个会意字,本义为门缝。甲骨文的“间”,字形的下方像是一扇门,上方是“月”字,表示透过门缝可以隐约看到月亮,表明“间”的本义也就是细小的缝隙。现在,我们常常说“中间”“空间”“人间”“瞬间”等。“间”是个多音字,还读作jiàn,意思是间隔,后来引申为隔阂,如“离间”等。

一个人拿着尺子和量角的工具。

“巨”是个象形字,本义是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和“矩”曾是同一个字。金文的“巨”,就像是一个人手里拿着尺子和量角的工具在度量物件。小篆的“巨”,去掉了右边的“人”形,只留下了左侧工具的形状。后来,“巨”由度量引申为大、很大,如“巨人”指的是身材异常高的人。

做事情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liáng/liàng

“量”字本义是指用秤测出物品的轻重。现在,“量”也指推测、评估、思虑,如“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即估计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然后量力而行。

最好的东西,当然是我们最希望得到的那一件。

zuì

“最”字本义是指进攻并捉拿。原写作“㝡”,字形采用“冃”“取”会意。另外,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现在,“最”也指首位,如“世界之最”。

并排摆放的两块肉,代表更多的东西。

duō

在最初的写法中,“多”字并不是由上下两个“夕”构成,而是由像两块并排摆放的肉的形状构成。两三个同样的事物放在一起就有众多的含义,类似的汉字还有“林”“森”“众”等。这个字还有推崇、赞许之义,如“多有气质”“多漂亮”。

对于这件事,我们各有各的看法。

“各”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到来。甲骨文的“各”字,上面是人的一只脚,下面是“口”字,表示人从别处来到了门口。金文的“各”,字形与甲骨文相似。“各”也表示对某件事情有不同意见,上半部的“攵”(pū)字,就是阻止之义。《诗经·载驰》中“各,不一之辞”,认为“各”代表不相统一的各种言论。

漫漫人生路,从每天“更上一层楼”开始。

céng

两层楼的房子。“层”字本义是指上下重叠的房屋,原写作“層”。字形采用“尸”作形旁,是“屋”的省略;采用“曾”作声旁,表示用来蒸热食物的竹制隔板。现在,“层”也指重叠事物的一部分,如“层次”。

条理清楚地处理事件,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

tiáo

“条”字本义是指小树枝。原写作“條”,字形采用“木”作形旁,“攸”作声旁。现在,“条”字也指逐条、逐项,如“条理”,指有秩序地安排、发展或分类。

有城门把守的大城市,其实把守的都是宗庙之地。

dū/dōu

“都”的本义是指存有已故君王的旧宗庙的城邑。原写作“ ”,字形采用“邑”作形旁,采用“者”作声旁。在古代,凡是城邑,有先君神主宗庙的叫作“都”,没有的叫作“邑”。现在,“都”字也指全部,读作dōu,如“都是”等。

当年包着的是一个孩子,现在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品位。

bāo

“包”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为包裹。在小篆文中,“包”字看上去很像妇女怀孕的样子。人们常说“包你满意”,这里的“包”是保证、担保的意思。“包”用作名词,意思是书包、包裹。而在今天,用来携带随身物品的手包、挎包成了女性尤其是时尚女性一刻都不离身的东西,并成为代表个人品位的重要物品。

为别人加油,当然需要用力喊出来。

jiā

“加”的本义是指用呐喊声助力。字形采用“力”“口”会意。“力”指用力,“口”指喊声。现在,“加”也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如“加倍”,泛指程度比原来深得多。

每一个组织都应该像编好的丝带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组”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用丝编织。其字形左边为“纟”,代表字义;右边为“且”,代表字音。“组”用作形容词,意为华丽;用作量词,相当于“套”或“束”,如“一组线”;用作名词,指的是宽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后来,“组”字引申为结合、构成等义,如“组织”“组合”。

从上面看,用来烹煮食物的鼎口是圆形的。

yuán

“员”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古代烹煮食物时所使用的鼎。上面画的一个圆,代表从上面俯视,看到的鼎口是圆形的。因此,“员”的本义为圆形,“员”是“圆”的本字。小篆字形中,下面为“贝”,代表财货;上面为“口”,代表人口。所以,“员”字后来也表示数目的多少和丰富的财物,如“人员的数额”。

一个人若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góu

“够”字本义是分量承载上限。字形采用“夕”作行旁,“句”作声旁,合起来表示数量大到(车辆、木架等的)承重木板开始弯曲。现在,“够”也指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如“够格”等。

生活是一杯美酒,需要细细品尝,切不可一饮而尽。

jìn/jǐn

手持毛刷清洁空的盛器。“尽”字本义是指盛器内的东西被全部掏空。繁体字为“盡”,字形采用“皿”作形旁,采用“㶳”作声旁。现在,“尽”也指空无一物的、空的,如“尽头”等。

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zài

甲骨文的“再”,字形的中间有一条鱼,上下又各加上了一条横画,表示第二次的意思。古文中“再”和“二”有一定的区别,两两相对,就用“二”来表示;一个一个相互堆叠,就用“再”字。现在,“再”常表示更加,如“再勇敢一点”。此外,这个字也可表示先后顺序,如“先写作业,再看电视”。

原本是盛放祭品的一种器具,又是用来形容植物枝叶萌发的词。

fēng

起初,“丰”字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通“豊”,指古时候盛放祭品的一种器具,形状像豆。甲骨文的“丰”字形下方为“豆”,就说明了这一点。后来,它引申为丰盛。第二种含义为茂盛,用来形容植物枝叶萌发。现在这两种含义都统一为“丰”。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都可以用“丰”来形容,如“成果丰硕”“丰功伟业”等。

原来的“两人并肩而行”,变成了现在的“比较高低”。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比”字就好像两个人前后并靠而行,所以其本义就是并列、并排。后来,“比”字引申为紧靠、连接、接近之义,如“比邻”。人们常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比”更经常用的是比较、攀比之义,“你比我赚得多”“她比你长得美”成了常见的话。

穿着铠甲的武士,英勇举世第一。

jiǎ

“甲”字最初的字形像是被分为四块甲的方形或圆形,这是根据古代战士作战的铠甲形化而来的,后来简化为“十”字形。因此,“甲”的本义是古代战士作战时所穿的护身衣。“甲”在古代也指武器。“甲”位列十天干的第一位,五行为木,在古代用来纪时。这个字也引申为“第一”之义,如人们常常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向左跪坐,张大嘴打哈欠,这姿势竟然保持了几千年。

qiàn

“欠”字本义为哈欠,是一个象形字。在金文中,“欠”字就是一个人面向右边跪着,张着嘴巴,看上去就是一副正在打哈欠的样子。现在,“欠”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带有此部首的汉字,大多都与嘴巴的一些动作有一定的关系,如“吹”“歌”等。现在,“欠”多引申为减少、缺少,如“欠债”“欠安”。 o7qPlOe3YwGTpEYZqzBw2EhIfe3tneFXMnWwHTrz0RBP13lBv7sFKPVcSFBptY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