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颠覆:创造新模式
青羊工业总部基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高速推进,处于城市近郊的集群式总部办公园区,以优美的环境、低密度的布局和低廉的价格正被越来越多尚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新企业所认可。强调专属特性的独栋办公在众多的办公产品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企业、一个建筑、一种标志”成为企业竞相追捧的办公产品类型,总部园区也逐渐形成了单一化产品布局的开发模式。然而,简单的空间形式加上开发商的逐利意愿,使这种发展建设模式被迅速复制,显露出弊端:单一化的产品复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多样化和成长性的需求,土地利用的低效性和紧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本着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和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试图探索适应当今总部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办公模式。

总部园区中办公产品的“独立”特征是企业选择的主要原因,然而低层低密度的规划布局模式势必造成土地利用的低效性。如果能将独立的办公有效聚集,从水平散点布局到立体组合布局,在保证办公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多个独立办公组织在一起,将有效地化解企业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体现独立和共生状态的“集合住宅”是我们的设计方向,“集合”是指将若干个体聚集形成的总体,它强调一种公共性;“住宅”是提供居住和生活的空间,更加强调私密性和独立性。现实中,大多数总部办公所体现出的状态同样是私密独立而不受干扰,所以“集合办公”可以像“集合住宅”一样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公共性与独立性的良好平衡,它的本质是一种“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学,其研究需要同时考虑“个体”及“个体间的联系”。

对于总部园区的企业办公,其个体特征主要体现在独立性和识别性上。具体表现为使用功能上不受其他企业办公影响,有独立的大堂、出入口、交通通道,具有私密性;外观上各具特色,统一中寻求差异,有较强的识别性。将企业办公进行“集合”,“个体间的联系”则得以加强,办公单元在保持其个体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公共平台有效连接,形成横向和竖向的空间扩展,不仅有利于满足企业对空间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流平台,体现出集合办公的适应性和交流性。

独立入户首层平面图

青羊工业总部基地

“大设计”工具2·创新思维

规划与建筑设计并非是一门一成不变的经典学科。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门学科正在不断地适应着新的技术、新的审美和新的使用规则。学科发展到今天,随着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建筑前进的脚步也在加快。在此社会洪流中,如何让自己始终适应日趋加快的速度,走在时代的前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是更应该清晰地意识到,成功是暂时的,唯有让更多的人站在新的高度上继续思考、挑战,才能发展出更先进、更合理的理论和成果。这就更需要我们时刻对自己的成果怀有一种批判的态度,承认成功,同时要怀疑成功。此时此地,我们不禁要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我们已有的成功是否是合理的?在方案形成的这段时间内,是否有一些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对我们的成果有怎样的一种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我们是否有改进的空间?现在更新的他人的成果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对我们是否有提示和借鉴的意义?相比之前,长处或短处何在?只有在这样的一步步的思考与评估过程中,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在之前的成果上继续进步。常有人提倡挑战固有思维,我们挑战的是思维,未等思维固化,便已经受到来自自己的挑战。

基于上述思考,结合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H-3#和G-9#办公楼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研究在保证办公单元“独立”品质的前提下如何营造积极有效的“共生”环境,为独立共生的集合办公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

总部园区的办公设计实践在我国很多大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设计中所追求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原则正在引导和改善着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将使建筑的形式、空间和功能融为一个相辅相成、动态发展的新系统。独立共生的集合办公模式体现出空间组织的高度灵活性与适应性,既改善了传统写字楼的办公组合方式和内在环境品质,又丰富了办公的产品类型,诠释出一种有机动态的办公发展模式,实现了人、环境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单元间的联系:平台中庭走廊模型

不同模块单元在不同方向、高度上的搭配组合示意图

青羊工业总部基地模型

独立入户,垂直交通链接各单元。首层架空、局部退让,形成与城市过渡的灰空间。景观平台,建筑内部形成竖向空间流动

青羊工业总部基地以五层的独栋办公楼为主,少量的十层写字楼用来丰富产品的市场需求。客户找到我们时,园区已基本建成,客户委托我们设计这个园区最重要的两个转角项目。H-3#和G-9#办公楼分别位于地块的西北角和东北角,每栋面积约为15 000m 2 ,建筑高度控制在45m以下。项目要求一个企业办公的面积为25 00m 2 左右较为合理,设 计打破了传统写字楼的平层布局模式,两栋楼分别将六个办公单元立体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独栋属性的集合办公楼,营造了一个独立性共生、模块式组合和生态化情境的办公场所。

独立性共生

设计对传统平层集合办公的组织方式进行改良和发展,以立体化的组合模式,将六个具有独立状态的办公单元融入集合的办公空间中,实现了独立性与共生性的最佳组合模式。

办公单元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办公空间的独立形态和拥有专属的交通系统。建筑首层设置了六个独立的玻璃盒子作为各单元的入口门厅,其余部分架空,通过加强场地内外良好的视觉联系,增强了各单元的入口标识性和可达性。入口门厅都配有独立使用的电梯直接到达各办公单元,入户方式完全体现独立性,使各单元都能均衡地享受独门、独院和独立交通的空间体验,实现独栋办公的存在模式。

各办公单元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通过室外平台、公共走廊和中庭相互联系在一起,空间属性也由私密向公共过渡,最终共享于中庭空间,它既使各部分产生距离感,又维系、统领着整个建筑。各办公单元围绕中庭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交错叠合,向内营造自己专属的景观空间,使各邻里互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向外可共享花园景观,实现各单元对于外部环境的共享性。通过建立内部景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实现单元和单元之间、单元与环境之间的共生性,这是独栋办公无法享有的一种空间状态。

模块式组合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可调整、发展、变化成为时代的特征,静态、局限的设计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灵活应对企业对办公规模多样化的需求和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办公楼采用弹性设计的方法,运用单元模块式布局和组合、标准化的设计与施工,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空间扩展和单元组合的灵活性。

为体现集合办公立体积层的特点,两栋办公楼分别由六个2~4层的模块组成。设计体现了单元间任意组合的灵活性,并且组合后依然保持办公的独立性。六个办公单元可以两两组合成三个单元,三三组合成两个单元,亦可作为一个整体。灵活的组合方式产生多种规模的办公空间,针对企业发展的多元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需要单元组合时,电梯也可相邻组合,满足了单元组合后的交通需求。

由于单元模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多种不确定性,所以立面设计做了两种尝试,H-3#楼追求符合自身结构逻辑特征的建筑外观,立面通过开窗及色彩质感突出各单元体块的不同特点,并运用系统模数化的立面设计方法,使立面各元素统一于模数网格之下,形成具有单元差异性的建筑形象。G-9#楼考虑到未来单元组合的多变性,减弱了各单元的立面差异性,用同种语言追求形象的整体性和秩序感。在整体坚实的体量中穿插玻璃虚体及花园平台,通过实、虚、空的立面表情体现空间状态的过渡。

生态化情境

近年来,自然式办公环境受到大力提倡,将办公与枯燥乏味分离开来,将办公融入绿色生活是所有办公楼、写字楼的追求。对“绿色办公建筑”的追求不只停留在对建筑体量、形式、色彩材质的考虑,而且更强调建筑的内在性能,即从空间构成、通风采光及人的场所感知等方面诠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在本项目中,我们试图结合场所的环境元素,配合园区散发出的宁静自然的气息,使办公建筑成为一个有情境的场所。建筑采用首层架空,通过绿化景观模糊建筑与环境的边界,使外部环境从空间和视觉感受上渗入建筑内部,建筑就像浮在景观之上。中庭把地面到屋顶的空间以及单元间的室外平台和走廊串联在一起,成为建筑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延伸感的留白空间,它将外部的空气与光线充分引入室内,既是单元间的缓冲空间,也是享受宁静、分享天空的场所。传进来的风、时刻变化的光线以及游走的人们,构成中庭多变的表情,帮助员工从紧张的情绪中放松下来。集合办公楼像一棵大树,内外部环境不仅可供人欣赏,更使钢筋混凝土的庞然大物有大树一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不同企业的员工在其中工作生活、栖居交流,营造一种“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理想场所。

“大设计”工具5·空间营造

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三维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平面设计的时候进行更多的立体方向上的考虑是针对特定的时间和地形的一种设计策略。在这种策略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将平面设计拉伸成为“立体的平面设计”。通过整体综合的考虑,把平面上的东西堆叠起来。

设计注重细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要点,任何一个设计都应在细节上仔细推敲,对不同细节的精准把握是毋庸置疑的。在设计中,我们会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进行无数次的研究和尝试,以期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VwtXFj/FLrrnzTDnKc2FuBF56VrTkpM0fj4mEJm8fce+UDjJDqR/CEvOfl/DkO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