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这个概念,当初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答:20世纪90年代,我在中关村创业,创业期间,我始终有个梦想,即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总部大楼。当然,也是一个遗憾吧,因为一直没能建成。也许是因为个人的经历,我想可不可以为那些从零起步、从小变大的企业创造一个可能,为它们建造一个“大本营”。但是,要注意一点,在中国,当然在全世界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稀缺。这样一来,如果企业去申办一块地,去建楼,那就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企业又有需求,怎么办?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办公空间。
问: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总部大楼是您个人的一个梦想,当时为什么实现?
答:20世纪90年代,我的集团就已经申办了,但是当时的条件不成熟,政府不给批。前后花了4年时间,也没有获得一块“地皮”。后来,我去了欧洲,在游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英国的企业总部大楼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就有了。特别是乔治建筑风格的联排楼,在欧洲比比皆是。这些楼宇中有大量的企业总部大楼,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算是物理形态的启发。
问:从受到启发到思路成熟,这中间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答:这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希望为成长型的、快速发展的企业建立一个属于其自己的、体现自我个性的“领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我们把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归纳为“总部经济形态”。大量的企业总部聚集在一起,上下游公司之间就会形成产业链,有往来和合作,以及商业、贸易、销售、研发的共同交易,从而产生了新的经济形态。过去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上下游企业,如果集中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合力。这样一来,对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经济将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问:原来这个地块还是脏、乱、差的边缘化的村庄,现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答:对,从空间形态上看,原来脏、乱、差的村庄已不复存在。根据统计,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以不到丰台区1%的土地,创造了丰台区1/3的GDP、1/4的税费、1/5的地区财政收入。现在是3000多亿GDP的一个销售额,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对周边地区社会、文化的促进,对政府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问:入驻的企业总部彼此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共享?
答:总部经济形态是城市区域经济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它是一个制高点。大量实体企业的核心部分,比如技术、人才、管理、研发、市场等都设在总部基地,而企业的组织、生产、加工、物流等被安置在相对偏远一些的地方。除了办公之外,总部基地还有辐射作用,其周边辐射的企业也都可以加入进来。当然,我们也会有目的地组建企业总部,比如总部经济国际联盟现在已经“批”下来了。总部经济国际联盟主要是把国际、国内大量高端知识界、经济界、学术界以及政府方面的高端人群集合在一起,共同探索总部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问: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作为第一个建成的总部经济体系,您如何评价这一成果?
答:从实验区的角度看,我是非常满意的。但是,从发展上来说,我们准备启动新的模式。总部基地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模式,比如东北总部基地和江南总部基地有很大的不同,必须结合实际的场地条件。因为处于转型升级期,我们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我们的工作方针是转型升级再突破。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是我们的实验基地,第一个示范。我们将根据行业特点建立一个超大型的总部基地,其中上下游的企业将融为一体。
问: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的模式会有怎样的发展与转变呢?我们又会有哪方面的举措?
答:总部基地控股集团一直执著、认真、系统地研究、探索、实践总部基地、总部经济的模式,我们推出了很多全新的转型升级的模式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模式将有重大突破,总部基地将在全国稳步推进,我们准备推动总部基地控股集团由单一控股转向多元化,在体制和资本层面的结构方面主动求变,以适应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