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风格不只是“样子”

风格是什么?如果只是把风格定义为审美情趣的体现,那就太小觑风格了。风格是文化的最外层,是文化的物态形式与物化形式。风格自身也分为三层:最外层是实用物质层,体现的是文化的物质部分;中层是形式层,体现的是文化中物质与心理结合的部分;最内层是观念层,体现的是文化的心理部分。

风格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变迁又体现了文化的发展。风格、文化和人形成了第二空间的闭环,强烈作用于人的观念和思维,促使人的观念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消费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拓展,从而相互成就,相互塑造。因此,选择风格,也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平衡。

既然这是一种平衡,那么了解自己的现实,了解自己的向往,以及它们之间的差距,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中间的差距,就是风格可以发挥作用的最大空间。

通过对已知现象的整理和加工,可获得更贴近自己想要的风格,由此给自己 带来更理想的环境,产生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给原来的自己注入新鲜元素,从而产生新的活力,进一步靠近自己理想的方向

好了,我们一起出发吧。寻找自己的风格,如果让我只保留一句希望你记住的话,那一定是这句:“你自己”是风格唯一正确的起点。

一、了解自己的现实:空间与生活动线等

达成什么风格,80%由你家中的“硬件”决定。

对于想要达成的风格,明确自身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你要考虑,自己家空间的长宽比和层高是多少,采光怎样,自己习惯的生活动线是什么样的,以及想要拥有哪些功能,最后对比一下这些条件和喜欢的风格是不是有冲突。

就像穿着打扮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外形条件和气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着搭配。如果选择不当或者搭配不当,看起来可能就会有些怪。

对于室内设计风格的搭建来说,空间改变不易,比如大小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各种元素给人视觉层面的放大感),层高、采光也很难改变,那么就可以这样做:统一将不可以改变的东西作为基础,改造可以改变的,比如颜色、造型等,再不断地找寻适合自己家里的家具单品,搭配适合的软装颜色。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出来的家的外观与感觉就叫风格,而不是你在万千已有的“制式”风格中找到一种硬套进自己的家中。

二、了解自己的向往:调整状态,寻找生活的高光点

回溯自己的日常生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越来越乏味,开心的时候越来越少,总觉得自己被生活推着向前走,却又不知道会被推到哪里;既迷茫,又焦虑。想要把日子过得平衡而滋润、丰富而精彩,却完全无从下手。

也许,在某一天,偶尔也会闪现这样的场景:你悠闲地品尝着美食,找到了动人的滋味;或是有了些许时间,去读一本好书;又或者和最爱的人在一起,体验了一次难忘的旅行。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体验过从容自在的感觉了?这种对从容自在的渴望,背后潜藏着对安全感、力量感和掌握自己生活的向往。

这种向往可以更具体一些,你可以将它带入到你自家的空间中来,让空间满足你对理想的家的渴望。那么,首先要弄清塑造空间时以谁为中心,即明确主次:家中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物要为人服务。然后再考虑家中漂亮与否,比如你渴望自己的家能像展览中那些美观的家一样,这就需要动动脑子,把你喜欢的部分转化成适用于你家中的形式来使用。

三、离理想更近一点:打通人和空间的关系和状态

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某个人希望改善自己急躁的性格,向往能让人安静、淡定的空间,那么这种情况,就可以尝试在家中留一个专门的可供冥想沉思的空间,或者在空间装饰时尽可能选用同色系中饱和度较低的色彩,通过不同的材质来体现质感。这些对急躁性格的改善是有明显促进作用的。

这其中的原理是这样的:低饱和度的色彩,在不同材质间的对比不明显,这种观感本身就很静谧,不像高饱和度的色彩,或者明显不同色彩之间的强烈对撞,就会显得很活跃、躁动,让人的情绪也随之激动起来。

不同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而要实现不同的感觉,就要选择适当的空间表达。总之,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便需打通人与空间的关系,帮助自己的家不断靠近向往的样子,离理想更近一点。

赵策明
2022年2月 WJT50nPpK2QrdBO/12IITAYZVZb93vV+xEp0CLyU7YSoSu+Bp5b7wLmgmMMKgU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