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染料转型的早期医药企业

城市需要水源,河流又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方式,最早的城市都建在河流附近。而以前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人力和水力,最早的蒸汽机也需要水,所以工业都在河流附近,城市和工业聚集在莱茵河两岸也是自然的。

最早的生产化学品的公司如汽巴(Ciba)公司、嘉基(Geigy)公司、山德士(Sandoz)公司、拜耳(Bayer)公司、赫奇斯特(Hoechst)公司、罗氏(Roache)公司等,都建在莱茵河两岸。早期制药工业也从这些企业发展而来。

《博里纳日的焦炭工厂》( Coke Factory in the Borinage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 1890)作于1879年

图片来源: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collection/d0370V1962

1886年,德国一位患有肠虫的病人到药房取药。保罗·赫普(Paul Hepp)和阿诺德·卡恩(Arnold Cahn)给了他“萘”(naphthalene)这一化学品,据他们检测对肠虫有一定功效。结果病人的病情没有好转,但是他的发热症状消失了。两人以为发现了一个退热药时,却又发现这个白色的“萘”没有任何气味,而真正的萘其实是有种特殊气味的。于是他们找到了赫普兄弟工作的“卡勒公司”(Kalle and Co.)的化学家,这才发现,他们错把乙酰苯胺(acetanilide)这种染料工业的副产品,标记成了萘。

卡勒公司也是做染料和涂料产品的,于1863年由威廉·卡勒(Wilhelm Kalle,1838—1919)创立。该公司随即对乙酰苯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它确实具有退热作用,并且还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于是将其作为一种药物投放市场。

不过,公司隐藏了化学品的真实身份,他们把它包装起来,称之为“退热冰”(Antifebrine)。由医生开出处方,然后病人向卡勒公司订购退热冰。1907年,赫奇斯特公司收购了卡勒公司(该公司又于1995年独立出来)。

卡勒公司冷不丁从染料转向药品,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有机染料行业的注意。德国拜耳公司(Friedrich Bayer and Company)是建于1863年的一家化学品小公司,原来主要生产染料。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拜耳公司转而研究化学制药,获得了巨大成功。

拜耳公司由弗里德里希·拜耳(Friedrich Bayer,1825—1880)和约翰·弗里德里希·韦斯科特(Johann Friedrich Weskott,1821—1876)两位合伙人成立,前者是销售员,后者是技术员。公司在1880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1886年的拜耳公司遇到一个问题,公司生产染料时,有一种副产物对氨基苯酚(para-aminophenol),已经积累了50吨,需要花一笔钱,让人来处理掉。刚刚入职两年的研究主管卡尔·杜伊斯伯格(Carl Duisberg,1861—1935,曾经在贝耶尔实验室学习过)希望找个办法,变废为宝。杜伊斯伯格研究过退热冰,他推测,二者化学结构相似,那么对氨基苯酚及相应衍生物是否也有相应的药效?

他和同时应聘进公司的奥斯卡·欣斯贝格(Oskar Hinsberg,1857—1939)一起,为有毒的羟基(OH)加上乙基,又在对位的氨原子上增加一个乙酰基,就得到了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退热药——乙酰苯乙啶(acetophenetidine)。考虑到退热冰已经是当时退热药中最成功的品牌,他们将其称为非那西丁(Phenacetin)进行了市场推广,获得巨大成功。

亲自招聘杜伊斯伯格进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卡尔·伦普夫(Carl Rumpff,1839—1889,前老板拜耳的女婿)把外甥女介绍给了杜伊斯伯格,把他当作公司的接班人培养。拜耳公司成立了制药部门,杜伊斯伯格成为负责人。他为新部门签发文件,其中写道:

全力借助化学、药学、生理学和医学文献提供的所有知识,发现制备已有药物、特别是业已获得专利的已有药物的新方法,还要发现全新的以及已有药物的新的、技术上可资应用的生理学性质,这样,我们这个原来生产染料的企业,就能够将各竞争对手的专长吸收过来、发挥到市场上去,形成新的药物制备过程。

就这样,制药工业的新时代开始了。作为企业家的杜伊斯伯格才是最早的“化药治疗”提倡者。

只不过,非那西丁早在1878年就被合成,所以无法申请专利。后来,拜耳公司又发现了海洛因(二乙酰吗啡)、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也都是这个原因,无法在欧洲申请专利。不过,拜耳公司申报阿司匹林的制备工艺专利,最终得到了英国和美国授权,虽然后来英国又宣布其无效。

拜耳公司依靠其优质的生产工艺和强大的营销能力,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一个药品巨头。特别是海洛因,因为当时肺结核与伤寒是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拜耳公司宣称海洛因镇咳效果是可待因(codeine)的10倍,而毒性仅是其十分之一。海洛因于1898年被推向市场后立刻成为热宠,次年就出口23个国家。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拜耳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美国没收了拜耳公司所有药物的商标权。阿司匹林的生产原料之一苯酚(还可以应用于塑料、火药等工业)的主要供应商英国还对德国进行封锁,拜耳公司不得不利用德国间谍从美国以生产消毒剂名义进口原料。美国参战后,这一来源也被切断。

虽然拜耳公司于1913年就因为医学界的批评而不再生产海洛因,但阿司匹林已经可以填补其利润缺口。“一战”后,拜耳公司在制药业的地位仍难以动摇。 m/bXb5Xlpr9Ls8aWUEjX5TrCwyJR9/iVRo0L4AvEZ+dHPeYLss0MO7/0zyuchA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