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薙发令

福临

这三道“薙发令”,是由多尔衮和清世祖福临发布的。清兵入关前后,多尔衮是握有实权的人,天下底定,大抵皆是他的功劳。世祖福临,年号顺治,在位共十八年(1644—1661),是清人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

福临像

背景

这三道有关薙发的诏令,前后显然相当不一致,个中原因,自然是清初统治者深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处心积虑所作的安排。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自孔子称赞“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之后,衣冠服饰便成为泾渭分明的夷夏之别。因此历代异族入主中原,都不敢在衣冠服饰上有强迫变更之举,一旦有之,必招致强烈的反抗。如元朝之尽变华夏衣冠,便成为明初群雄据以号召中原人民的借口。如宋濂的《喻中原檄》:“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徐达的《平胡表》:“崇编发而章服是遗,紊族姓而彝伦攸。”都是令清人引以为惧的。因此,在他们并吞中原的野心尚未完成之前,绝不肯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取祸害。清人初入关时,也曾下过薙发令,但立刻引起强烈的反抗。为了不功亏一篑,于是立即改弦易辙,颁布了“照旧束发,悉听其便”的谕文。

但是,扬州沦陷、清廷在中原势力已经巩固之后,狰狞的面貌立刻显露无遗。顺治二年(1645)一连颁下的两道上谕,正说明了他们的用心。当时盛传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俗谚,便是薙发令雷厉风行的写照。

影响

这项措施,当然招致了一连串的反抗,如归庄纠合昆山县民击杀县令阎茂才,就是由反对薙发令而激起的。薙发令初下,归顺清廷的士子,也纷纷表示反对的意见,但是这许多冒死请命的士人,如陈名夏,都被扣上了“蛊惑绅士,包藏祸心”的罪名。不但身死族夷,而且酿成了一场株连甚广的冤狱。连孔子后裔孔文骠为“衍圣公”孔允植说情,认为孔家衣冠,自孔子以来二千多年,都一仍旧制,未之或改,建议朝廷“重儒尊道”,让孔家“奉先世衣冠”,也被顺治帝以“姑念圣裔,可予免死”革职参办,可见推行的决心。想要规避薙发令,在当时只有一个消极的办法,那就是出家当道士或和尚,明末遗民如魏天民、方以智、吕留良之所以出家,即是如此。

从此,脑后拖着一道“猪尾巴”就成了中国人的表征,备受西洋人揶揄和嘲讽。一直到宣统年间,诏令解除薙发规定后,束缚了中国人二百六十多年的辫子,才逐渐消失。

原文

予前因分别顺降之民,故以薙发分顺逆;今闻甚拂民愿,是反乎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 。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听其便。(顺治元年多尔衮谕)

江南之定,皆王与诸将同心报国所致,各处文武军民,自应尽令薙发,倘有不从,军法从事 !(顺治二年上谕)

向来薙发之制,所以不即划一,听令自便,盖欲天下大定,始行此制。今者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自今以后,京师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后,亦限旬日,尽令薙发 。遵依者,为吾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若惜爱规避,巧言争辩,决不宽恕!(顺治二年上谕)

《东华录》

译文

我之前以薙发与否作为人民归顺或叛逆的根据,最近听说薙发令很违反人民的本愿,这种情形,跟我欲以文德教化来安定人民的初衷相反。从现在开始,普天下的臣子、百姓,都可以依照明朝旧制留头发,一切听其自便。[顺治元年(1644)(多尔衮)谕]

江南底定,都是你(多铎)和诸位将领同心协力、报效国家的功劳。各地方的文武百官、军队人民,都应该命令他们一律薙发,若不遵命,以军法严办![顺治二年(1645)上谕]

以前有关薙发的制度,之所以不立刻划一规定,而听任人民自便,实在是希望等到天下完全平定之后,才极力推行。现在天下已是一家了,皇帝就像父亲一样,父亲和子弟都是一体的,怎能容许有违异的情况出现?从现在开始,京城内外各地,限令十天;直隶和其他各省,在接获礼部公文后,也限令十天,一律严行薙发。肯遵从的,才是我大清的子民;一旦有所迟疑,将视同抗命的匪寇。假如有爱惜头发,蓄意逃避命令,而且巧言狡辩的人,绝对不加饶恕![顺治二年(1645)上谕]

(林保淳/编写整理) 1N/D0igPwUjHN9mnkBvn4UYpaJBiIzfdc4dcTFCIDs1Ng8bfQmMNLyjO7hKy/M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