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进本草纲目疏

李建元

李建元,明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的儿子,曾代父呈献《本草纲目》和遗表,其余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为明代有名的医学家。二十四岁时,跟从父亲李言闻习医,勤读古医书。后来发现古代《本草》书有许多问题,乃进行修改。曾到许多地方采集、观察药草,做实地验证。先后花费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参阅八百多家书籍,稿本经过三次修改,才完成《本草纲目》一书。此书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医书,曾被翻译成数国文字。他另外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

背景

《本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书,大约编成于汉代,原作者姓名已失传;因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后人便把此书的著作归于他的名下,所以又称《神农本草经》。书名《本草》,乃因中药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的药物,其中以植物类的药物占多数,故以《本草》为名,寓有以草类药物主治疾病的意思。这部书在六朝以后,流传得非常广泛,唐、宋时,多次经由政府诏令纂修,增补了许多新的药物。明代的李时珍,更以一己之力,修改、补充古代的《本草》书,编撰《本草纲目》一书,完成集《本草》学大成的工作。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从小就受到医学的熏陶。不过他早年仍致力于科举,虽然十四岁就考中秀才,但考举人却遭到三次失败。后来因见父亲医治病人和受自己患病几乎丧命的影响,便在二十四岁时,立志改行学医。他在研读古代医书时,发现书上有不少错误,同时由于医学的进步,新的药物不断增加,遂激起他修补医书的念头。

从三十五岁起,到六十一岁,李时珍花费了将近三十年的心血,一方面到各地调查药物,一方面博览八百多种各家医书,艰辛地完成了五十二卷的《本草纲目》,全书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包括三百七十四种新药),收集一万一千九十六种药方,并绘制三卷图谱(有一千一百一十一幅插图),足见其规模宏伟。

《本草纲目》著成后,未能立即刊行。直到李时珍死后三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才由他的儿子李建元献给朝廷,却被搁置一旁;后来经由南京书商胡承龙帮助,才使此书刊行传世。

影响

《本草纲目》一书分成十六部,六十类,大致按照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标准排列,方法十分科学。此书矫正了一些不合理的传说,也保存和介绍了许多前人的药方、医理,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四百余年来,习医者莫不人手一部。1606年,此书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卜·弥根将其译成拉丁文;后来又有韩、法、德、英、俄等译本,足见此书之受世人注重,价值的确不凡。

原文

湖广黄州府儒学增广生员李建元谨奏,为遵奉明例访书,进献《本草》以备采择事:

臣伏读礼部仪制司勘合一款:“恭请圣明敕儒臣开书局,纂修正史,移文中外,凡名家著述,有关国家典章,及纪君臣事迹,他如天文、乐律、医术、方技诸书,但成一家名言,可以垂于方来者,即访求解送,以备采入艺文志。如已刻行者,即刷印一部送部,或其家自欲进献者听,奉此。”

臣故父李时珍,原任楚府奉祠,奉敕进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知县。生平笃学,刻意纂修,曾著《本草》一部。甫及刻成,忽值数尽。撰有遗表,令臣代献。臣切思之:父有遗命而子不遵,何以承先志?父有遗书而子不献,何以应朝命?矧今修史之时,又值取书之会,臣不揣谫陋,不避斧钺,谨述故父遗表。

臣父时珍,幼多羸疾,长成钝椎,耽嗜典籍,若啖蔗饴。考古证今,奋发编摩,苦志辨疑订误,留心纂述诸书。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注解群氏,谬误亦多。行年三十,力肆校雠,历岁七旬,功始成就,野人炙背食芹,尚欲献之天子,微臣采珠聚宝,敢不上之明君

昔炎黄辩百谷,尝百草,而分别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而剖析经络之本标;遂有《神农本草》三卷,艺文录为医家一经 。及汉末,而李当之始加校修 。至梁末,而陶弘景益以注释,古药三百六十五种,以应重卦 。唐太宗命司空李勣重修 。长史苏恭表请修定,增药一百一十四种 。宋太祖命医官刘翰详校 。宋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种 。召医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众《本草》五百种 。自是人皆指为全书,医则目为奥典。

夷考其间,瑕疵不少。有当析而混者,如威蕤、女萎,二物而并入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如南星、虎掌,一物而分为二种。生姜、薯蓣,菜也,而列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八谷,生民之天也,不能明辨其种类;三菘,日用之蔬也,罔克的别其名称。黑豆、赤菽,大小同条;消石、芒硝,水火混注。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此寇氏《衍义》之舛谬 。谓黄精即钩吻、旋花即山姜,乃陶氏《别录》之差讹。酸浆、苦胆,草菜重出,掌氏之不审;天花、栝楼,两处图形,苏氏之欠明。五倍子,构虫窠也,而认为木实;大蘋草,田字草也,而指为浮萍。似兹之类,不可枚陈,略摘一二,以见错误。

若不类分品列,何以印定群疑?臣不揣猥愚,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柰、土茯苓、番木鳖、金枯、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秋虫之类,并今方所用,而古本则无。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皆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载。今增新药凡三百七十四种,类析旧本,分为一十六部。虽非集成,实以粗备。有数名或散见各部,总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我太祖高皇帝首设医院,重设医学,沛仁心仁术于九有之中 。世宗肃皇帝即刻《医方选要》,又刻《卫生易简》,蔼仁政仁声于率土之远。伏愿皇帝陛下,体道守成,遵祖继志,当离明之正位,司考文之大权,留情民瘼,再修司命之书。特诏良臣,著成昭代之典,治身以治天下;书当与日月争光,寿国以寿万民。臣不与草木同朽,臣不胜冀望屏营之全。臣建元为此一得之愚,上干九重之览;或准行礼部转发史馆采择,或行医院重修。父子衔恩,存殁均戴。臣无任胆天仰圣之至。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日进呈。十八日奉圣旨:“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

《本草纲目》

译文

湖广黄州府儒学增广生员李建元为遵奉朝廷访求书籍的命令,进呈《本草》供给选择,恭敬地呈奏:

我敬读礼部仪制司制定的律文:“皇上下诏,命儒臣开办书局,纂写编修正史,将公文发布于朝廷内外,凡是著名学者的书籍,与国家典章制度相关,以及记述君臣的事迹,和其他如天文、乐律、医术、方技等方面的书,只要成一家之言,可以流传于未来的,立刻寻访搜求,呈进朝廷,供给收录于艺文志中。如果已经刻板印行,立刻呈送一部到礼部,如果愿意亲自呈送的,随他的意思,奉此。”

先父李时珍,原来担任楚王府的奉祠正,奉诏进封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生平专心求学,有意著作,曾撰成《本草》一书。即将印行,忽然逝世。留有遗表,命我代为呈献。我再三思考:父亲的遗命为人子的不遵行,怎能算是继承父亲的志愿?父亲留有遗书,为人子的不呈献,怎能算是响应朝廷的诏命?何况现在正是纂修史书的时候,又遇到朝廷访求书籍的机会,我不曾考量自己的粗浅鄙陋,不怕刀斧的杀戮,恭敬地呈述先父的遗表。

我的父亲李时珍自幼身体瘦弱多病,长大后反应迟缓鲁钝,却沉迷于书本,好像吃蔗糖一般。考察古书,印证今事,努力编纂书籍,刻苦从事辨正疑问、订正错误,用心撰写了许多书籍。谨思《本草》这部书,关系十分重大,各家的注解错误也多。三十岁时,全力校正错误,直到七十岁,才全部完成。乡下人暴晒阳光、食用芹菜,还想献给皇帝;臣子采集珠玉,怎敢不献给圣明的君主呢?

从前神农氏分别谷物,尝食药草,而分别它们气味的好坏;黄帝以岐伯为师,尊崇伯高,因而明白经穴脉络的始末;遂有三卷的《神农本草经》,艺文志著录为医家的书籍。到了汉朝末年,李当之才加以校正修订。到了梁朝,陶弘景又加以注释,增加药物三百六十五种,以符合重卦的数目。唐太宗命司空李勣重新修订。长史苏恭也上表请求修订,增加药物一百一十四种。宋太祖命令医官刘翰详细校订。宋仁宗又下诏改正注释,增加药物一百种。医官唐慎微受诏合取图、书,编成《证类本草》,根据各种《本草》书,修订增补五百种。从此以后,人人都认为是完整的《本草》书,医生则视为深奥的宝典。

考察各书,发现有很多缺点。有应该分开却混为一种的,如葳蕤、女萎,本是两种药材,却合并成一种;有应该合并却分开的,如南星、虎掌,本是一种药物,却分成两种。生姜、薯是菜类,却列入草部;槟榔、龙眼是果类,却列入木部。八谷是百姓所食用的,不能明白分别它们的种类;三菘是日常食用的蔬菜,不能确实分别它们的名称。黑豆、赤菽的大小形状不同,却合在一条;消石、芒硝凉热性质不一,却混淆注释。将兰花当作兰草、卷丹当作百合,这是寇宗奭《本草衍义》的错误。认为黄精就是钩吻、旋花就是山姜,这是陶弘景《名医别录》的错误。酸浆、苦胆,重见于草部、菜部,这是掌禹锡不够仔细;天花、栝楼,重复出现图形,这是苏颂不够详明。五倍子是虫造的窠巢,却认为是树木的果实;大蘋草就是田字草,却错指为浮萍。像这一类的缺失,多得不能一一陈述,只指出几条,以显示前人的错误。

假如不区分品类,怎能证明众人的疑问?我不考量自己的卑贱愚昧,超过本分地从事删改叙述,一方面删改重复的,一方面补充遗漏的。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柰、土茯苓、番木鳖、金枯、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秋虫等等,就是现在所用的药方,古代的书中却没有。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等等,都是土产糟粕,民间史书却不记载。现在增加新的药物共三百七十四种,根据旧书,分成十六部。虽然不是集大成,规模已经大略具备。有好几种名称或分散在各部的,标示它的正名为总纲,其余的附注为子目。首先标出正名,其次汇集注解、辨明疑问、订正错误,详细说明出产的地点和形状;其次叙述气味、主治、附方,显明本性与功用。上至上古的典籍,下至民间的小说,凡是相关的,无不收录,虽然称为医书,实际上包括了物种的原理。

我朝太祖高皇帝首先设立医院,又设置医学,在全国扩大仁心仁术。世宗肃皇帝已刻《医方选要》,又刻《卫生易简》,于边境四周扩充仁政仁声。谨愿皇上体会正道而保守已成的事业,遵循祖先的志业,端居明德的帝位,主持稽查文艺的大权,留心民间的困苦,再次纂修有关人命的医书。特地诏命贤良的大臣,撰著清明时代的经典,治疗身体,也治理国家。此书应该可以与日月争夺光彩,延长国祚,也延长百姓的生命。我能够不和草木一同腐朽,实在不敢奢望而感到无限恐惧。我李建元为了这点不够完美的意见,烦扰皇上阅读;或准予送交礼部,转给史馆选择,或交给医院,重新修订。父子同怀恩德,不论生者死者,都会感恩。我非常感谢皇上的恩德。

万历二十四年(1596)十一月进呈。十八日接到圣旨批示:“书本留供阅览,并通知礼部,钦此。”

(蒋秋华/编写整理) rkqdUiGP49KSJnWlSvtwMxl0yNlpdYSuba4VAsf0m/lXXvbFfw+e5UJAgYptR3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