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迟来的怀念
——忆任飞(周雁)女士

今天上午在博客贴出“二里头群英谱”,用了《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一书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策划和责编任飞女士的回忆。念头竟挥之不去,觉得一定要为走了五年多的她写点什么。

笔名任飞(显然取“天高任鸟飞”之意)的,就是周雁,一只已飞向天堂的雁。大家知道郑州的《寻根》杂志吧,那是在她手里创刊的,前八年的编辑部主任就是她。

看了生平才知道她与自己同龄,但在四十岁出头的 2004 年即因胃癌而很快辞世,想起来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周雁的过早离去,对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是太大的震动。这震动也许不光引发情感上的哀伤与思念,还会有理性上的沉思吧。” (叶舒宪:《周雁与〈寻根〉》,《忆周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还是谈谈我与周雁的一面之交吧。

《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正在编的时候,我刚进所不久,编者之一的张立东是我的同事和邻居。他们想向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长饭岛武次教授约篇笔谈,正巧饭岛先生是我博士期间赴日研修的指导教官,于是张立东找到了我。我帮着拟定了提问的内容,饭岛先生笔谈的日文稿也是我翻译成中文的。因此我与这本书有一定的因缘。与周雁见面时她还因书中没能注明而表示歉意。这是后话了。

书刚出不久,我在郑州的会上见到了周雁。印象中我们只见过这一面。以前彼此都知道对方,所以一见如故。看回忆文章中评价她“为人热情、坦诚、聪慧、亲切、干练、谦逊和超人的亲和力”,都不为过。

刚见面我就直言对这本书的欣赏,她很感激我作为圈内学者对她这般付出的知遇。于是她约我写篇书评,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的确有感而发。这就是《走近一群人,留住一段史》。做编辑、记者的妻子是第一读者,认为这是我头一篇放得开、显现思想和文笔的作品。按妻子的话,我们的“专业训练”往往有摧残才情的功能,而这样的文章只有带情而写,才能写得出来。书评先后刊于《河南日报》和《中国文物报》。

在那仅有的一次谈话中,我还直言了对书名的看法:“手铲释天书”,太大了,放在类似的哪本书上都合适!周雁说出了自己的“野心”:这仅仅是第一本,她还想再接着编“商文化”和“周文化”笔谈,既编“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还可以接着编中年学者的访谈,而“手铲释天书”是个总的书名。——好大的气魄!一时为之折服。话题一转,她开始进入“业务公关”的状态。她的合作伙伴张立东已出国,下面她正想找学者一起编《与商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和《与周文化探索者的对话》。知道我在大学当过教师,博士论文选题又较宽,加之特能理解她编这类书的意义,于是便极力鼓动我参与她这个庞大的采访和出版计划。

这要花多少精力啊!但的确值得一做。终于,我被说动了。回京一段时间后,我就先给她发去了这两本“对话”拟采访学者的名单。找了一下,在数年中多次“死机”的情况下,这份文件居然还在电脑里:

2002-02-20

《与商文化探索者的对话》:

邹 衡 李学勤 赵芝荃 殷玮璋 李伯谦

李 民 杨育彬 郑 光 李先登 陈 旭

郑振香 杨锡璋 刘一曼 陈志达 杨宝成

乌 恩 徐广德 仇士华 王宇信 杨升南

陈贤一 彭适凡 刘诗中 田广金 赵殿增

曹定云 杜廼松 刘士莪 徐 基 胡秉华

石璋如 杜正胜 艾 兰 吉德炜 饭岛武次

《与周文化探索者的对话》:

邹 衡 李学勤 殷玮璋 张长寿 胡谦盈

俞伟超 叶小燕 周永珍 曹淑琴 王世民

徐锡台 卢连成 张学海 石永士 韩 伟

陈全方 黄景略 郭德维 谭维四 叶学明

吴振禄 刘彬徽 王学理 何介钧 马世之

曹桂岑 高至喜 刘和惠 陈振裕 林 沄

陶正刚 梁星彭 肖梦龙 杜正胜 许倬云

林巳奈夫 饭岛武次

这当然是一个挂一漏万的名单,仅仅是我自己当时的考虑。她接到邮件很高兴,积极准备着手采编。名单上画线的,是已仙逝的先生。没想到周雁比他们走得还早。这里仅以此寄托对她的哀思!

2003 年她调往杭州出版社时,还来信告诉我,希望今后能保持联系。数月后发现患病,不足一年就离世了。

《寻根》编辑部的讣闻说,“她透支了太多生命”。周雁太累了,让她好好休息吧……

2009 年 11 月 20 日 K83/CVtnkPKNmHwg5OzXy8fU3tHILTLPDOfyz8GJiSqG5SgqIPkm0vx5L8iX3F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