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历史的侦探,发掘文明的真相

各位喜马拉雅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考古人许宏,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

1999年,我正式成为二里头遗址第三任考古队队长,一干就是二十年。在此之前,我曾参加过洛阳偃师商城的发掘,早年还参加过龙山时代山东丁公遗址的发掘,与同事一起发现了著名的丁公陶文,但最能标志我考古生涯的还是二里头。二十年间,我和队友在二里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井字形大道、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可以说是最早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此外还有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等珍品。

2019年,在结束二里头队长工作后,我有机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圆我年少时的“作家梦”,那就是在书本上继续做公众考古,做最接地气同时又不失准确的考古科普与思辨。我研究的领域大部分是关于“早期中国”的,比如最早的中国,也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组织,它最早出现在哪里,形成于何时,二里头到底姓“夏”还是姓“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萦绕在中国人心头的大问题,我们想尽力解开这些谜团,这也是中国考古学从诞生之初就怀有的特殊使命。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挖下了中国考古学的第一铲,发现了著名的仰韶遗址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年代上限距今约七千年,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源头之一,可以说,安特生的这一铲,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之门,也开启了国人对早期文明的探索之路。

早期城市、早期文明、早期国家在历史文献中难以寻迹,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正弥补了这些渺茫未知的上古遗史。这种“求证上古史”的诉求,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背景,“证经补史”的传统推着我们去发掘那些遗址,追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踏墟寻城,寻尧都、访夏都、辨殷墟。因为有了考古学,才使得国人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更加深刻。

虽然很多问题至今仍扑朔迷离,但考古学已经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全新的认知。众多遗址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区域文明如何交流影响,由“多元”走向“一体”,如何从“满天星斗”进而“月明星稀”,最终走向“皓月凌空”,二里头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成为“最早的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这片土地又是如何在大约三千七百年前,形成以中原为中心、向四周不断辐射的格局,而这些都是我们在文献中难以发现的历史。

考古学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物质遗存来探究逝去的人类历史的全部。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很难了解,为什么那些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很难明白,为什么青铜技术的发明会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也不会知道,生活在三千多年前的二里头人,原来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喜欢吃烧烤,喜欢喝酒……对于很多人来说,考古学看起来好像是神秘的、是属于象牙塔里的“无用之学”,但它解决的正是人们的好奇心问题。好奇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而考古学这门文科中的理工科,就是用来帮助我们回答诸如“我们从哪里来?”“中国从哪里来?”这样的终极问题。可以说,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离了解真实的历史,了解自己的祖先,远了不止一步。

作为在田野一线摸爬滚打了四十年的考古老兵,在这门课中,我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大家解答“何为考古”“为何考古”以及“如何考古”的问题,包括如何勘探发现遗址,如何使用洛阳铲辨土、识土等考古人的绝活儿,也会为大家梳理全球文明发展的主要脉络;同时也会讲述我们一代代考古人寻找早期城市、寻找“夏王朝”、寻找早期中国的故事,讲述良渚、龙山、陶寺、石峁、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大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始末。作为亲历者,我还会梳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两大项目的方方面面,分享我在二里头的考古经历,还有我所知道的考古学史上那些人和事……

相信通过这门课程,你能站在物质遗存的视角,俯瞰我们所处的全球世界,把握一万年来人类文明的重大节点,掌握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化逻辑,从中获得大历史的视野。

与此同时,通过感受考古学的发现之美与思辨之美,也就是我经常说的发现与推理,你将成为历史迷局中的福尔摩斯,像侦探一样,一层一层地去解码中国文明的基因,追溯它的源流。那些历史上的物质遗存,就是你了解历史的“案发现场”。就算古人留给我们的只有一抹灰的痕迹、一堵城墙的夯土,但通过考古学,我们也能抽丝剥茧,从这些痕迹中推理“想象”出它曾经是一座宫殿、一座城市。

更重要的是,你将学会如何在有一分材料的基础上先说一分话,进而培养严谨的思辨能力甚至想象力,并泰然自若地面对不同的争议和讨论。四十年考古生涯让我深感在考古学面前,我既是一名“老兵”,也始终是一名“新生”,考古学解答了我们许多的历史困惑,但也留下了更多的谜团,待人破解。我想这就是考古学真正的魅力所在,让人能够不断地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推理,在拨开历史迷雾的征程中再进一步。

做历史的侦探,发掘文明的真相,希望大家能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在有趣的考古学中,重新发现中国。

2021年11月
本文系喜马拉雅《宏观考古》通识课发刊词 8hfLos72Dv2J+eDJ7vwYrO23NwhQrwdoLMkHclbrlMT+Fzek59Jj2fXob1rc05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