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独特的发现
——读李天岑小说

写小说这碗饭难吃,难在不能有章法,不像窑里的砖,一个模子脱的,连模子都得一个样。文学作品不行,不能重复,不能雷同,连似曾相识也不中。有人写了一百篇作品,读者可能全没有印象,只知道你常写东西。有人写了一篇作品,读者可能像数家珍一样永远记着你写了什么。李天岑写的小说不多,却篇篇有他自己的独特发现,都是在别处没看过的“这一个”。我知道李天岑十几年了,忘不了他,是因为读了他的小说《笑》。

当时,文学界流行“伤痕文学”,写荒唐年代发生的事如何残酷,写人民如何悲惨,千篇万篇涌到读者面前,多了就令人感情麻木了。就在这时,天岑发表了小说《笑》,一反字字血、声声泪的流行写法,从更深层次揭示了“伤痕文学”要揭露的那个年代的社会问题。一个记者下乡搞录音采访,大队干部奉命编造了一大串丰功伟绩,为了证明是真好不是假好,好得莺歌燕舞,需要配上又甜又脆、婉转动听的欢乐笑声。大队派了一群姑娘去完成这个神圣而又容易的光荣任务,给了丰厚的物质鼓励,记高工分,还让吃白馍,黑大叔又做出丑态百出的滑稽相,想博得姑娘们银铃般清脆的欢笑。可惜姑娘们只会假笑嘲笑傻笑,重赏之下也不会真笑甜笑了。读了这篇题名为《笑》的小说,我真想大哭一场,还有什么迫害比使人民不会笑更残酷更伤情?《笑》震撼了我,我就打听李天岑是何许人,这才认识了他。

隔了许久,又读到他的《苇塘边,有那么一条狗》,构思更妙,通过一条根本没有的花狗,活灵活现了小镇上伪人性的流行,讽贬了世态的炎凉,打中了一个时代民风的要害,听到了作者对真诚的大声呼唤,激起了广大读者良心的波涛。文艺界的朋友议论到他时,都说照此发展下去,他会成大气候。可惜,他越写越少了,虽少,但还都是精品。

读天岑的小说,能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他了解人民群众的苦与乐、爱与恨,他不是在一旁体验生活,他自己就是生活中的一员,对生活有很深很广的积累,并有深刻的认识,因而,他创作时对生活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才使他每次都有独特的发现,不仅不相似他人的情节,更可贵的是不同于他人的感觉,是真正的创作。

后来,不常见他的作品了,连人也少见了,十年才见过一两次,大家为他写得少而惋惜。他说,工作第一,创作只是业余爱好,有感了有空了写一点。这样也好,专门写作的人有感无感都得写,强挤难免会有平庸之作。业余写作没有压力,有了真情实感有了独特发现才写,写一篇是一篇,虽然少,但是精品,不靠数量靠质量。一个作家一生能有几篇给人留下印象的就不错了。

天岑用自己的创作证明了业余也能写出好作品,这也是今后繁荣文学事业的好路。

一九九五年四月 Hm9Rp0Kguds247uywgTAF5++git2pC7sdXpSm65JVIlZ+WZWbJ7YeeELAME5/u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