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隔几年,“二师兄”(猪)的身价便不断上涨,吃货们冒着“三高”的风险,满足口舌的滋润。从古至今,“二师兄”就伴随人类的味蕾不断成长。古人造字的时候,“家”不就是屋檐下有一头猪吗?有猪才算是家,有猪肉吃,才是小康生活啊!小时候,邻居福哥是个屠夫,几乎每天都要宰杀生猪,晚上煮肉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后来看到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专栏作者陈晓卿的一句话,让人深深同情他。他说:“对美食的享受,很大程度上会受相关背景的影响。《东京梦华录》里讲到烧臆子,我就特别想去开封,到了开封之后专门去找,但再也吃不出书里的味道。”是啊,当我们抱怨肉没小时候香的时候,除了食材本身的速生长之外,更多的是,我们肚子里面有了“油水”而淡化了食物的味道。这烧臆子啊,可是开封的一道名菜,一般厨师还做不成呢。
如果仔细看《清明上河图》或耐心阅读《东京梦华录》,您就会发现,这两个开封文化符号中竟然多处出现关于猪的描绘。市井开封,风情万种,这“二师兄”有什么好描述的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不需要猪来点缀风景啊。后来,笔者阅读其他宋代笔记或文献,发现关于猪、关于猪肉竟然有这么多好玩的记载。宋太宗时期,“京畿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豭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直”(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开封市民牟晖的家奴看管猪时丢失了一头,被牟晖起诉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太宗那里,太宗诏令赐给一千文钱作为赔偿猪的价格。身为皇帝可以说是日理万机,连丢失一头猪这种小事都要过问,这就说明“二师兄”地位非同寻常。甚至当时的相国寺也有高僧惠明烹煮猪肉,佛门圣地也未能免俗,时人戏曰“烧朱院”,证明了惠明和尚庖炙的猪肉“尤佳”。可见悄悄从事该行业已经很久,否则不会做出如此味道鲜美的猪肉。
宰相王旦生日,宋真宗一次就赐猪一百头。《清明上河图》中有五头大猪,在街上大摇大摆,旁若无人。这说明民间“二师兄”横行,市井百姓习以为常。王禹偁记载了开封城郊的养猪状况:“北邻有闲园,瓦砾杂荆杞。未尝动耕牛,但见牧群豕。”那时候都是散养,没有添加饲料。
宋代不但民间养猪多,宫廷也养猪,其目的除了祭祀之外,还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功能——辟邪:“神宗皇帝一日行后苑,见牧豭豘者,问何所用。牧者对曰:‘自祖宗以来,长令畜之,自稚养以至大,则杀之,又养稚者。前朝不敢易,亦不知果安用。’神宗沉思久之,诏付所司,禁中自今不得复畜。数月,卫士忽获妖人,急欲血浇之,禁中卒不能致。神宗方悟太祖远略亦及此。”(参见《宋人轶事汇编》)从宋太祖时期,宫廷就养猪辟邪,原来猪血可以破妖术。宋神宗熙宁年间,宋廷计划大规模改造京师开封,但“鉴苑中牧豚及内作坊之事,卒不敢更”(岳珂《桯史》),因为猪而影响了城市规划,他们害怕动了猪圈而影响宫廷的平安。
张齐贤贵为宰相,对猪肉有着特别的嗜好。史料记载:“张仆射齐贤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参见欧阳修《归田录》)一顿饭能吃几斤猪肉,确实少见。苏轼也爱吃猪肉,并且发明了一道特色菜“东坡肉”。这道菜不但是宋朝名菜,至今仍颇受欢迎。在北宋东京,民间所宰杀生猪都要从南熏门进城,“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数十人驱逐,无有乱行者”。瓠羹店门前“上挂成边猪羊,相间三二十边”。《东京梦华录》苏轼的《猪肉颂》更直言猪肉便宜,老百姓都吃得起:“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宋史·仁宗本纪》记载:“仁宗宫中夜饥,思膳烧羊。”说的是宋仁宗赵祯半夜肚子饿,想吃烧羊肉。羊肉多是宫廷食用,普通百姓只有吃猪肉。猪肉物美价廉,于是便产生了诸多猪肉美食。例如,陆游《蔬食戏书》“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就大大赞美烧烤猪肉,认为其味美不亚于烧羊肉。
北宋京都设在开封,当时街市繁华无比,官商行旅人口稠密,饮食业高度发达。名菜中有一种用炭火烤制的猪胸叉肉,是官场应酬时常点的大菜,它就是今天开封市“烧臆子”的前身,后来因时代变迁而一度失传。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一节中还可以找到当时的记载:“鹅鸭排蒸、荔枝腰子、还元腰子、烧臆子……”
1901年十一月十二日,西狩回京的慈禧和光绪途经开封,一行人在开封停留了三十二天,开封名厨陈永祥主办御膳。慈禧后来行至豫北淇县仍余味未尽,禁不住再次特招陈永祥去办御膳。在淇县,陈永祥一改开封菜肴,精心制作“烧臆子”。他曾按照文献记载摸索烹制北宋名菜“烧臆子”,受到一些达官贵人的称赞。慈禧太后品尝陈永祥做的这道菜后非常满意,倍加欣赏,特意召见他,仔细询问此菜由来。太后知道“烧臆子”是北宋皇家菜肴后,更加高兴,赏了陈永祥许多金银。陈永祥由此获得了“御厨”的称号,名声大振。
陈永祥是开封人,他还有另一道经典名菜——“套四宝”,是在传统名菜“套三环”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后其嫡孙陈景和、陈景旺兄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绝技,使菜肴的色香味形更为完美。“套四宝”便成开封的传统菜肴,堪称“豫菜一绝”。
烧臆子的制法是这样的:需要将猪的胸叉肉切成上宽二十五厘米、下宽三十三厘米、长四十厘米的方块,顺排骨的间隙戳穿数孔,把烤叉从排面插入,在木炭火上先一面烧透,然后用凉水将肉浸泡三十分钟,取出,顺着排骨间隙用竹签扎些小孔,俗称放气,便于入味,再翻过来烤带皮的一面。边烤边用刷子蘸花椒盐水(事先用花椒与盐加开水煮成)刷在排骨上,使其渗透入味。烤四小时左右,至肉的表面呈金黄色、皮脆酥香时离火。陈家烧臆子还要刷上两层香醋,香醋可以使皮变得酥脆。趁热用刀切成大片,装盘上席即成。这时仍可听见烧肉吱吱作响。吃时配以“荷叶夹”和葱段、甜面酱各一碟。成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香味浓厚,爽口不腻。愈嚼愈有味,满口生香,久而不散,实在令人大开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