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偷艺
——转益多师

我也借着朱星南,再说说裴东黎,这个人也是我爹朋友圈的。裴东黎这个人在西安京剧界很有名,档案中记载我爹是1938年在西安通过夏声剧社负责人刘仲秋认识了裴东黎。

先说刘仲秋(1905—1972),徐州市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自幼爱京剧。先师从苏少卿学艺,1931年在南京考入了梅兰芳、余叔岩创办的国剧传习所,拜李洪春为师,专攻老生,擅长唱功。他主演《范仲禹》,运用蒙眬、痴呆的眼神,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1937年,他与同学刘英等赴西安抗战,组建了夏声剧社。招纳京剧爱好者为会员,演出京剧,宣传抗日。1938年又主持创办了夏声剧校,负责内外事务,还担任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他改革旧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初步达到了能演、会编的水平,为京剧培养了一批人才。

我爹也是京剧票友,先认识了刘仲秋,通过刘仲秋,又认识了裴东黎。

裴东黎是“中剧”演员裴冲的弟弟,京剧名票,曾帮助西北战地服务团排演京剧,也被八路军团队的敬业和爱国精神所感染。1938年7月下旬,也去了延安,参加了抗日军政大学文工团(团长苗正心,副团长孔敏)。该团设六个组,文学组长张如松,戏剧组长吕班,曲艺京剧组长裴东黎,音乐组长郑律成,舞美组长欧阳山尊。个个都不是瓤茬。

在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刺激与激励下,戴涯重新外出借钱,老天饿不死瞎眼家雀儿,终于筹借到一笔钱。痴心不改的他眼中又燃起了希望的光芒,打起精神,联合其他团体,以“旅陕剧人”的名义,在西安市举行了第一次公演,演出了《我们的故乡》和宗由创作的独幕剧《军号》,宗由参加演出。大部分群众由“中剧”班底担任。

宗由

链接:宗由是天津人。早年在天津创办鹦鹉剧团,并在新华、上海联华影业公司担任演员。代表作品有《情窦初开》《壮志凌云》《春到人间》等片。抗战时期在西安,与戴涯合作,演出了《我们的故乡》,1938年参加拍摄《气壮山河》。还曾担任过空军神鹰剧团演剧队队长、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五队导演,在重庆的话剧界拥有很高的地位。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转任电影导演,到台湾之后拍摄了《恶梦初醒》等片。

《我们的故乡》由戴涯任导演并饰演大儿子锦文,宗由饰演二儿子仲文,童凤人饰葆珍,丁尼饰父亲王祖章,井淼饰汉奸殷家耕,范大塊饰周士树,刘鑫饰警长,刘兆兴饰游击队员。

《军号》只有两个角色,宗由和戴涯自导自演。

这次的演出也还可以,起码能包住大伙的饭钱了。

戴涯认为只要戏好,还是有观众的,于是和塞克、周伯勋、丁伯骝合写了三幕话剧《歼灭》。

链接:周伯勋,原籍陕西临潼,生于西安。中学时期参与创办红芽社剧团,演出一些铲除军阀、打倒列强的短剧。1928年到上海,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不久加入南国社,1930年转入上海持志大学,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1年,在大道剧社参加《火的跳舞》《街头人》《SOS》《乱钟》等进步戏剧的演出,并参加了影片《玉堂春》的拍摄。其后,相继在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续故都春梦》和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桃李劫》《自由神》《都市风光》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同时,他还负责电通影业公司的总务、剧务、发行、宣传等部门的工作。1936年,他返回西安,担任“西北各界救国会”宣传部副部长。1938年,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剧务科长、演员。

周伯勋

《东望集》

丁伯骝,话剧演员、剧作家。有代表作《乱世忠良》《东望集》《戏剧欣赏法》等。

我爹没登过大舞台、演过大戏,一切从头学起,在团里做道具、装台、搬布景、拉大幕、抬桌子、扛椅子,演个不说话的群众,总之啥都得干,凹着腰撅着腚,鸡蛋番茄䞍怼了!接着,戴涯又联合在西安的一些老演员,以“中剧”人员为班底,以“旅陕剧人”的名义排演了曹禺的《日出》。

演员阵容:凡塞演方达生,李亚男演陈白露,李次玉演王福升,周伯勋演潘月亭,井淼演李石清,范大塊演黄省三,宗由演黑三,丁伯骝演张乔治,孙德芳演顾八奶奶,姜瑢演小东西,童凤人演翠喜,陈丽珠演李太太……

正巧,太原西北影业公司的秦威、欧阳红缨来到西安。

链接:西北影业公司是1935年5月由阎锡山出资在太原创办的,以拍摄新闻片﹑教育短片为主。完成第一部故事片《千秋万岁》后﹐上海一部分电影戏剧工作者宋之的﹑田方﹑蓝马﹑王斌﹑王苹等参加该公司﹐拍摄反映山西煤矿工人斗争生活的影片《无限生涯》。秦威与欧阳红缨都是电影公司演员。抗战爆发后﹐随着太原的失守﹐1938年该影业公司经西安迁到成都,后被阎锡山下令停办。

陕西省党部的大风剧社排演了《黑地狱》,邀请欧阳红缨饰演剧中的金姑娘;“中剧”也参加了这次演出,由井淼演马国材,张东江演青年男主角,李次玉演鸦片烟馆朝鲜老板,宗由演肖汉江,蓝马演小偷,群众角色多是“中剧”的演员。

演完《黑地狱》之后,戴涯又协助正声剧社再次演出了《夜光杯》。

虽然“中剧”救亡演剧队参加了西安这么多的演出,但都是联合或协助性的。而自己的队伍受到西安来来往往其他团体的影响和挖墙脚,一些人离开了“中剧”。

这一年7月,戴涯联合了周伯勋、丁伯骝、李次玉、叶鼎洛等人,以“中剧”救亡演剧队留下来的人为基础,打出了“中国戏剧协会”的大旗,与过去的“中国戏剧学会”仅仅差一个字。在西安夏家什字租了演员李最家一所两进的大院为会址。果然,旗号响亮,号召力就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毕业的张平、安琳、王凤翔、王证、王放明等十人来到西安进行交流,参加了中国戏剧协会。顿时兵强马壮,中国戏剧协会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不久,齐衡也从延安回来;崔超、崔梦湘、崔小萍也离开明天剧社,回到“中剧”。还有不少业余朋友聚拢,一时间“英灵尽来归”,好一派兴旺气象。

戴涯决定大干一场,首次演出的剧目很重要,在陕西省党部的推荐下,开炮戏选中了胡绍轩编剧的《黄花岗》。

“中剧”部分演员合影,前排左一为戴涯,中为王者,右一为韩悠韩。

链接:胡绍轩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坛著名作家,剧作家。1911年生于湖北大冶县,青少年时代即酷爱戏剧艺术。抗战军兴,即展纸挥毫写抗日戏剧参加斗争。后在武汉与友人合作创办“武汉文艺社”;主编《文艺》月刊和《文艺战线》旬刊;同时以其出色的戏剧创作蜚声文坛,《黄花岗》便是其代表作。

《黄花岗》是宣扬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的七十二烈士英勇事迹的戏。既不靠共产党,又离国民党很远,符合戴涯的原则,即所谓超政治,不与任何党派发生关系。陕西省党部在审查剧本时认为“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和国民党前身领导的”,是部好戏,表示愿意支持与帮助。这个戏讲清末革命党在广州发动“三二九”起义,牺牲了许多烈士,后由党人收拾七十二具遗骸,都葬在黄花岗。由于这个戏是新戏,没有服装道具可以使用,演员的头套、服装、道具、布景都需要重新制作,戏中角色多,不但用自己剧团的演员,还请了不少业余的演员客串。

《黄花岗》是大型话剧,周伯勋饰演黄兴,张平饰演林觉民,丁伯骝饰演方觉生,叶鼎洛饰演陈镜波,戴涯饰演两广总督张鸣岐,李亚男饰演总督夫人,范大塊饰演李準,丁尼饰演应伯爵,还有一批“中剧”演员。戴涯任导演,舞美设计为洪正伦。王者任置景和演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烈士”。说白了,就是搬换布景和做群众演员。

在这个时期,我爹不断地“偷艺”。化装用的假胡子,是用黑毛线,用酒精泡松香,就可以粘在脸上;用猪油熬制卸妆油,凡是上台的演员,都要发几张草纸,不是让拉屎撒尿用的,是卸妆时的擦脸纸,这一手都是戴涯教的,他在“中旅”用过的招儿,都传授给我爹了;从装置布景、布景设计、画布景到各种道具,从把旧报纸放在大缸里沤烂做头饰到各种盆盆罐罐,用纸扎花、用泥做小玩意儿,都是跟着洪正伦学的;做各种服装尤其是古装各种袍袖,是买来白布染各种颜色,自己缝制,这是跟赵曼娜学的;清朝官员的各种补子,文官的鹤、锦鸡、孔雀、鹌鹑、麒麟,武官的狮、豹、虎、熊,是学范里和叶鼎洛蘸着颜色一笔笔画上。演员在台上,加上灯光一打,熠熠生辉。还有化妆,是和主要演员学的,打粉底、搽胭脂,描眉画眼,涂口红,样样得会,画得还要漂亮,后来主要演员都要等我爹来化妆。因为《黄花岗》一剧全是新布景、新道具和新服装,都要一一落实到位,制作费少,我爹要精打细算,能不花钱绝不乱花一角钱,该做的做,该借的借,该买的买,都在他小本上记着;自己还要当群众演员,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负责装置就是换布景道具,时间千万不能长,我爹指挥人在几十秒内就能把一幕大戏的景换好,这是他的绝活,因此,戴涯也离不了他。

此外,还要负责去找群众演员、联系场地、讨价还价,再串个角,演个大群众,即一句词几句话什么的,全活儿。开封话“学精喜”的意思是学本事。总之,真学了不少精喜。 kY01E4mYwQ3psVdCcXxsliLg1k7udhs23Ik2sx8Pr+LBJ2o87q4e/zBgWuO2IK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