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戴涯离开中国旅行剧团,回到南京,与曹禺、马彦祥、冷波、洪正伦、周涯夫等大咖,重打鼓另开张,组织了一个话剧职业团体。这个团体与“中旅”不同之处,是个有理想有目标的话剧团体。戴涯经过长期酝酿,邀请时在南京剧专的教授曹禺、教务长马彦祥及唐槐秋、冷波、洪正伦、周涯夫等一批话剧界精英,合作创立了中国戏剧学会。
链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于1935年秋创建于南京,校长余上沅。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戏剧专科学校,直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是中国当时的戏剧最高学府。
校址设在南京市鼓楼东南角的双龙巷,有一座纪念屈原的“屈子祠”,即古妙相庵的所在地内的曾国荃祠堂。该地原为陆军大学所在地,陆大迁走后,就给了国立剧专。余上沅在戏剧界声望很高,被教育部聘为剧专校长。教务长马彦祥,曹禺任教授。
余上沅
马彦祥
当时马彦祥因要出国公干,请戴涯代了三个月的课,欠一份人情,于是答应参加了中国戏剧学会。
中国戏剧学会其实是职业剧团。不叫剧团而称学会,还是因为戴涯的野心,他提出要办中国的戏剧实体,办剧团,建剧场,创刊物,成立戏剧出版社和戏剧学校,形成一个体系,目的是对话剧艺术有所研究,有所开拓,有所建树,推动中国话剧事业继续发展,成为一种巨大的综合性产业。将中国戏剧学会会长头衔让给马彦祥,借他的名气扬名立万。
马彦祥主外,与社会各方打交道,进行公关。副会长戴涯主内,负责剧团管理、艺术质量、导演排戏。创立中国戏剧学会之初,马、戴等人就制定了三条戒律:一、超政治,不带党派色彩;二、学术性,不流于商业化;三、是民营的、自力更生的职业话剧团体,即超越政治、艺术至上、保持独立。
1937年元旦,为给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庆生,中国戏剧学会在南京世界大剧院公演《雷雨》。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话剧盛宴。当时有不少剧团演出了《雷雨》,都是叫好连连。唯独“中剧”的《雷雨》,是原汁原味的《雷雨》。正宗在此,剧作家曹禺亲自登台,出演周朴园,戴涯出演周萍,马彦祥任导演,并出演鲁贵一角儿。演员阵容,号称第一。
广告词中有“三大剧人首次通力合作”吸引眼球,吊足了南京观众的胃口,引起多少粉丝热烈的期待啊!
元旦那天晚上,新街口、管家桥路口的世界大剧院门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是中国戏剧学会第一次亮相,演出曹禺的话剧《雷雨》。
演员阵容:曹禺出演周朴园、戴涯饰演周萍、王英豪饰周冲、马彦祥饰鲁贵、郑逸梅饰繁漪、于真茹饰鲁妈、李红饰四凤、仇良燧饰鲁大海,真是阵容豪华。演员们个个表演出彩,加上剧本又是经典,代表了中国话剧界最高水平。这是中国唯一的一次完全按照曹禺的《雷雨》出版本排演,有序幕和尾声,全部演出时长4个小时。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余音袅袅,绕梁三日。
“中剧”一炮冲天,水平超过了“中旅”。连演十天,引起极大轰动。第二个戏上演了冷波改编和导演的《未婚的母亲》,由赵曼娜主演。赵曼娜原名赵尚英,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知道了,她和著名导演袁牧之,演员陈波儿、周伯勋、唐槐秋等,合拍了进步电影《桃李劫》。她有个亲哥哥,却家喻户晓,谁呢?东北抗联的民族英雄赵尚志!
中旅成员:后排左二洪正伦、左三戴涯、左四王瑕文、右三唐槐秋前排左二吴静、左三赵曼娜、左四唐若青、左五叶露茜、右三舒绣文
1937年4月,“中剧”离开南京,巡演到了戴涯的家乡——江苏省省会镇江,在中山桥畔的国民大戏院,演出了曹禺的《日出》,导演马彦祥,演员威莉饰演陈白露。威莉原名朱莉,早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学院,是中国老牌影星。威莉是其艺名,曾主演《出卖影子的人》《新闺怨》等片。1949年后移居台湾,在台湾曾与“小咪姐”李丽华合作演出电影《盲恋》。仇良燧饰方达生,杨思霁饰潘月亭,戴涯饰李石清,范大塊饰黄省三,马彦祥饰胡四,王廷树饰王福升,朱恶紫饰黑三,方华饰顾八奶奶,郑逸梅饰翠喜,于真茹饰小东西。
尤其戴涯、马彦祥塑造的李石清和胡四,加上杨思霁饰演的潘月亭、威莉饰演的陈白露等典型角色,评价甚高,连续三天,场场爆满,被当地的报纸评论为话剧的春风,吹绿了江南,温暖了人心。
“中剧”掀动的一股话剧热风,越来越热,影响到了浙江,应杭州《东南日报》邀请,剧团移师浙江省会杭州,又是连演十天,从导演到演员,都沉浸在荣誉和自豪的情感之中。喜爱话剧的铁粉们期待着:这股由“中剧”带来的话剧热潮,还将刮往何地呢?
1937年6月,中国戏剧学会在南京举行第二次公演,演出阿英的四幕话剧《群莺乱飞》,仍由马彦祥导演,连演十二场,场场爆满。接着戴涯着手排演曹禺的《原野》。
盛夏南京,热浪袭人。戴涯带人正汗马流水地排曹禺的《原野》,谁也没有想到战争很快光顾首都。勉强演了几场,开始人心惶惶,看戏的观众已经寥寥无几。8月15日,日本飞机两次轰炸南京,城中一片大乱,中国戏剧学会会址后面也遭到敌机轰炸。这时,马彦祥正在上海,参加上海剧协所号召的由电影界组成的抗敌演剧队;曹禺也随南京国立剧专撤退。“中剧”的扛鼎人物都走了。
刚刚兴起的中国戏剧学会和话剧热潮很快就在国运动荡的岁月中偃旗息鼓,冷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