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日本黄檗旧迹寻踪

日本黄檗宗创宗三百多年来,隐元及弟子的思想、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民众,带来思想上的启发与指导,情感上的抚慰与慈悲,其所创立的黄檗文化影响不胜枚举,在日本黄檗宗寺院及日本各地都保留着无数黄檗遗迹,诉说着隐元禅师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奇迹,也见证了中日交往的一段辉煌历史。

万福寺遗迹

山门

万福寺的第一道门称总门,第二道门称山门。山门前面立着一块石碑,刻写着“不许荤酒入山门”。在日本的寺院中,只有黄檗宗寺院才有此类石碑。据说,自从隐元禅师开创并担任黄檗山万福寺住持以来,对出家僧人提出了严格的规范,除了按时诵经、坐禅,还必须严守禅门各项戒律,以此树立黄檗僧人的形象。如今日本的和尚既可娶妻,又可饮酒食肉,但在万福寺内依然严守不饮酒、不邪淫的戒律。石碑旁边就是中国式的庙宇山门,宏伟高大,上下两层,两块由隐元禅师亲手题写的匾额“黄檗山”“万福寺”高悬于门楣。当年的东渡僧人们看到这样的匾额一定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京都万福寺总门,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供稿

総門 京都市万福寺 (福清黄檗文化促進会提供)

木鱼

万福寺的大木鱼是日本全国寺院中独一无二的,乃至成为万福寺标志性的“品牌”。木鱼又作饭梆、鱼板、鱼鼓、鱼梆、鸣鱼,因为具有鱼的形状而得名。木鱼由实木挖空而成,长约三尺,敲击时,发出“邦邦”的声音。古代禅林中,木鱼常挂于浴室,敲击以通知大众入浴。当代一般寺院中,多悬挂在斋堂外,部分悬挂在殿堂旁,用以通知僧人用斋及法事仪程时间等。日本寺院原本并没有木鱼敲击制度,黄檗文化传入日本后,也带去了木鱼制度,成为日本现今寺院的新景观。木鱼也成为黄檗宗普及的象征之一,看寺院里面有没有木鱼,就可以判断这所寺院是否受黄檗宗影响而建。

木雕佛像

在隐元禅师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佛像木雕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隐元禅师把福建泉州的雕塑巧匠范道生邀请到日本,为长崎各寺院雕塑了大量佛像。后到京都万福寺,仅用一年多时间,他就雕塑了十八尊像,包括罗汉、观音、弥勒、韦陀、关帝等像。范道生不仅雕工精巧,而且最能理解和体现佛像的“神韵”,深得禅师喜爱。可惜后来应邀奔赴越南造像,再回日本时在长崎病逝。范道生在日本雕塑佛像虽然只有六年的时间,却通过佛像见证了日本黄檗宗的开创,也开启了日本雕刻佛像历史的新纪元。

黄檗山万福寺鱼梆

魚梛 黄檗山万福寺

黄檗语言文化

黄檗宗寺院使用的唐音,即明代官方汉语语音,成为黄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江户时代日本的唐话学(研究中国话的学问)。当时的文人,特别是日本汉学家,都对黄檗唐音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江户后期的儒学家、古文辞家荻生徂徕(1666—1728),深受黄檗文化的影响,在学术上提出了用汉语语音直接阅读中文典籍的方法等。(林观潮,2013)

黄檗语言文化,又称“唐话学”。明宣德年间(1425—1435),闽商兴起海上贸易,日本长崎成为登陆点和移居地,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唐通事百年家系。明万历年间,长崎唐通事家系达到顶峰,后来出现的福清人有被誉为“闽人才俊”的林楚玉、“纺织大王”的俞惟和、“长崎依哥”的何高材、“东京舶主”的魏之琰等,他们对于明代与日本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为长崎港的接纳和融合,中国江南尤其是福建,在长崎、关西、北九州地区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口,长崎最盛时,7个长崎人中,就有一个是福建人。

同样,带有厚重口音的福建话(沿海的闽中、闽东、闽南方言),流行于长崎的大街小巷。特别是与隐元禅师同时期东渡日本的精英人士,成千上万,形成“隐元现象”。历史经历了三百多年,岁月风雨冲刷了记忆,繁华不再,但语言就像空气一般,在民间、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传说着、延续着。比如:电话、世界、学校、教室、学生等都还原本保留着汉语的字音字义。隐元还是日本中国式素餐(普茶料理)的始祖,而“普茶料理”作为“福清料理”的指代,以外来语形式出现在日语中,这也说明“普茶料理”源于福清。还有餐桌上的食材和制作工艺,依然保留着福清人最朴实的做法和叫法:“他满卵”“仆倒猪肉”“蛏烳炸”“炒夲”等,听起来亲切顺耳,饱含着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雕版文字

日本万福寺的宝藏院,收藏有六万多件黄檗宗铁眼禅师版的雕版木,其中使用的,都是中国的“宋体字”,日本僧俗文人却称这种由明末东渡黄檗僧人传入的字体为“明朝体”。现在流行的日本文字中的汉字就是以这个“明朝体”文字为原型。

黄檗宗寺院

长崎兴福寺、崇福寺、圣福寺、福济寺,都是唐人寺院,是海外华人华侨的精神家园。

兴福寺

兴福寺,是日本最早的黄檗宗唐风寺院,也是开山黄檗宗隐元禅师渡日后最初担任住持的寺院,还因数位杰出的中国高僧曾在此住持而闻名,如“眼镜桥”架设者默子如定禅师、日本近世汉画之祖逸然禅师等,这里曾被誉为“日本的中国”。兴福寺寺内的正殿——大雄宝殿是由默子如定禅师在宽永九年时建造的,由中国的匠人用从中国运来的材料建造而成,柱子和横梁上雕刻了人物、鸟兽、鲜花等图案,是中国南方建筑的代表作,很具中国风,被列为日本的国家重要文化财产。正殿里面的琉璃灯是由中国工匠制作的清朝精致工艺品,如今也是市级重点保护有形文物;其他还有妈祖堂、钟鼓楼、三江会所门、山门、旧唐人居留地大门等,都被列为了重点保护文物,而兴福寺寺院本身也被指定为历史遗迹。

京都黄檗山宝藏院近六万片“铁眼版一切藏经”版木,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供稿

6万枚ほどの鉄眼版『一切蔵経』の版木 京都市黄檗山宝蔵院所蔵 (福清黄檗文化促進会提供)

日本长崎兴福寺,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供稿

興福寺 長崎市 (福清黄檗文化促進会提供)

兴福寺是邀请隐元禅师东渡的主要发起寺院,也是隐元禅师在日本弘法的初登宝地,黄檗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源自长崎兴福寺,长崎兴福寺的故事,就是黄檗文化在日本弘扬传播的见证,就是隐元禅师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立下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加以铭记和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兴福寺的山门借助各国捐献而建起,隐元禅师于匾额上亲题“东明山”三字,人们便以此为兴福寺的寺号。东明山含“祖道久暗矣,必于东方明”之意,壮观而华丽,亦为隐元禅师被公认为兴福寺中兴开山祖师的缘由。

崇福寺

崇福寺距离兴福寺不远,建于1629年,在庙堂大门之上,一前一后分别悬挂的是祖籍福建福清的檀越林翘敬立的“高登彼岸”牌匾和同样祖籍福建福清的魏之琰敬立的“万里安澜”牌匾,向后人诉说早年华侨恭迎妈祖漂洋过海,来到长崎这异国他乡土地的故事和良好祝愿。寺内有一座妈祖堂,供奉的是来自中国的妈祖娘娘。这一尊妈祖也是很古老的,据说当初随着海船到日本,寺院的檀越福建福清人居多,所以被称为福州寺。为了保佑航海安全,供奉妈祖神像在船上陪伴,穿过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北部的狂涛巨浪,抵达陆地的刹那,船民心中的感恩之情无以言表。他们将船上的妈祖供奉下船,虔诚顶礼膜拜,等到船要返回的时候,移民者又希望妈祖神像留下陪伴,继续保佑,那是必然之举。妈祖,化身为家乡的精神象征,她作为母性的形象,又仿佛是移民海外的游子思念家乡母亲的一种情感寄托。所以长崎黄檗宗的寺院里供着妈祖没有什么奇怪的,隐元禅师的弟子即非禅师临终遗言写道:“三宝,伽蓝,妈祖同样供奉”。

后来,供奉妈祖的寺庙都改为拜观音的佛寺。由于江户时代日本仍存在阶级制度,而天主教、基督教提倡人人生而平等,对幕府的统治权力不利,所以开始禁教。但因妈祖也是女神,与天主教圣母一样,容易模糊,也有天主教信徒将圣母神像说成是妈祖,这样就无法分辨了。为了避免混淆,幕府于是下令佛寺只能供奉观音,对中国所信奉的妈祖倒是没有禁止,如此一来,妈祖就被供奉于寺庙的后方。

圣福寺

圣福寺始建于1677年,晚于兴福寺、崇福寺、福济寺约半个世纪。2014年,圣福寺被日本确定为国家有形文化遗迹。寺院也是典型的明代黄檗寺的风格,同时又综合了日本和式建筑的要素,既是僧侣修行的道场,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据点。寺院的开山祖师铁心道胖禅师,出生于长崎西北的平户,是隐元禅师的再传弟子,师出木庵禅师。铁心父亲是中国人,母亲为日本人,自幼便会说汉语。他在京都本山万福寺出家后,担任木庵翻译,又兼作师祖隐元的翻译,因而得以同时受教于隐元禅师,共修于万福寺中。

圣福寺整体建筑,主要仿照隐元、木庵、铁心师徒共同修行的京都万福寺建造。与大多数黄檗禅寺一样,包括山门前所悬挂“圣福禅寺”匾额、正殿的匾额等,都是隐元祖师亲自题写。此外,寺中的主要建筑雕刻花纹,多有桃树纹样。桃在中国文化中,是象征着长生不老的植物,因此,黄檗宗建筑上常能见到此类桃花纹样,包括寺中木质佛像,也大多可见桃纹。

隐元禅师所书“圣福禅寺”匾额,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供稿

隠元禅師書の額「聖福禅寺」 (福清黄檗文化促進会提供)

圣福寺中,还保留有为数众多的精美生活用品和书画等装饰物,以及历代的僧侣留下的书画墨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圣福寺后期主要接受中国广东籍商人的皈依,因此寺中保留有大量的广东商人捐赠的匾额,承载着粵商的独特情怀。

福济寺

福济寺创建于1628年,由泉州出身的僧人觉海在岩原乡结庵而居,供奉妈祖,是为福济寺的肇始,福济寺又称为漳州寺或泉州寺。隐元禅师赴日曾应请住此寺,后来他的弟子木庵性瑫、即非如一等都入寺说法,寺院建筑都采用明朝建筑风格,部分建筑在二战期间损毁,后重建。福济寺也以日本黄檗宗的发祥地之一而著名。

牛头山弘福寺

东京都墨田区(东京晴空塔附近)牛头山弘福寺,是黄檗宗寺院,由黄檗木庵日籍弟子铁牛道机禅师开创,至今三百五十多年,铁牛禅师是黄檗宗重要的日籍弟子,被日本皇室赐封为“大慈普应国师”,他也是黄檗文化在日本重要的传承弟子,是隐元禅师在日本重要的法嗣。同时他还是日本围海造田的先驱(干拓技术),并协助铁眼道光开版《大藏经》,也是日本的印刷之先驱,对日本的印刷术和干拓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本名桥

长崎眼镜桥

长崎眼镜桥,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供稿

眼鏡橋 長崎市 (福清黄檗文化促進会提供)

长崎中岛川上有20座左右的古桥环列,彼此相距百米,又名“长崎石桥群”,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眼镜桥,它与日本桥、锦带桥并称“日本三大名桥”。眼镜桥是1634年由黄檗僧人默子如定设计,长22米,宽3.65米,石制双孔拱桥,也是日本最古老的石制拱桥。两个半圆形拱门与河中的倒影形成两个圆圈,因外形颇似眼镜而得名。相比日本之前的桥梁,因融合了中国明代的桥梁技术,眼镜桥更加牢固,在400年历史中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甚至超越了一些混凝土桥梁,因而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日本的史书赞美它为“日本最古最有名的石拱桥之一”。据说墨子如定在建桥时藏了20颗心形的石头,如今还能找到不少。看到它们摸一摸就能得到幸福,因此它也是日本有名的恋爱圣地。

除了眼镜桥外,长崎石桥群中大多是来自中国东渡的明朝遗民出资设计构筑的,他们也把明代的建筑艺术与技术带到了日本。这些石桥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象征之一,可谓架设在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桥梁。

山口锦带桥

黄檗僧人建造的日本名桥,不仅有长崎的眼镜桥,还有山口县岩国市的锦带桥,也是黄檗僧人独立性易的杰作,号称日本第一桥。这是一座横跨于岩国锦川之上的五拱桥,由藩主吉川广嘉参照中国杭州西湖苏堤的虹桥建造而成,具有浓厚文化交流碰撞的色彩。五拱桥的建造,采用传统的木工工艺,全部采用包铁和插销固定,充分应用精巧的木工技术,绝不使用一根铁钉。大桥始建于1673年,修建过程中,多次被洪水冲垮,多次复建才得以完工。现存的五拱桥,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多次修复而成。桥身结构精巧,坚韧而强劲,犹如湖面上轻柔的波浪,舞动着典雅的韵律。

历史上的锦川,雨季时常河水高涨,水流湍急,造桥难度很大,也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负责造桥的吉川广嘉,长期体弱多病,黄檗独立性易禅师受邀为其诊治。吉川在独立处借阅《西湖游览志》一书时,正好见到书中西湖“苏堤”和虹桥的插图,一时间大受启发,当即决定仿照苏堤虹桥,建造锦川新桥。新桥因其景致如锦带,故而被美称为“锦带桥”。大桥两岸风光迷人,桥头一株樱花,树干粗大,传说是日本樱花的典型代表,樱花开放的季节,更是将五拱桥装点得如梦如幻。

如今,山口县岩国市与杭州市结成了友好城市,锦川锦带桥与西湖锦带桥结成了姊妹桥,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

总之,随着隐元禅师开创的黄檗宗不断发展,以及黄檗僧侣们接连东渡,中国文化源源不断输入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佛教的发展转型,也对日本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发展出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综合文化形态——“黄檗文化”。

山口锦带桥,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供稿

錦帯橋 山口県 (福清黄檗文化促進会提供) gjkQvH3nLDxcyJvZlGYtdxIEvhnMh0VgGFXbxnJxyM1r9BZWt5amx3noPp4qKO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