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慢病人群中的感染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慢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列出的慢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精神障碍等疾病。

然而,慢病人群相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抵抗力更弱,更容易受到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疾病的侵袭,且慢病人群一旦感染了疾病,会加重其本身的慢病病情,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应该成为疫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这是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和高龄者,其病情较容易发展为重症及危重症。统计数据显示,老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死亡率高达30%,占总死亡人数比例的九成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机体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体内免疫系统难以将其杀死并清除,病毒得以大量繁殖,从而进一步侵犯患者的组织脏器。研究还显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或并发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其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被病毒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命名为COVID-19。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2.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新冠病毒的源头还不清楚,但现有的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都可成为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目前COVID-19的主要人群间传播途径,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感染,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5.潜伏期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有的患者可达24天。

6.主要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7.临床分型

(1)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2)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3)重型。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

①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

②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

③动脉血氧分压(PaO 2 )/吸氧浓度(FiO 2 )≤300mmHg。

(4)危重型。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

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②出现休克。

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一直是严重危害全球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是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而且慢病人群更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及软弱无力等,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1.传染源

流感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隐形感染者。患者自发病后3~7日内均可从鼻涕、口涎及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主要以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3.临床表现

(1)典型流感。

起病急,前驱期出现高热、乏力、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但体征较轻,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病程4~7天,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2)轻型流感。

轻度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较轻,2~3天自愈。

(3)肺炎型流感。

此型多发生于老年人、慢病患者、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病初类似典型的流感症状,1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可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竭。体检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啰音,痰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5~10天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差。

(4)其他类型。

其他还有胃肠型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脑膜炎型表现为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若病变累积心肌、心包,分别为心肌炎型和心包炎型。

4.流感的预防

及早对流感患者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早期治疗,隔离期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接种者可有效减少患病概率,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优先接种。

三、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尤其在慢病人群中常见,主要是由于慢病人群的抵抗力与身体的应激性减弱造成的。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疾病。引起原发感染多表现为水痘,部分患者病毒沿神经纤维进入感觉神经节,呈潜伏性感染。当免疫功能下降时,如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病毒感染或艾滋病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而被复制,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引起相应节段的皮肤出现疱疹,同时使受累神经分布区域产生疼痛。皮肤科专家分析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常常是“欺老怕幼”,所以它对人体神经损坏的程度往往与年龄呈正比关系,即年龄越大,受其毒性破坏的程度越严重。

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者直接接触传播,但一般认为带状疱疹主要不是通过外源性感染,而是潜伏性感染的病毒再激活所致。

2.临床表现

起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在出现前驱症状的1~5天后,在一定的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皮疹。皮疹初起为一个小红斑点,继而形成丘疹,迅速变成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数群疱疹呈带状沿某一支神经走行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3天左右,水疱内水液可混浊化脓或呈血性,水疱壁较薄,破溃或不破溃。至5~10天,疱疹干燥结痂,痂皮脱落。伴有显著的神经痛是该病的突出症状。

3.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神经疼痛剧烈者,可给予镇痛治疗。

4.预防

主要是预防水痘感染,尚无有效的办法直接预防带状疱疹。

四、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在慢病人群中也较为常见,它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一些常见的病原体为:

(1)病毒性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肠腺病毒及诺如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

(2)细菌性感染主要由大肠杆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志贺杆菌及弯曲菌等引起。

(3)真菌性感染主要由肠道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及毛霉菌等引起。

(4)寄生虫感染主要由肠道阿米巴、梨形鞭毛虫、血吸虫、钩虫、绦虫等引起。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为隐性感染者和患者,粪-口途径传播,散发病例为人-人接触感染,暴发流行常由于食物和水污染所造成。

2.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黏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3.实验室检查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有少量或无细胞。可行粪便培养、特异性抗体等检查,可检出大肠杆菌、沙门菌及轮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4.治疗

病毒感染性腹泻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的对症支持治疗,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须注意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情况,病情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5.预防

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加强对患者的管理,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重视食品、饮水及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保证海鲜食品的加工、食用符合卫生要求。 9q17a2Go+azlJYcwJH96fmTmWguhJXu2P0cpCUa87BdYhTPWvtUxGSYRq1Fekz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