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十年归梦寄西风

苏东坡的父亲有一个梦想,是在河南安家。但苏东坡喜欢上了江南,喜欢上了宜兴。早在 1057 年,一起考中进士的宜兴人蒋之奇,在宴会上和苏东坡同桌,向苏东坡讲起自己家乡的山水之美,听得苏东坡很神往,相约以后退休了一起去宜兴居住。

1071 年到 1074 年间,苏东坡在杭州做通判,多次去过宜兴。宜兴是苏东坡计划退休后定居的首选之地。据说早在 1074 年,苏东坡就在宜兴买过田。在一首诗里,他甚至在脑海里想象出自己在宜兴做田舍翁,招待朋友的画面。

但不久,突然发生了“乌台诗案”,退隐宜兴已经不太可能。1079 年 12 月 29 日,朝廷做出最终判决,苏东坡被贬谪黄州。1080 年 2 月,苏东坡到达黄州,这一年他已经 45 岁,在古代,算是步入老年。他不知道会在黄州待多久,但已经做好了安居黄州的打算。他甚至计划过,买一个园子,让苏辙一家也搬到黄州。他还计划买田,也实实在在地开垦过荒地,开垦出了东坡,还修筑了“东坡雪堂”。但这些计划后来大多落空了。1083 年,侍妾王朝云为其诞下儿子苏遁。一家人已经融入黄州的生活,孩子讲的都是当地的土话。

1084 年,当新的任命传来,应该出乎苏东坡的意料。这一年的正月,神宗亲手写下手札:“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下诏把苏东坡改授为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个任命从表面看是平调,但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处分,只是改派到离京城更近的一个地方。但由皇帝亲自下诏,又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意味着苏东坡的政治道路上又出现了曙光。

刚刚想在黄州安定下来,却又因皇帝的新任命要去汝州。苏东坡的心情,就像《满庭芳·归去来兮》写的那样:“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要回去了,但我能够回哪儿去呢?故乡眉州在万里之外,我年过半百,未来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到底哪里是家?再次成为一个疑问。1084 年,在去河南的途中,他游览了庐山,又到金陵(今江苏南京)拜访王安石,起过在金陵买地定居的念头。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在宜兴定居。他去宜兴买了田,这件事记录在《楚颂帖》里:

吾来阳羡(宜兴),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落成,当作一亭,名只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

看来,他喜欢宜兴,只是因为那里的山水很美,可以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好像是前世有缘。然后,他引用了王羲之(王逸少)的话:我最后一定要在快乐之中死去。苏东坡说这句话不是虚言,他的意思是自己可以在宜兴快乐到死。他说自己喜欢种植,尤其喜欢种橘树。宜兴在洞庭上,很容易种柑橘。他计划买一个小园,种柑橘三百株。因为屈原写过《橘颂》,所以,园子建成后,要在里面建一个小亭子,就叫楚颂亭。

元代书法家赵孟 ,在这幅书法上有一个题跋:“东坡公欲买田种橘于荆溪上,然志竟不遂,岂造物者当有所靳耶!而楚颂一帖传之后世为不朽,则又非造物有所能靳也。”大意是,苏东坡想在荆溪上买田种橘,最终却不能实现,难道是造物者不肯给予吗?而《楚颂帖》传到后世,是不朽之作,难道又是造物主所能控制的?

但很可惜,这幅不朽之作的真迹,在明代以后就亡佚了。

当然,写这幅帖的时候,苏东坡并没有想到愿望会落空。在去汝州的路上,他一连两次给神宗皇帝写奏章,要求改派常州作为居住地。他在《乞常州居住表》一文里描述了自己的困境:“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 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这一段文字,讲了苏东坡一家二十多口从黄州乘船北归,旅途艰险,全家人都生了病,小儿子不幸夭折。现在到了泗州,离河南汝州尚远,但旅费几乎花完了,很难再走陆地。又没有房子可以居住,没有田地可以耕食,全家二十多人,不知道去哪里,受饥寒之苦,近在朝夕。与其勉强厚着脸皮忍受耻辱去乞求众人,不如老老实实向皇上真诚表达。苏东坡又说自己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可以勉强养家,希望皇帝能够仁慈,允许他在常州居住。

终于在 1085 年获得神宗的批准,当苏东坡接到批准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河南商丘,当时的“南京”。北宋有一段时间,南京商丘和东京开封并立,故此也称南都。1085 年 3 月,苏东坡南下前往常州,经过扬州时写下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中有一首:

十年归梦寄西风,

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

要携乡味过江东。

另有一首:

此生已觉都无事,

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

野鸟啼花亦欣然。

题目里用了“归宜兴”,这个“归”字,经常出现在苏东坡的诗词里。“归”有两层含义,一是归家的“归”,相当于回到家,背后的问题是在哪里安家,或者说,家在哪里。二是归隐的“归”,相当于退隐,背后的问题是要不要当官,当什么样的官。这两层含义,有时候指的是同一件事。在哪里安家,就意味着从官场隐退。从官场隐退,意味着要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苏东坡有过定居黄州的想法,但那不是自己的选择,是无奈的随遇而安。而宜兴是苏东坡自己选择的想安家的地方,现在他终于实现这个愿望了,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所以,他把宜兴看作自己的家,并说这个归家的梦做了十年,总是实现不了,只能寄托在西风里。推算起来,苏东坡大约是在 1074 年在宜兴买田,起了在那里安家的念头,到 1084 年,正好十年。经历了那么多风雨,现在终于可以做一个田舍翁,彻底离开名利场了。扬州竹西寺的后面有一片山冈,叫蜀冈,那里井水的味道,和蜀地的水很像。所以,苏东坡说,我带着有故乡味道的水,去宜兴,去我的新家。

另外一首的一句“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终于安定下来了,这辈子再也不会有什么事了,正好今年又碰上丰收年。从山里的寺庙里回来,听到了好消息,连鸟儿和花朵也在为我高兴。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终于开始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的喜悦之情。当然,苏东坡做梦都不会想到,很多年后,这组诗成为他的一个罪证。因为写诗的时间,刚好是神宗去世不久,有人认为苏东坡是听到皇帝驾崩的消息而感到高兴。这是后话。

苏东坡在宜兴有过短暂的停留,这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由此在当地留下不少传说。据说他为了喝好茶,自己设计了一种茶壶,叫“提梁壶”,也叫“东坡提梁壶”,灵感来自灯笼的形状。他还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这句话刻在茶壶上,展现出一幅宋代人煎茶、饮茶的画面。

虽然苏东坡最终没有在宜兴定居,但是《楚颂帖》短短数语构想的“宜兴生活”,至今打动人心。虽然没有实现,却在未来苏东坡漂泊的生活里,不知不觉沉淀为美的动力。

其实,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妨碍我们去设计自己的生活,找一个喜爱的地方,过一种平淡的生活。也许暂时不能达到,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带着我们在生活里不断向上。 fRnxFwyYYpaltqq+7bcFDIDDyHzXp02C0FbSPWIhKi4LmaO1rxRFQ/S+YMpmnQ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