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精日”现象的泛起及表现特征

2018年2月20日晚,两名男性青年身穿侵华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上的邵家山碉堡抗战遗址摆拍合影。此事件被某微博用户曝光,惹来众人非议,“精日”这一说法开始被使用,并在短短数月传遍网络。

对于“精日”这一概念的解释,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和平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军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认为,所谓“精日”,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是指那些从精神上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的思想畸形人群。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指出,“精日”已经成为我国较为典型的负面指涉用语,是一个基于群体身份区隔需要而产生的话语标签,用来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个体:这些个体尽管在生理或社会关系方面和自然以及法律意义上的日本人没有任何真实关联,但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认知上却将自己设定为日本人。

“精日”这一表述虽是2018年才被提出,但此类言行却并非今年首发。早在2016年,便有男子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身穿日本武士服在南京燕子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拍照。这一事件可以说是“精日”现象逐渐露出苗头的起点。此后,2017年8月,相似事件再次发生,四位青年男子夜间在四行仓库纪念广场合影,拍照时穿着仿制的二战时期日军制服,当事人甚至发文炫耀,直言自称“汉奸”。

除此类拍照行为外,借助各类平台传播不当言论是“精日”分子的又一表现。近年来,网络上也曾出现“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人数太少”“人民英雄是文盲和流氓的混合体”“恶臭你支”等侮辱民族英雄或遇难同胞、辱骂国人等偏激言论。近年,“精日”动作频频,其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纵观此类事件可以发现,其言行举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歪曲抗战史实,美化日本侵华。“精日”分子罔顾历史事实,竭力美化日本侵华战争。一方面,他们无视中华民族饱受侵害的惨痛经历,否认日本残忍的杀戮行为,称一些证据是国人有意为之,用角度错位等借口搪塞。另一方面,他们诋毁中国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对网络上“不同”观点捕风捉影,肆意篡改并大肆宣扬。

二是盲目崇拜日本,贬低中华民族。“精日”的另一行为特征则是极端崇拜日本,尤其崇拜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以至于仇视中国、贬低中华民族,公然发表“除日本以外所有亚裔都是劣等民族”这般带有浓烈种族歧视味道的言论。

三是亵渎民族英雄,践踏国格尊严。“精日”不仅对待死难同胞毫无悲悯,对流血牺牲的抗战英雄也嗤之以鼻,嘲讽、抹黑、娱乐化英雄人物,篡改英雄事迹,不断挑战我国主流价值观念,践踏国家与民族尊严。 DwtewJ+JXoNR/lAYKbSlOcWGnTfklXgSTScAagORYX6fI5wL5YeO8UrqVC8AQX5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