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思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研究框架围绕此逻辑顺序展开。
第一章为导论,厘清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梳理学术史。
第二章首先围绕“精日”现象提出问题。“精日”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是指“那些从精神上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的思想畸形人群。这类人群中有些极端崇拜日本,甚至到了仇恨自身民族、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的地步。这些带着深厚媚日、极端反华心理的人群,长期宣扬反党、反国家言论,污蔑、丑化、中伤党和国家领导人,甚至丑化中国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歪曲抹黑,在社会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这种丑陋的现象曾表现为“洁洁良”等一系列具体事件而在舆论空间中不断发酵,引起广泛关注。“精日”现象引起的关注与讨论虽多,但缺乏深入的学术分析,本章将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想见原因是多样的,但歪曲的抗战史观与集体历史记忆将是重要原因。
分析问题的部分将集中在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将具体分析青年群体抗战史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对于目前青年群体抗战史观现状的考察,已有研究多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加以分析,本书除沿用问卷调查法较大规模搜集信息外,还将采取个案研究方式,重点访谈若干高中生、大学生及其他身份的青年,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将更好呈现出目前青年群体抗战史观的现状。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已有研究的分析普遍较为粗略,例如有提到学校课堂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但教学中是如何教授抗战史观的?教材中对抗战历史的书写,体现出的历史观有何问题?都缺乏细致深入的分析,本章将具体考察多个版本的中学教材与大学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分析其中书写抗战的章节有何优点与局限性,以及有无可以改进的地方。
如前文所述,影响青年群体抗战史观的因素除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及传达的历史观之外,对于抗战的集体历史记忆也是极为重要之因素,因此第四章将分析塑造抗战集体历史记忆的诸种渠道:历史普及读物、小说、电视剧、电影。一方面指出这些渠道塑造出的集体历史记忆问题之所在,另一方面也将总结、汲取优秀文艺作品塑造正确集体历史记忆之经验。
解决问题的部分将是本书的重点、难点,安排在第五、六、七章。
本书的一大特点即在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除理论上分析抗战史观及抗战集体历史记忆的现状及问题外,还将在实践上带领学生参加走访、慰问抗战老兵活动,整理形成了抗战老兵的口述史成果。
第五章是整理出的抗战老兵口述史资料。尝试用抗战的个体历史记忆来弥补、矫正集体记忆中存在缺陷之处。
第六章将呈现出参加抗战老兵口述史调查的大学生们在实践中的日记、感想与收获,记录下青年们在同抗战老兵们对话过程中的转变。
本书的写作成员将根据走访的每位抗战老兵之特质,在口述史基础上,发掘英雄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发以抗日英雄为主题的德育课程,形成具体的课程教案,第七章即课程体系与教案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