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版序二
日常生活的另一端

犯罪对很多人来说是新闻、是故事、是猎奇,是他人的,是茶余饭后的闲聊和午夜深处的恐怖。

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我们这一生,或多或少都会被动地暴露在有关犯罪的信息之中,看起来似乎离得很近。但在思想上,每一个坚守正义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认为犯罪不仅离自己很遥远,离我们身边的那些至亲好友也很遥远。

这其实是个误解。

诚然,每一个犯罪都出自罪犯之手,但在这些邪恶的罪犯犯下或大或小的罪恶之前,其实和你我一样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有父母,有生活,有喜怒哀乐,有想要守护的人和事,也有想要追求的未来。

究竟是哪些时刻的哪些因素,让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邪恶的罪犯?

社会、家庭、个体乃至基因,分别能对此做出怎样的解释?在多大程度上,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有没有天生的罪犯?

当犯下第一个罪恶之后,他们的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杀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再地杀人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性暴力犯罪是出于怎样的动机?他们在选择暴力对象时会有怎样的偏好?

我们该如何理解犯罪,又该如何避免和远离犯罪?

……

以上问题作者会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娓娓道来。

现在来聊聊作者。

第一次见张蔚,他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想来可能案发现场去多了,那份镇场子的胆量便化作了日常的气质。当谈起专业的时候,你又能感受到他身上的书生气,他曾是一线工作者,如今是幕后的研究者。而撇开工作和专业,他是个热爱生活、热爱美食,同时阅读了大量书籍的文艺青年。

正因如此,这本书的结构、内容和观点如研究论文一般专业、严谨,而行文风格却像文学作品一般赏心悦目,这无疑拉近了读者和犯罪心理学之间的距离。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正在台上向你做报告,而会觉得他正坐在你的对面,像老友一般和你聊天、讲故事。

虽然是故事,却又不仅仅是故事。

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在我们精神上尚未做出充足准备之前,就将所有诱惑和欲念都猝不及防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这些都唾手可得,但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恐怕另一途径就是铤而走险的犯罪。如何与贪念和冲动作抗争,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贪念和冲动爆发之前就掌握的技能。

另外,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相对单一的成功价值观,又令很多人活在希望与绝望的交替之中,而重压之下,人的自我的脆弱性也会日益明显。有些人在脆弱之时会躲起来疗伤(如抑郁和自闭),而有些人在脆弱之时但凡遭遇一丁点的刺伤就会有过激反应,这样的过激反应针对的常常是家人和恋人,隐秘却并不稀少,严重者甚至会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个体需要直面这样的脆弱性,学习在压力与伤害之中与自己的脆弱性共处;而社会也需要直面这样的脆弱性,为潜在的加害者提供教育和释放的正面路径,同时为正在遭遇恐怖伤害的受害者提供救援和庇护。

最后,如果之前的你觉得日常生活是此处而犯罪是彼岸,我真心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意识到,如果说日常生活是向左,那么犯罪行为其实只是向右,其中的变化既有当事人自己的动机和选择,也有社会、家庭和关系等外在环境的力量和影响。

邪恶的犯罪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结构性产物。而我们要真正认识邪恶,就要摘下犯罪的神秘面纱,像理解一个日常行为一样去解构犯罪;同时,为了杜绝邪恶,也要像避免疾病和远离死亡一样去防微杜渐。人人有份,也人人有责。

曹雪敏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知乎曹公子) MLDsAtWQ9S8cqbUB+ucEEjrohcSDE4EbdnXXRjKSNeeZkvtzXhhrMRxbrRqkUN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