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教师应当尊重和保障学生人身自由的权利

典型案例

中小学课间十分钟普遍“静悄悄”,超六成学生希望能出去玩

《新京报》2021年6月15日报道,曾经童年的课间时光是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三三两两围成一团,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扔沙包,有的弹玻璃珠,直到上课铃响才气喘吁吁、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然而,中小学课间十分钟逐渐变得“静悄悄”,孩子们只有喝水、上厕所才被允许离开教室。

“静悄悄”的课间十分钟现象由来已久。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

要点提示

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扩展解读

人身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和《民法典》明确规定依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学生作为自然人,当然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一方面,学生享有人身自由不等同于完全自由、不受约束,学生在校期间要服从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学生的人身自由仍应该得到保障,不能受到随意的限制;在必要管理限度之外,学生应当享有正常的言行自由,教师也应当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人身自由。

然而,现实中学校和老师不尊重学生人身自由、不依法给予保障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家长反映,很多学校和老师不允许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许学生课间在教室大声说话、疾走,学生只能待在教室里、坐在座位上,课间安静得像上课一样。2019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专门就此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在1908名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家长中,有77.2%的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要改变这一现象,64.7%的受访家长希望教师不拖堂、不变相占用课间时间,60.6%的受访家长期待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督促学校改进。

医学实验证明,久坐不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严重不良影响,长期伏案不运动不仅会导致学生肥胖,心脑血管、颈椎腰椎出现健康问题,还会造成其视力下降,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育。2020年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在政协大会发言时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

在教学活动中设置课间休息时间,能够让学生劳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科学且必要的。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言行自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秩序管理,在课间休息时加强巡视,保障学生安全。一方面,要自觉保障学生的人身自由,提醒长期静坐的学生到室外适当活动以缓解学习疲劳,或者向远处眺望以预防近视,为学生进行自由交流、玩耍、游戏等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避免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安排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有效促进学生朝气蓬勃地发展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规定

《宪法》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民法典》

第一百零九条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第八条 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YzjfbwSmo+ApyqVouPfDRkFpiqwo/UHFehEiWkXotQchhP9M1Ws2Njr+cgUnCj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