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持身是成事的前提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列子》

壶丘子林是列子的老师,道家的一个高士。他告诉列子一个原则,“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持身”就是如何保持身心,如何建立和爱惜你的生命,同时也有第三个意义,就是“立身处世”,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何站起来,在社会上有所建树。不管你学问的成就如何,官做到多大,财发到多少,一切功名富贵都不是事业,那只是职业问题。

什么叫作事业呢?孔子在《易经·系传》里下的定义,“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生的作为,能够影响社会国家天下,这个叫事业。至于上当皇帝,下做乞丐,只是职业不同。我们常把职业跟事业两个观念混淆了,问你做什么事业,实际上是问做什么职业。有事业的人才叫作站起来的人,叫作“立身”,顶天立地,站在天地之间,不冤枉做一个人。“处世”就是怎么活得有价值,活得很合适,受人的重视爱护。“立身处世”就包含了《列子》的“持身”观念。

壶丘子林告诉列子“知持后”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告诉他,一个人讲一句话,做一件事,都要晓得后果。譬如买股票,也许赚大钱,也许蚀本,后果是非好坏,事先已经很清楚,这叫作知道“持后”。有这样高度智慧的人,才可以言“持身”,才懂得人生,然后就可以了解“立身处世”了。

壶丘子林说,你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什么是“持后”,这是很好的教育法。一个名词或一个高深的哲理,不须讲理论,回头看看影子就知道了。所谓“形”就是身体,“枉”是弯起来,形体一弯,影子也弯,枉跟曲是同一意义,用法不同。身体站直了,影子也正了,影子跟着身体走,本身没有作用。“屈”是弯下来,“申”就是伸直,“任物”是跟着物质体而变化,做不了主。懂了这个道理才懂得“持后”之后“而处先”,这个结论引出道家祖师爷老子“后其身而身先”的思想。道家认为人毕竟是自私的,不自私不叫作人,不过人要完全自私,必须先要大公。做领袖的人、带兵的人乃至当家长、班长都要懂“后其身而身先”,利益先给别人,自己放在后面,最后的成功才会是你的。如果碰到利益、机会,自己先抓,最后不但失败,恐怕这一条命也会丢掉。所以,危险事自己先冲锋,尤其一个好的带兵官,什么艰苦都是自己来,你一上前,后面就统统跟着上,如果你叫别人去打,自己向后面倒退,你就完了。

这个思想观念在我们文化里,也有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示应该如此立志,才是知识分子的气度。自己挑起天下一切痛苦,眼光远大,帮助社会国家,天下安定了,大家都得到安乐,然后自己才敢求安乐。

一个人做一件事、讲一句话,就像是自己的第二生命,因为大家都看到他的影像了。事情做错了,中国的社会习惯,不大喜欢当面说穿,背后一定批评,这就是你的影子。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顾到后影如何,所谓历史上万世留名,名就是个影子,这个影子究竟好不好,在你做的时候就先要考虑,这也就是“持身”。

所谓“枉直随形而不在影”也告诉我们,人生想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业,暂时别管一切难堪与批评,因为一般人只看最后的结果。譬如要建一个伟大的建筑,必先破坏很多东西,当时一定遭遇许多困难,万人唾骂;等到建筑完成,大家说你很伟大,尤其后来人会说我们祖先多伟大。所以我们晓得,做一件大事,立一件大功,所遭遇的这些都是影子,如果要顾全影子的弯曲,就不能做事,从生下来就躺在床上睡觉,睡到殡仪馆为止,那绝不会遭遇做事的痛苦。

人们对你的批评阻碍,长官及父母对你的不了解,当时的确是委屈,但是人要有独立人格,要建立非常之事功,就要记住“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外面的环境是外物,我始终要独立而不遗,顶天立地站住。壶子说,懂了这个道理,知道“持后”,了解“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才可以建立一个事功,做一番事业。

(选自《列子臆说》) waUiPhqQU5F5UPd5ArbAKkHijnfXgMTOveyqqLu1RvzYUKssTAQO7A5oymEWAY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