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天急急忙忙,恰恰得不偿失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老子》

老子说道体永远是“无为”,它的用则是“无不为”,意思是无所不起作用,处处起作用。几十年前有一个讲中国哲学的了不起的名家,他解释道家的“无为”,主张中国的政治思想,做领袖的人要“万事不管”。其实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万事不管,“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正是样样都要管。

做人做事就要懂得“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就是要有先见之明。乃至缝一件衣服,买一把扇子,对于将来毛病会出在哪里,事先就要知道,要看得很清楚,要有远见。对于未来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须尽可能地先做好防范措施,使问题不致发生,这样做起事来,好像没有做什么一样地平顺。

也有许多学了老庄的人,做起事来不会应用,凡事不晓得预先安排,观察得又不仔细,临事急急忙忙,拼命赶,乱忙,看起来好像很勤快很努力,其实以道家看来,就是愚笨。道家做事,有远见,有计划,事先准备妥当,临时不会慌乱。

“无不为”并不是乱来,而是“万物将自化”。换句话说,真做到无为,许多不想要的偏偏会来,天地间的事怪得很,你不要的它偏要来,你要的却跑掉了,这在佛学上说得最具体。佛是从另一个眼光看的,说人生有八苦,像“求不得苦”,你所希望的,永远达不到目的;“爱别离苦”,你所爱的,想抓得牢牢的,它偏要跑掉。其实,你看通了人生的道理,只要抓住了无为,真放下了,你不要的它偏来;你所希望的,它也归到无为里去了,那就是万物的自化。

“化而欲作”,如果在这个清静无为之中想起作用,就要晓得“用”的道理,也就是我们经常引用禅宗临济祖师的一句话,“吹毛用了急须磨”,就像一把利刀或利剑,拿出来用过,不管是裁纸或者是剖金削玉,只要用过,马上就要再磨,保持它的锋利。所以,在用的时候,如果要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镇之以无名之朴”,就要永远保持原始的状态。用久了之后,现象也变了,那就完了。

什么叫“无名之朴”呢?就是自己没欲望,无欲无依。佛家叫作“空”,无所求,没有任何的欲望,无所依,一切都空了,不成佛也就成佛了。如果佛坐在那里,真觉得自己成佛了,心里念着“我成佛了,我要度众生”,那他多累啊!佛没有这个念头,他是念空。

“不欲以静”这四个字很妙,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是完全无欲,自然静定,则“天下将自正”,所以没有欲望自然静。第二种是如何做到“不欲”,那就必须先做到静。老庄的文章,就像禅宗的话头一样,八面玲珑,这面能说得通,那面也能通,都是一样的道理。

做人做事创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直急急忙忙,天天发疯一样,执意非要成功不可,对不起,到了最后算总账的时候,恰恰是不成功。这也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做事情能够勤劳,一念万年,细水长流,无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弃努力,最后一定是成功的。

(选自《老子他说》) 4a/sk1E+ec+wX2T2bELXtPq4wjcYP3N/YYbbqaqNmbnMExdbJuqmOCzygtsKr3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