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学”的启示

大家都讲中国文化,甚至讲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最多三四句话把它答复清楚呢?几乎很难。因为前提没有一个定论。

“中国文化”是什么?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这是最新来的哦。人民大学用的不是这个,而是“国学”。国学是几时来的?又是个问题。什么是国学?当然,我们严格以逻辑来讲,每一个国家自己的文化都可以称为国学,美国的国学、英国的国学、日本的国学、中国的国学。那么,我们中国的国学是什么东西?又是个问题,同中国文化问题一样。

另外一个问题,国学连带有一个旧的名称,叫作“国粹”。“国粹”是梁启超他们搞出来的,这个名字用了一下已经不用了。

还有个名称,有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常常讲自己的文化是“汉学”。“汉学”是外国人叫的。真正在中国文化的内涵里,早就有“汉学”这个名称。这是指汉代的学术研究,汉代人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汉学”并不代表中国文化。

为什么汉代人研究这个呢?秦始皇以后,同我们这一代一样,文化被破坏了。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把书烧了,把读书人埋了,不过这个罪过不要给人家加得太大。秦始皇是做过这个事,但是你研究历史,我说这也不全是秦始皇干的,是他的干爹吕不韦、宰相李斯一起干的,秦始皇年轻啊!他没有把全国的知识分子杀掉,也没有把全国的书烧掉,他把全国的书集中到首都咸阳,学术加以清理,民间不准流传。

我们现在读书有“博士”,他那个时候成立“博士官”,“博士”这个名称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汉朝也有“博士”,那是根据秦代的称呼。“博士”就是专家的意思,通一经一论。我们中国人一听“博士”,好像什么学问都懂。不是的,在秦、汉开始是称专家,成立了“博士”。

那么,秦始皇召集这些博士讨论学问,谈论对时代政治的意见。中国人开会,外国人开会也差不多,中国人更严重,开会时:“诸位委员还有什么意见吗?哦,没有一个人说话,散会!”出了门就说:“不行的啦!”“那刚才怎么不讲呢?”“不好意思嘛!”中国的民主所以搞不好,就是因为当场乖乖的,背后意见多得不得了。史书上讲秦始皇几次叫博士们开会研究,征求意见,大家没有话讲。开会以后,出来“腹诽”,肚子里讲话,一肚子意见,下来乱讲,诽谤了。秦始皇一气,就杀了他,讨厌嘛,请教你不讲,背后去捣乱!所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好像把中国文化搞没有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真正破坏文化的是项羽,他老兄二十几岁做全国的统帅,一战成功,自称西楚霸王。看到咸阳宫那么大的建筑,看到这些图书(秦始皇把全国的图书集中在咸阳),一把火把它烧了!这个罪过不是秦始皇,是项羽干的事。

这个时候,中国文化断层了!所有图书在咸阳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中国读书人不是全体死完了,民间虽然还有很多,但是等汉高祖出来,我们的文化还是断层的。

从秦到汉这一段的社会经济贫穷痛苦,汉文帝上台,用道家老子哲学四个字“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丰衣足食,让老百姓有饭吃。古文“休养生息”四个字,拿现在写经济学大概一大堆,各种理论都出来了,出版社都来不及出版。所以你要研究国学,读书要注意,读外国书也好,中国书也好,中国人讲读书,要顶门这里有一只眼睛,智慧之眼,把历史看通,把书看穿。

汉文帝上来,休养生息,乃至自己提倡俭省。历史上讲他穿一件皇帝袍子,穿了二十年,还补过,走道家哲学的路,非常俭省。反照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在浪费。这就是历史要借鉴的,读古书、学国学要注意这个地方。

汉文帝那时没有恢复文化,到他儿子才开始的。他走的是“休养生息”,道家的思想,安定第一,和平发展第一,充实国家。其实汉文帝做皇帝只有二十几岁,而且他自己写信给南越王赵佗。当时长江以南的势力,他的政治力量几乎还没有达到,北方又有匈奴,西北地区、东面朝鲜一带也有问题啊,还谈不上日本。文帝很痛苦的,二十几岁的皇帝,把这个天下安定下来。

汉武帝一上来,改变了祖父的政策,不走道家“休养生息”,而是扩展势力。并不是汉武帝不对,因为时代不同了,演变到这个时候,不能不改变,因为受不了南面有问题,北面有匈奴问题,西北也有问题。国家经他祖父跟父亲三四十年的充实,社会安定,经济充实了,足够有力量向西北发展。这样,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恢复中国文化,开始注重儒家、孔孟之道。

这一阶段就像我们这一代一样,从推翻清朝、推翻了中国旧文化以后到现在,九十六年(本篇演讲时间是2007年)。我们看看这一段历史,从推翻秦始皇以后,由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恢复中国文化,我们拿历史来做对照,是经过了七八十年以后才恢复中国文化。

所谓“汉学”,是这个时候的学问,叫“汉学”,不叫“国学”。为什么讲汉学呢?当时恢复的中国文化,包括四书五经,包括每一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譬如“中”,为什么这样一个圈圈一竖叫作“中”?要研究,就要看汉学的研究。一个“中”字,拿到我们现在,要几万字的研究文章。实际上这个“中”字很简单,世界上就是天下一圈,我夹在中间。可是这个文字的内容就很多了,这叫研究中国文字的来源,从上古到现在的发展。

研究汉学,把文字学叫“小学”;一个文字的注解是什么呢,这叫训诂。

清朝末期西方人,德国、法国、英国人,研究我们中国文字,先从汉学入手,他们很扎实的。我们中国人不懂这个道理,在外国问你是学什么的,你说研究汉学,意思是讲自己在研究中国文化,这两个名称是“似是而非”,牛头不对马嘴!大家明白了吧?汉学是这样一个意思。现在我们中国人讲自己文化是“汉学”,看了令人非常非常地遗憾。

(选自《漫谈中国文化》) nZNEwxBsQ4E4bKuKc07/xgu3eWEl2hZCQExTdPAAm3q9ghhM2dQJFwtZJ7pRSE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