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看待文化的“废兴存亡”

我们研究历史哲学,要特别注意“废兴存亡”这四个字。中国文化经常用四个字连贯,譬如“循环往复”,譬如佛家的“生老病死”,都是四个字。这些观念,都是从《易经》阴阳生四象的观念来的,是四个现象。宇宙间本有两个现象,动静、是非、善恶、好坏、明暗,都是相对的。这是形而下的宇宙一切相对的动态;再分化就有四个现象,所以叫四象。它的代号叫作阴阳,就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这四个现象,所以先讲这四个字的来源。

历史有“废兴存亡”,但是超过了这四个字呢?那就是文化的力量了。整个的宇宙,历史的生命是永恒的存在,“废兴存亡”只是四个现象而已。譬如现代大家非常担心中国文化的问题,你们放心,文化目前不是“存亡”的问题,现在只不过是“废兴”的问题,是一半倒霉的时候,不是断绝的时候。所以“废兴存亡”四个现象,仔细研究起来,意义绝对不同。

当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国家政权倒霉的时候,衰败一点是“废”;但是它会复“兴”,历史的记载也是这样。至于谈到“存亡”就非常严重了,我们举例来说,《论语》中孔子提到过,他说一般落后地区,没有文化的,但是也有文明。文明跟文化这两个观念不同。孔子说文化落后地区的文明,还不如亡了之后的夏朝;夏朝虽然亡了,但它的文化永远千秋存在。像我们中国人,到现在沿用的,很多都是夏朝的文化,譬如过阴历年,这是夏朝的文化;过清明等,是夏朝跟周朝联合起来的文化。因为夏朝以阴历的正月为正月,周朝是以我们阴历的十一月当正月,商朝是以我们阴历的十二月当正月。我们现在还喜欢过阴历年,这是几千年文化的根,变不了的。

所以我经常说,看文化的“废兴存亡”,就可以看到文化的力量。研究起来,科学哲学的问题就很大了。譬如我讲到《易经》的文化,中国人过年门口贴一个“三阳开泰”。很多年前在台湾,《易经》没有太提倡的时候,有人写成“三羊开太”,好像吃火锅,要太太来开似的。

“三阳开泰”是怎么来的呢?那是八卦,是一画一画来做代表的,也与二十四节气有关。阴历的十一月就是子月,子月有一个节气叫作“冬至”,冬至一阳生,画卦是一个阳爻,就是地球吸收了太阳的热能,到了地心,地面上很冷,地心里开始有一个热的阳了,所以冬至后井水是温热的。到了十二月是二阳生,到了正月就三阳生,所以叫作三阳开泰。为什么叫泰卦呢?上面是三个阴爻,代表是坤卦,坤是地;下面这三笔阳爻,代表天,是地天卦。这个卦名叫地天泰,所以正月是三阳开泰。到了二月,阳能从地气又上升,这个卦又变了,叫作雷天大壮。我们介绍这个是说明夏朝文化的存在,所以说,文化是超越了“废兴存亡”的范围。

讲到“废兴存亡”四个字,我们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它所有的阶段,拿佛学的名词来讲,只不过是分段生死,也就是“废兴存亡”而已;而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永恒不断、绵绵不绝的。所以我们要由这个精神去了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尤其是青年同学们注意,这个时代正是“废兴存亡”的关键,只是年轻人挑不起这个“废兴存亡”的担子,但是也不可被历史的演变压倒而失去信心。

刚才我来上课前,正好看到菲律宾的侨领在电视台讲,过去华侨在外面以中文为主,现在因为英文流行了,年轻的学生对中文都不重视了。这是个大问题,当时我就有一个感想,重视不重视是看我们自己民族站不站得起来,中华民族真站得起来,照样会受重视。这也是“废兴存亡”的问题,不要因偶然一段的悲哀,自己就垮下去了,这不是我们的精神。所以关于“废兴存亡”的问题,一定要认识清楚。

(选自《孟子与离娄》) YFMyut4zZC512Gs/OvE2davoCg2PAXpzl+E0yyEMLWj9Macf0f17cvwuWatT2fM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