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章
学会利用周期的力量

始于2003年的“猪周期”

现实中,猪肉的价格波动遵循“猪周期”的影响最为明显,而从猪肉价格的周期变动中,我们往往能够一叶知秋,洞悉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规律。

有人认为所谓“猪周期”就是猪肉行情好的时候有人养猪获得了暴利,然后大家一窝蜂地去养,导致猪肉过剩后其价格暴降,市场被迫削减养猪数量,从而引来新一轮涨价,导致猪价再次暴跌,如此反复循环就叫“猪周期”,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有关部门建立了冻肉收储制度,并发展出了一批如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巨无霸养猪企业。市场上各种逆周期的举措的效果越来越强,但是“猪周期”依然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是世界肉类消费的第一大国,而猪肉又是所有肉类消费里面的绝对大户,所以猪肉价格的涨跌,能直接影响我国的物价走势。

中国的肉类消耗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前,中国并没有那么富裕,肉类消耗量也不大,猪肉的主要提供者是农村的散养农民。对于这些农民而言,养猪是一个业余时间做的事情,他们根本不指望靠养猪发财。

所以在2002年之前,中国的肉价非常稳定,基本和通货膨胀的速度成正比。但是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出现了大腾飞,这对猪肉的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分为两方面:首先是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了,猪肉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长;其次是大量农民进城打工,散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少,猪肉的养殖开始专业化、规模化。生猪养殖被大规模集中之后,猪肉的养殖成本降低了,猪肉的养殖规模提升了,但是坏处也随之而来。

在农户养猪的年代,猪被高度散养,即便有什么瘟疫,也很难大规模扩散。而养猪的主力变为养殖场之后就不一样了,瘟疫一旦出现,极易大规模传播,以养猪为生的养殖场也不能像农民那样说不养就不养。所以,从肉猪养殖开始规模化、集中化之后,中国就出现了所谓的“猪周期”。“猪周期”并不是散户过多引起的,而是散户过少引起的。因为中国的“猪周期”,本质上是猪瘟的周期。 d5kFUEqaUlpJXsJ21tk+sIWAhBP4b4NSNjWOSMW0fhQRb8keL9m2PTmUrE/LLN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